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十项“佛山首创”如何炼成

<table> 亲历者说 十项“佛山首创”如何炼成

格兰仕包专机接送员工复产复工。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table><table> 亲历者说 十项“佛山首创”如何炼成

顺德区扁滘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关诗咏到车间内开展防疫与复工复产指导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欧阳少伟 摄

/<table><table> 亲历者说 十项“佛山首创”如何炼成

市民通过扫码快捷办理电子通行证。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table>

抗击疫情,既是一场大仗、硬仗,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两个多月来,佛山全市五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决策,在科学精准防控、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南方日报记者梳理遴选出十项“全市首创”,并采访决策背后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述首创背后的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高绮桦 罗湛贤 李慧君 欧阳少伟 叶能军 盛正挺 魏英 林洛峰 统筹 赵越

◀◀高明率先实现高速出口设卡全覆盖▶▶

首日排查隔离重点疫区人员38人

1月25日晚上9时,高明辖区内7个高速公路出口开始实施24小时值守,逢车必检、逢人必查。这项排查措施的实施比全市部署早了三个小时。1月27日上午8时,高明连通周边城市的8个普通公路路口也开始执行这一措施。

“在关键路口设卡排查是遵照市里的部署,我们能率先实施,主要是反应快,提前做好了准备。”据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友谊介绍,该局在1月23日制定了本单位的疫情防控方案,24日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小组,分组分工。因此,1月25日接到在高速路口设卡排查的通知后,得以迅速行动。

1月25日的通知要求,佛山全市1月26日零时开始设卡排查。在高明区,设卡排查工作由交通部门牵头落实。

“区内有7个高速公路出口,我们主动联系了公安、卫健等部门,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沟通好,根据各个出口的车流量等实际情况,安排了不同数量的人手和物资。”1月25日下午,经过短会部署,黄友谊和同事分组奔向7个高速公路出口。

1月25日晚上8时,由交通、公安、卫健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检疫小组全部进驻高明7个高速公路出口,准备妥当。1个小时后,所有从高速公路出来要进入高明的车辆全部开始接受防疫检查。排查的第一天,高明7个高速公路出口共排查到来自重点疫区人员38人,全部进行集中隔离。

1月26日,佛山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道路检疫。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再次迅速行动,选定了8个连通肇庆、云浮、江门等周边城市的普通公路路口,设站点、搭帐篷、安排值班人员。1月27日上午8时,8个普通公路检疫站开始运转。

数据显示,从1月25日晚上9时设点检查至2月21日24时撤销,高明共检查27.9万车次,排查55.7万人次,发现体温异常移交现场医务人员处置40人,湖北、温州返抵高明共117人,均第一时间对接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隔离措施,有效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线。

“当时困难不少。”黄友谊说,疫情初期,防控物资非常紧缺,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前期准备的口罩只够值守人员两三天之用,只好到处求购口罩;值守人员没用过测温枪,也不知道要戴手套,全靠医护人员现场指导;普通公路路口的检疫点没有公厕,值守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遭遇“如厕难”,只好一边向附近的加油站、村委会等求助,一边加紧增设流动公厕。

疫情当前,路过的人员对设卡检疫的做法基本都能理解,高明区交通运输局争取把工作做得更细致,除了督促值守人员文明排查外,还提前谋划高速路口后期出现返程高峰的检疫工作。

为此,该局负责人主动约见广明、江肇高速公司负责人,重点就回程高峰期间增开车道、增加工作人员、避免拥堵等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应急方案并现场预演,提升方案实操性,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同时,成立由交通机关、广明高速公司、有轨电车公司联合组建的40人机动应急队伍,组织了“岗前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做到礼貌耐心、细致测量。“每个检测站都是高明的一个文明窗口。”黄友谊说。

◀◀全市首个党员干部担任疫情防控指导员政策▶▶

用制度确立党员服务基层好做法

2月6日,佛山市顺德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2号公告,提出组织全区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帮助企业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快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此举为全市首创。

2月10日,全省正式复工复产第一天,顺德规上企业复工率就超过70%;2月18日,阳光普照,10个镇街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战全线拉响。这期间,头雁领导力、组织战斗力如何展现,文件如何切实落地?

顺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伟成回忆说,面对当时疫情蔓延的紧急形势,顺德区委在防疫工作启动后,就将去年以来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的好做法进行了制度化延续,升级为“包镇、包村、包企、包校”疫情防控制度,开展第二轮走遍村居和企业行动,构筑区、镇、村三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包括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内,顺德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干部26人,每人负责8至10个村(社区)、20至25家企业,全覆盖走遍10个镇(街道)和所有205个村(社区)、503个重点企业。

“区委书记、区长更是扛起责任,带头到重点村(社区)调研疫情防控情况,担任百亿企业指导组组长,区、镇领导干部分片落实包干责任。”陈伟成说,26名区领导一家一家企业上门服务,一个一个村居深入走访,带领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做到两手抓,将“两难”变“两全”。

在村居“第一战场”和企业“第二战场”上,2月份以来,顺德区委分3批选派1773名区直机关干部驰援一线,发动200名“村改铁军”化身抗疫战士,组织142名区直机关干部奔赴全区58个联合检疫站日夜开展大排查;组建400多支、20000多人的党群先锋队,与群众肩并肩战斗在村居、小区、厂区、园区,整合力量推出系列举措,给企业注入强心剂,给职工吃下定心丸,用真情真心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顺德区委组织部将充分总结和巩固提升主题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区领导走遍村居、重点企业和党代表“接待群众、倾听民意”活动的经验做法,以“区委书记热线”平台为统领,坚持区镇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所有村(社区),常态化实行领导走访、部门下访、代表接访、党员家访,与人民群众广泛联系,统筹解决百姓烦心事揪心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同时,顺德区委组织部将全力打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推动顺德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市首个复工大数据平台▶▶

