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的建立

个人是如何去生存的。收集各种信息建立一个生存环境的模型,并且通过所知道的规则进行推演,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应对预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会导致对未来的预测出现失误。所以行动不能每次都达到预期。但是如果人数增加,每个时间段出现有人成功就接近必然。最开始在收集食物的时候一个人不可能每次行动都有收获,但是对于一个足够大的族群每个时间段期间的行动总是会有人成功。单个的人在失败时只能接受饥饿,但是如果是集体那么单个人在行动失败时就能获得别人的一部分劳动成果与行动的经验,然他可以在下次行动中可以有充足的体力和足够的经验,而这个在之后的行动中获得的成果可以帮助其他人在行动失败后获得一定的帮助。所以集体行动分头行动可以避免个体出现严重失误时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便是受伤不能劳动时也能坚持到痊愈,恢复劳动。

所以集体是对抗个人失败的对策。而集体本身如要维持每个的生存,必须有相应的规则。就集体本身而言主要有两个职责:生产、分配。这个集体能够存在必须有足够的物资,而且还有把这些物资分配下去。每个人去生产物资,然后按一定的规则来分配,这样每个人就能在未来继续劳动生产,来维持这个集体。集体或许规模不同、组成的个体不同、生产环境不同、存在时间不同,但是它们存在的价值都是集体行动,集体分享成果。

集体具体的运作方式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完成的。最简单的运作模式就是完全的集体劳作,集体共享成果。如同一些古老的部落,一个人获得了猎物,其他人就会闻风而来,一起分享这个人的猎物。在别人获得猎物的时候这个也会分一杯羹。简单而实用的集体模式。即便时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结构中依然广泛的存在。每个家庭就是一个这样的小集体。

如果集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每个的工作开始变的不同。集体劳动,完全平等的分配方式变不公正。有些人种植、有些人畜牧、还有些人完全是生产工具等等,人的工作不同,而且劳动时间,强度都不会一样。从获得的物资来看,能够让人生存时间更久的是种植业,人们更喜欢食用的是畜牧业,而能够保证他们成规模生产就得有制作业的工具。他们之间的目的不同,但是都不可或缺的。每个人会根据自己产出的物资和别人进行交换,根据自己能提供的物资和想要获取的物资来确定相互之间如何经行物资的交换。以物易物的的模式解决不同工种之间的物资交换的问题,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对别人有价值就能从别人那里或的生活所需的物资。

随着社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些物资不方便移动、有些不方便长期保存,所以人们使用一些容易携带保存的货物作为交易的中间货物来确定这些物资的价值,这种货物就可以被称为通用货物。即便在平时不需要这种货物的时候也可以换取储存,在之后需要的时候换取需要的物资。社会规模的增加,有些人产出更多不方便移动的、价值过高,如建筑物。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有人拿出物资来交换,而这种通用货物的出现,让劳动价值可以被存储下来,让这些高价值物资可以被交换。而一些物资存储时间较短,如果不能迅速交换就会腐败,如水果、被宰杀好的牲畜。但是短时间内自身所需物资有限,而这种通用货物就可以让他在未来可以获取物资保证自己的生存。而通用货物的产生也让服务业得以产生,与别人的交换可以不局限于真实存在的物资,可以是一项服务。而且可以是生存的经验,帮助别人完成某些事情。如老师、端菜送水的伙计、协调各方完成复杂工作的领导者。在别人获得服务后付出对应的通用货物,以维系这些人的生存。而这种分配模式继续扩展着人类的视野,进行各种不同的尝试,发现新的资源,新的知识来完善人们对环境的掌握、预测能力。在新的资源与知识的帮助下从事生产的人也能够更有效率的产出更多的物资,让这些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就这样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服务于集体,让后获得集体的回报继续生活和服务。在社会这个系统在运作的时候有时候并不完美,有时候会出错,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从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生产不足、分配不均。而这两种问题通常会互相交织发生,互相影响。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社会。如果社会不能维持个人的生活,那么个体会尝试脱离集体,独立生存。虽然独立生存十分的艰难,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生存。而此时社会如不能得到正确的干预,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发生崩溃。

生产不足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人口变化与知识积累不足。天灾、瘟疫、战争等这些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导致人口大量的减员导致没有足够的人来维持生产活动。生活富足安逸导致的人口数量激增,如果没有更好的生产技术就会原来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分配不均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在物资不足的时候有些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更多的物资,导致另外的人完全无法在这种社会体系下面生存。而分配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生活物资匮乏的时代,而且在生活物资富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因为社会的运作规则时用货物与通用货物来交换交换物资,那些手上没有货物和通用货物的人就不能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资。而这些生存在社会体系之下不能获得生存物资的人只有两种选择:离开或者留下。离开的人或许会在其他地方生存下来,但是留下的人会成为社会体系的威胁。留下的人可能是无处可去,也可能是单纯对未知的恐惧,这些人可能因为生活的压力爆发出更多的能力服务与社会。但是人们之所以能够遵守社会的规则是因为这个规则可以让人们得以生存,但是生存受到威胁时规则对他们的约束力就会降低,他们很可能去抢夺其他人的物资。即便这些无法得到生存物资的人很少他们依然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导致更多的无法生产,分配到物资。如果不能解决这些人的生活问题,而这个规模进一步扩大时整个的社会体系就会因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物资而崩溃。

而集体崩溃会导致严重后果。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社会的分工逐渐的细化、明确。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能独立生存,在单独面对生存的时候显得极为脆弱,但是人们按照规则协同工作的时候变得极为强大。但是社会体系崩溃的时候这些人不得不开始独立面对生存的问题,无法获得生存资源的人难以生存下去。天灾、疾病、战争、人口突然性膨胀等这事件直接造成的人口损失可能并不大,甚至还能增长人口。但是它们摧毁了整个社会的规则,迫使人们单独生存。而这结构性的分崩离析造成的人口损失远远大于它们的原因。

而严重的后果激励这幸存下来的人来了解这些灾难,从而在下次能避免这些灾难。研究了解自然规则,分析天灾的原因,减少和避免天灾的发生。从最初观察星星做出预测的占星师开始,到现在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来计算的科学家。用生死轮回恐吓人们的宗教,到理性分析的科学。也许它们时正确的,也许它们时错误的,但是它们都是善良的。对错并不总是等同于善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