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1941年9月12日,第56装甲军军长曼施坦因收到了元首大本营拍发的一项任命电:“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本命令立即生效。”

第11集团军?

这意味着他将脱离北方集团军群,转而隶属南方集团军群,而且还是南部战线的最前沿。

按照大本营之前订下的作战目标,第11集团军的任务是:“以部分兵力夺取克里木半岛,其主力将沿亚速海北部边缘冲向罗斯托夫。”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曼施坦因(右),和隆美尔、古德里安并称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但由于手中兵力不足,曼施坦因只能将主力投入到克里木方向。

克里木很重要吗?至少在1941年苏德战争刚开始时是如此。

简而言之:德军控制克里木就可控制黑海,进而搭建一座连接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桥梁。要知道,那里丰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油田可极大增强德国的战争潜力。够幸运的话,鏖兵埃及的隆美尔也会与东线德军会师。

最后一点尤令希特勒关心:摧毁克里木半岛的苏联空军基地,确保罗马尼亚大油田的安全。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罗斯托夫就不重要。

因为接下来希特勒发出的第41号训令就明白地告诉世人,德军接下来的主攻目标已经由莫斯科换作了高加索。

罗斯托夫即是通往高加索的必经之地。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1941年底苏德战场

不得不说,虽然德军在莫斯科附近遭到了苏军和寒冬的强力阻击,但随着1942年春天的到来,德军似乎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不过,由于德军的兵力及兵器在莫斯科战役中折损过多,已经无力对苏联发动类似战争初期的全面进攻了。

可若是集中精锐突其一点,按照德军的战力还不是问题。

这一点,从“蓝色行动”初期的哈尔科夫战役便可看出。

这一战,德军的钳形攻势一如既往的好用,数十万苏军再次被合围。

加上曼施坦因在刻赤半岛的合围战,德军一共摧毁掉了苏联六个集团军。

不久,德军顺利开过罗斯托夫,一股脑冲入了高加索地区。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的产油量占了当时苏联的70%以上,斯大林很清楚失去高加索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只能调集重兵防守。

这次较量,苏军学乖了。

他们不再一味死守,开始在适当的时候选择起了退却。

当然,他们也不是一味退却,总要杀伤一些德国士兵才好交差。

到了9月份,德军已经推进到了高加索山脉和黑海的交界地区,如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索契、苏呼米、巴统等港口。

出乎意料的是,苏军至此不再退却。

因为一旦德军夺取上述诸港口,不仅苏军的黑海舰队将失去补给基地,连美国为斯大林提供的军事援助线也会被切断。

好在苏军的纵深防御开始显出了效果,德军因为补给线拉的过长,其兵锋已不如之前凌厉。

于是,两军遂在高加索山脉陷入了胶着状态。

这时,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6集团军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已经突破了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防御,一路杀到了市中心外的高地上。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高加索防御战

按照“蓝色行动”初期规划,第6集团军并非此次作战的主力,它的任务是掩护高加索德军的侧翼。

的确,当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正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向南参加罗斯托夫合围战时,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正孤独地沿着顿河冲向斯大林格勒。

也就在顿河大弯,保卢斯再次使出钳形攻势完成了卡拉奇围歼战。

这一战,是“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一次成功的围歼战。

从此,顿河以西再无苏军的身影,斯大林格勒的门锁已被凿开。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第6集团军的德国兵

保卢斯的凌厉推进震惊了斯大林,为此他专门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可希特勒怎会放弃这一良机。

是啊!既然高加索方向毫无突破,倒不如试试斯大林格勒。

占领斯大林格勒,也能间接达到将高加索油田收入囊中的目的。

于是,在派遣了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支援第6集团军后,希特勒紧接着又从高加索方面抽调了9个师加强给了保卢斯。

但希特勒低估了第227号命令对苏军的震慑力。

在接下来的城市攻防战中,斯大林格勒的军民们顽强抵抗,竟扛住了第六集团军疯狂进攻。

此刻,英美的情报机构及时散播起了他们将要开辟第二战线的假讯息。

虽然这一虚假的讯息直到20个月后才真正实施,但的确令希特勒忧心了一把。

所以,即使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需要“最后一根稻草”决定胜负时,他也没敢抽调西线的部队。

换句话说,希特勒在东线已经没有预备队了。

无论是最北线的列宁格勒,还是最南端的高加索。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1942年11月,苏军发动天王星作战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的苏联援兵悄然集结到位。

接下来,他们模仿起了德军惯用的钳形攻势。

仅一天时间,苏军便突破了德国仆从军罗马尼亚的防御区。

比量苏军的进攻方向,他们的目标对准的是第六集团军的后方。

能征善战的保卢斯很清楚当前的险恶战局。

对他而言,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赶在苏军完成钳形攻势前快速撤退,避免全军覆没;二是依托现有阵地固守,尔后寻机突围。

保卢斯倾向前者,但希特勒却顽固地坚持后者。

于是在3天后,苏军顺利完成了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

二战罕见老照片:这批向斯大林格勒全速推进的德国兵结局如何?

德军战俘

1943年2月2日,弹尽粮绝的第6集团军宣布投降。

此时,这支昔日的精锐部队仅剩下了9.1万人,包括2500多名军官和24名将军。

不久,他们被编成纵队,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了寒冷凄凉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后续:1945—1955年,第6集团军的战俘开始陆续回到德国。统计人数,他们仅生还了5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