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的起源與發展方向

地球誕生之初的環境與現在有很大的不一樣,當時已經有了原始的海洋,還有遍佈地表的火山不時噴出岩漿、火山灰、氣體,大氣也很稀薄。沒有厚厚的大氣的遮掩,地表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之下。在太陽輻射與海洋的共同作用下也不斷的產生雷電。

就這樣在大氣和海洋在陽光、雷電還有火山的作用下不斷的產生各種有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分子之間互相影響,而形成更復雜的混合物,其中有一種化學催化劑RNA,在這些物質不但能自我複製而且在它的催化下產生了特定的蛋白質。而蛋白又能幫助這些催化劑的複製。這就是最原始的生命形態,一個可以持續進行,自我複製的化學反應。

而這些反應繼續進行,製造了更多的這些反應。有些包含複製過程信息的遺傳物質與它產生的蛋白質組成一個持續反應的個體,而這個個體就是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而這些原始的生物遺傳信息多種多樣,當每次環境改變都是對它們的一次篩選,留下了那些可以適應環境的個體繼續繁衍。而且逐漸的這些個體慢慢的變得更加穩定,出現了能夠應對各種環境的生物。而這些個體中有些聚集在一起,形成多個細胞的集合體。而多個細胞的這些集合體中有些個體中細胞根據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產生特別的變化,來抵禦環境變化對內部細胞的不利影響。於是這些集合體在未來的自然選擇中倖存下來。這些集合體就是最初的多細胞生物,而這些多細胞也開始進化出能夠互相交流信息的方式。這種方式通過存儲不同的遺傳信息來應對環境的變化,這就是有性生殖的雛形。然後多細胞生物繼續進化,細胞集合的規模越來越大,而每個細胞的形態功能分化也越來越清晰。這種有相同遺傳信息而功能不同的細胞組成了更復雜的生物。維管植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等這些複雜的多細胞生物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生物的進化。隨著時間推移,臭氧層的形成,生物開始登陸陸地。然後慢慢進化成我們現在地球生物的樣子。

而進化過程有些生物開始掠奪其他生物的資源。從最原始的對抗環境,開始生物之間的競爭。而當時地球環境比較穩定,生物進化方向就是巨大的體型。因為巨大的體型可以更好的掠奪其他生物,或者能夠抵抗其他生物的掠奪,即便有所損失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生存下去。

然後最後由於一顆隕石的撞擊很大的改變了地球的環境,那些體型巨大的生物因為其體型很難做出改變,而且維持自身需要大量的食物。當食物匱乏的時候就不能繼續生存下去。反而是那些曾經生活在它們淫威下的小型生物倖存了下來,小型生物對食物的需求小,而且可以躲進細小的洞穴中維持體溫。最後它們扛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

在這段地球環境劇烈改變的時期,生物的進化方向也因此被迫做出了巨大的改變。從生物之間的對抗轉向適應多變的環境以及多變的生物結構。而應對多變生存狀態需要快速的應對,於是那些神經系統發達的生物在多變的環境表現出了更多的優勢。而哺乳動物這是其中的佼佼者,哺乳動物不但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而且在後代初期成長時給予更多的指引。在最原始的遺傳信息的傳遞加入了環境信息的傳遞。而這種信息可以更好的幫助後代來適應環境。

從這種遺傳信息加生存經驗的遺傳方式成為現在高等生物的標準生存方式。

人類在掌握信息方面的道路上走的比其他生物更遠,在傳承方面脫離了手口相傳,發展出語言系統,讓信息可以更好的保存和傳播。從而發展出各種的知識體系,能讓其他人更容易的掌握知識。

而這些知識的發展都是從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從生存的需求開始的,首先在捕獵方面因為沒有尖牙利爪,所以需要鋒利的東西來攻擊獵物,然後發展出石器、骨器,解決這些問題。然後為了進一步提高食物利用率和範圍,開始利用火。食物經過高溫預先分解可以讓人能夠用更少的能量來吸收這些營養,本來不可以進食的食物通過高溫的分解也可以進食,而且通過高溫可以殺死寄生蟲和細菌,減少生病的概率。運用獸皮保暖,減少熱量的損失。而這些最終效果就是讓人們獲得更多的能量,能夠維持更大的族群。而火的使用在偶然間得到了一些副產品,銅和陶器。人們開始接接觸到金屬,利用這些金屬,從而進入了青銅時代。而金屬的使用進一步擴展了人類的可以製造的工具種類,完成更復雜的生產活動,獲得更多的生活物資。而陶器的製造與使用可以讓人對食物進行更好的加工保存。對這些資源的使用進一步擴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讓更大規模的人類社群可以形成。而更大的社群中對工具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而一邊生產採集活動不能停止,所以一部分人就專門從事製造工具,從而產生了社會的分工。而人們專心從事同一類型的工作時間久了,隨著時間經驗不斷的累計,很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而社會整體也在這種分工方式下同樣的人數獲得更多的生存所需的物資。直至今日人類的發展方向依然時提高生產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