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學生小學成績很拔尖,可到了初中以後卻一下子下滑了呢?

用戶8426839524361


小學階段成績不錯,到了初中階段成績出現下滑的現象在學習中時有發生,這是為什麼呢?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因為工作的原因,帶過了很多的學生,有的是從小學四五年級一直帶到初三畢業的,有沒有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很拔尖,到了初中之後一下子成績就下滑了很多的學生呢?有,但這並不是普遍的。

之前帶過一個小男孩,很聰明,在六年級小升初考試的時候順利考進了當地最好的初中,別的學生和家長都十分羨慕,可是到了初中之後,離開了家長的約束和管教,學習上逐漸放鬆下來,在學習上根本靜不下心來,雖然是最好的初中,但班上還是有一些學習行為習慣不是很好的學生,這些另類的學生就聚集在一起,互相影響,成績出現大幅下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初一還勉強能跟得上,到了初二之後基本上門門不及格,多次被學校勸回家去反思,當時很多成績比他差的學生好多都把他甩了老遠,這是真實的案例,家長很頭疼,但也絲毫沒辦法。


相信大部分小學成績頂尖,初中之後成績一下子出現下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情況,小學的時候基礎是不錯,反應也快,但到了初中之後因為一下子脫離了家長的管教和約束,自己又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學習上的狀態急劇下滑,導致成績出現大幅的下滑。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學習狀態的改變,學習狀態一有改變,學習成績就會直接體現出來。當然了,初中的學習與小學的學習還是有所不同,不管是從科目數量,知識容量和題目難度上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和層次,但這都是其次的,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和持續的,只要能一步步跟上就沒問題,怕就怕的是在中間的某個時刻出現了斷層,於是就在退步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是潛力股的,只要能及時扭轉學習狀態,成績提升起來並不是什麼問題。小學成績頂尖,一方面說明基礎不錯,另一方面也說明反應快,比較具有學習的潛力。初中的課程本身難度不是很大,小學的基礎不錯,再學習上多些努力,提高專注度,充分發揮學習的潛力,還是很有可能將落下的課程給補回來。雖然也許不能達到頂尖的水平,但提升肯定是會有的。提升的難點就在如何扭轉學習狀態,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收心,能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一方面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監督,另一方面需要學習自己去作出改變,自身的改變是最重要的。


胡老師數學教育


成績起伏如同人生起伏一樣,充滿了變數,忽高忽低,都是常態!但就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樣,成績起伏波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從專業的nlp心理學的理解層級去綜合的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孩子成績的起伏。

一、環境的改變。

  • 從小學到初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環境的改變,周圍同學變了,老師變了,學習的課本變了,學習的科目也變了。他不像小學年級之間變化的環境因素很少,當我們升到初中的時候,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當變化突如其來之時,我們的孩子很容易不適應,引起連鎖反應,整個影響他的一種學習的狀態。
  • 既然環境因素非常的重要,那麼如何去幫助到孩子呢?這個需要家長多用心去給孩子更多的關懷,讓他感受到家庭環境也在積極的幫他適應初中生活,這個時候,他就容易建立一種平衡的心理狀態,就更容易完成這種過渡。

二、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問題。

  • 孩子的學習能力呢,是從小就能有端倪的。有的孩子從小學什麼都很快,有的即使小學是玩著學的,但是成績呢也不會很差,有的同學小學階段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是他的學習能力沒有在小學階段重點去培養,到了初中階段科目知識瞬間變多,需要記憶的內容變多,記不住了,需要理解的內容變多,理解不了了!這會導致他初中的每一天都在退步,直到有一天感覺自己再也跟不上初中的學習進度了,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態,自然成績會一落千丈。
  • 一旦出現學習能力上的問題,小學沒有很好的去幫助到他,那麼初中階段千萬不要忽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更加的用心,幫助到孩子,提高學習能力,提高他的記憶能力,提高他的思維理解能力。當然提高這些能力呢,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比如練習一些提高邏輯思維的訓練題目,練習一些提高記憶力的訓練題目,都會對他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幫助。

三、孩子學習的一種信念的變化。

  •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信念呢?沒有太多學習的概念的啊,就知道玩耍,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呢,到了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變多了,就要改變原來對學習的那種不在乎的心態,需要從心底裡對學習這件事情產生重視,學習是為了什麼,要更多的給孩子制定目標,引導他的信念價值觀。讓他相信學習是有用的,學習是對他的未來有幫助的!有些家長沒有及時進行這樣的調整,孩子的信念也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他覺得學習就是為父母學的,學習就是玩著學,自然,很難成績得到一個提升。

