李建勳:用青春抒寫脫貧攻堅精彩篇章

本網訊 昌寧縣柯街鎮臘邑社區黨總支書記助理李建勳自參加工作以來,一頭扎進農村,發揮專業特長,大膽嘗試創新,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

李建勋:用青春抒写脱贫攻坚精彩篇章

“人參果種植要注意通風,合理密植,要有充足的日照時間,這樣果子長得更好,花紋更多,果皮更硬,更適合長途運輸,更甜。”在柯街鎮臘邑社區的人參果地裡,隨時能看到李建勳指導群眾種植人參果的場景。

李建勳2015年11月到溫泉鎮松山村任大學生村官,先後擔任松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書記,2019年9月通過定向招考,成為柯街鎮一名公務員,現任臘邑社區黨總支書記助理。人參果產業是臘邑社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產業之一,全村有248畝,2019年人參果產值達150萬元。到臘邑社區後,李建勳迅速熟悉社情民意,積極參加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工作,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傳授人參果種植管理技術。果農瞿紅明種植人參果24畝,但效益一直不明顯。在李建勳的指導下,瞿紅明的人參果種植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今年人參果單價達6元/公斤,每公斤比去年提高近1元。“李建勳經常到我們這裡來支持我們工作,來教我們人參果種植、管理還有修剪技術。現在,管理技術好,人參果品質也好,今年價格也賣得相當好。”柯街鎮臘邑社區龍洞村民小組村民瞿紅明說。

短短几個月,李建勳就與社區群眾打成一片。工作得到了社區兩委和群眾的認可。“他勤奮好學、工作踏實,有農村工作經驗,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及其他產業發展的工作,把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農戶,給我們的農戶最終從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方面得到實惠、得到效益。”臘邑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炳成說。

雖然大學讀的是農學專業,但剛到松山村時,李建勳還是有些困惑,不知從何入手。於是他走村串戶,向群眾學,向村裡的老幹部請教,並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松山村產業比較單一,我就約著群眾一起種馬鈴薯,帶領群眾一起做茶葉,還在茶園裡實驗套種茶樹菇。”李建勳說。

李建勋:用青春抒写脱贫攻坚精彩篇章

為了提升松山村茶葉知名度,幫助茶農解決送茶難的問題,李建勳租了一個老茶廠,對其進行改造,成立了茶葉公司,採用傳統工藝製作紅茶。1年的時間裡,李建勳的茶葉公司銷售額超過30萬元。辦廠成功了,李建勳拿出數千元錢開展“暖冬行動”,為松山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送去一個電熱水壺。並將自己探索出來的新理念新技術傳播給茶農和茶葉初制所。楊洪虎就是受益者之一。“原來我也是做茶,但只是做一些低端的,自從李建勳來這,經常來我茶所和我說,要做生態高端茶葉,按照他這個理念,我也做了幾年,外地的客商很信賴,今年深圳有一家要讓我給他做一噸多鮮葉的茶,也認可我做的這個口感。”楊洪虎信心滿滿地說。因走的是綠色生態道路,採用傳統工藝製茶,如今,楊洪虎是松山小有名氣的茶人,茶葉遠銷北京、河南等地。

李建勋:用青春抒写脱贫攻坚精彩篇章

茶葉讓松山人民實現了脫貧,但只要茶葉市場稍有波動,就會有許多村民面臨返貧。2017年7月,李建勳在劉家寨河租了3畝田,試驗種植秋馬鈴薯,秋馬鈴薯試種成功後又試種紫馬鈴薯,決心自己試驗探索一條新的產業發展路子。

李建勋:用青春抒写脱贫攻坚精彩篇章

松山村丫口寨村民小組村民李銀書是李建勳的掛鉤戶。四年裡,李建勳經常到李銀書家指導他們科學管理茶園,走生態化發展路子。2019年,李銀書家實現茶葉收入3.5萬餘元,比2018年增加了近1萬元。李建勳考起公務員後不再掛他家,雖然捨不得,但李銀書心裡為他高興。李銀書說:“他教我們採茶,教我們管理茶,效果非常的好。現在他雖然不掛包我家了,他說是要和親戚一樣,隨時聯繫,有什麼困難叫我隨時聯繫他。”

在松山村近四年時間裡,李建勳走遍了松山的村村寨寨,帶頭髮展產業,為群眾脫貧致富做示範,為全村發展想方法、謀思路。松山村監督委主任字文華充分肯定了李建勳四年來的工作。“他這個人呢,年富力強,人品也比較好,對松山的發展是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帶動全村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比較大。”

到臘邑社區工作後,雖然環境變了,人變了,但李建勳對待工作的那股韌勁沒有變。“在我看來,松山村到臘邑社區,改變的只是我工作的地方,不變的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我會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繼續運用在我的工作當中,帶領群眾做好產業發展,繼續奮鬥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做到熱情不減,激情不退。”李建勳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