整體總結一下,作為父母,孩子進入初中階段,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初中生的身份,讓他重視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鍛鍊他學習的基本能力,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平穩的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階段。

【我是最強大腦趙老師,幫助你的孩子打造最強大腦,感謝關注和支持】


最強大腦趙老師


這是一個好多家長頭痛的問題:一是學習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小學一至六年級,同學不變,甚至教室不變、老師不變,學生心情穩定。二是初中學習科目增多,壓力增大,學生難以適應,顧此失彼。三是孩子大了,看的多了想的也多了,分散精力了。四是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靠老師和家長嚴格管教,作業做不對重做或不吃飯不睡覺做,俗稱“填鴨式”教學。進入初中,靠的是自覺性和熱情。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俗稱“啟發式”教學。

小學與初中如何抓好銜接,除了學生、家長要儘快適應,初中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應重視小中教學方式的差異,不能轉變太急太快,得有一個從要管你學到你自覺學的過度,以保證學生成績穩步上升。



漢江庸叟


有些孩子在小學拔尖而上中學卻下滑得厲害,這個現象值得家長與老師認真思考。

  •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從孩子自身查找,是不是這些孩子經過小學6年的長跑,曾經的拔尖讓他恍恍然覺得自己特優秀特了不起,於是在眾人(好友、同黨、同學)面前就有高人一等的錯覺,在陶醉中認為學習不過爾爾;誰知,一上初中,發現從各處彙集的牛人更多,自己不過是其中一株小樹而已,泯然眾人矣,此時,內心失落與自卑慢慢生髮,越來越不對勁兒,就越掉越厲害了!

②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有些家長在孩子小學時盯得緊陪得多,對孩子期望值甚高,可能受到“千萬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的影響,期許中有鼓勵與關愛,看著自家孩子拔尖內心樂開了花,似乎望見了孩子乃至家庭的美好未來,忍不住會象《傷仲永》中的父親一樣,有各個場合誇耀孩子來滿足虛榮心,覺得倍有面子;而上了初中,尤其是上高中,孩子在學業上遭遇了困難,在心理上受到了衝擊,在成績上出現了波動,可能家長並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孩子角度理性面對這些,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與責備,從下列部分家長的言論中可見一斑:

  • A,怎麼回事,越活越倒抽,連你小學的"小明"都比不上了!
  • B,考這點兒分,你對得起誰?你讓我的臉都丟盡了,我可是在xx面前誇過你很優秀的!
  • C,這還是我的兒子嗎?優秀去哪兒啦?看來,我不該將希望寄託在你身上的,哎!

如果家長缺乏平和的心態與長遠的眼光,不淡定的結果輕則讓親子關係出現裂縫,重則真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累,出現“優秀→平常→叛逆→學渣"的下滑態勢,後果不堪設想!

③從學校層面講,小學多小班,教師關注到你家孩子多一些;中學班略大,所有孩子在教師眼中都一樣,除非“有特別表現”的學生。

④從學科難易程度來說,各種學科的課程設置都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逐層深入的,隨著學段變高學業難度加大,孩子的壓力與困難也在變大。

綜合上述4點,我認為這些學生如果一時由“拔尖"到“下滑”,家長要耐心查找原因,多與老師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找出問題共同解決;如果一直在“下滑”,孩子甚至出現了明顯的不對勁兒、煩躁與厭學情緒,家長切莫只顧成績怎麼樣,不管孩子這個人怎麼樣,孩子健康快樂才是第一位的。家長要更加捨得花時間來陪伴來交流,打開孩子心結,走入孩子內心,植入他健康成長的動力,攜手解決成長的難題,讓孩子感知你的愛與關心,重獲站起來慢慢走的力量!家長朋友們,你不要著急,等待春來,等待花開!


放歌雲中


小學成績很拔尖,但不代表初中以後就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一些學生在小學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績也都是前幾名,但是隨著初中的學習,使其積極性逐步下降。初中知識相比於小學更加繁瑣且學習任務也很重,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明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惰性思維,感覺沒有小學的成就感,乾脆就不學了,或是沒有學習熱情。

2、小學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學生大部分都是以學習為重,而到初中以後接觸的外部事物增多,好奇心導致孩子們沒有將學習作為主要任務,也就是說,初中階段是孩子的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家長和老師應該更加註意。

3、家庭因素導致孩子無心學習,比如父母經常吵架,離婚等因素,都會導致孩子沒有心思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個人建議家長和老師應該多與孩子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指引他們好好學習。


你的昨天恍然如夢


眼界逐漸在放開,內心在成熟同時沒有獲取相匹配的知識積累,最終導致有落差。不過對有些孩子來說這只是個成長過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