5天从开发到上线 政企24小时可联系

2月9日,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称“禅城区政数局”)依托该区已有的惠企服务平台,推出全市首个企业复工大数据平台,得到禅城区内企业的积极应用。目前企业注册用户数已达21252家。

禅城区政数局副局长张军经历了平台开发、运营全过程。他介绍,1月下旬,广东省提出要使用信息化、系统化手段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效率,解决企业复工信息申报慢、诉求申诉难、后续监管难、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为此,该部门于2月3日正式开展复工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工作。

企业复工大数据平台是企业复工服务小程序、部门业务系统、法人“大数据池”的有机结合,集成了信息发布、复工备案、日常上报、需求调查、诉求直通等多种服务,是疫情期间政府与企业不见面、非接触的24小时有效联系渠道。

据了解,平台从开发到上线只用了5天。“一方面开发时间紧,业务梳理难,复工复产业务流程设计、填写表格设计等涉及业务、技术范围广,另一方面部分数据收集统计难,一些统计表格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张军介绍。

经过紧张的开发,企业复工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关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的信息和政策,并分类精准推送给相关企业,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了解疫情变化和复工政策等。同时,通过企业对复工需求的线上申报,平台可及时掌握企业复工计划,提前预判企业复工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影响因素,有效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企业“一对一”的主动精准帮扶,并无无缝对接禅城区“一按灵”热线,线上解答企业关于复工的各种问题。

为了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禅城区还联合大参林药房在复工大数据平台上推出了企业复工口罩预约系统,整合社保、工商登记等数据,自动计算出企业可申购的口罩数量及下次申购时间,依靠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口罩申购、提取服务,解决企业“一罩难求”问题。截至目前,禅城区内四个镇街20666家企业申购口罩3741181个,已为13152家企业实际供应口罩2584154个。

张军介绍,企业复工大数据平台还开通了“暖企直通车”专栏,搭建政府了解企业诉求的桥梁,区领导和镇街可通过该专栏方便实时地了解挂点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

“复工大数据平台的功能仍在不断增加中。”张军表示。基于复工大数据平台,禅城区政数局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向企业及时精准推送扶持政策,主动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创新扶持资金管理模式,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加快扶持政策兑现速度,扶持资金从申报到拨付最快2小时兑现。

截至3月22日,有关部门已通过该平台向94家企业兑付“如期开业补贴”940万元,为17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拨付光纤费用补贴22.2108万元,基本实现当日申报当日拨付,跑出扶持政策兑现的禅城加速度。

“下一步,希望将企业扶持政策标准化做得更好,继续简化企业申报流程和申报时间。同时希望平台继续发挥政企沟通的桥梁作用,企业有问题在平台提出,我们及时解决。”张军说。

◀◀佛山首封致企业家公开信▶▶

3天兑现承诺出台“撑企15条”

2月15日晚,高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致高明企业家的一封信》。这是佛山五区首封针对性回应企业家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信,既表达了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态度,也传递了政府全力指导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决心。

公开信发出的时间,距2月10日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仅相隔5天。为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自2月5日起,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和各镇街利用前期防控工作中形成的50个网格化驻点企业小组,组建复工复产服务专班,深入全区各工业企业开展调研指导。

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副局长钟建锋说,公开信发出前,区镇两级复工复产服务专班已实地调研企业2400多家,实现了全区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从中收集到一大批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经梳理汇总后,及时报送到高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钟建锋说,共性问题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难以同步打通、运输受阻、原材料短缺、员工返岗率低、防护物资紧缺等。

在调研过程中,复工复产服务专班也了解到部分企业家的顾虑。“如有的企业家反映,复工复产前担心订单未能及时交付而睡不着;复工复产后则担心,如出现个别疫情会否导致整个企业关停而蒙受更大损失。”高明区西江产业新城有关负责人说,企业家的这些顾虑也及时上报给疫情防控指挥部。

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高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了分析和研判,明确对企业家要稳定预期、坚定信心,并要尽最大努力、创造最有利条件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致高明企业家的一封信》由此产生。

“对当前企业面临最为突出的用工紧张、资金不足、成本上升、原材料短缺等难题,将给予针对性支持;对各位企业家普遍关心的员工返程、生产物资运力保障等问题,将强化跨区域协调,坚决打通交通堵点;对非疫情重点地区返回的员工,绝不搞一隔了之、一避了之;对企业当前最为紧缺的口罩、测温计等防控物资,想方设法做好供需采购对接和保障调度。”

疫情面前,信心尤为重要。这封代表地方党委政府态度的公开信,以及信中做出的回应和承诺,立足企业实际、直面企业急需,给高明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

公开信发出3天后,2月18日高明区政府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十五条政策措施》,把态度和承诺转化为一条条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针对企业员工返岗,高明区自2月17日起推出返岗直通车服务,政府出资包车从湖南、广西接回大量企业员工;针对产业链协同复工,高明实现24家同一供应链企业同步复工;针对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截至3月22日,高明区累计向5299家企业发放口罩2101654个。

钟建锋表示,在政企同心协力下,高明区规上工业企业2月底实现100%复工复产。佛山市供电局所做的工业用电量统计显示,到3月初,高明工业用电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六成以上,为佛山五区同期最高。

◀◀佛山首个战疫扶农政策▶▶

2399万元财政资金提前到位

2月15日,《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正式出台(即“农业扶持政策13条”),分为税收延期、援企稳岗、生产经营、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叠加配套六个方面,以2399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农业生产经营,惠及1.97万户农户。作为佛山首个出台专门农业扶持政策的区,参与政策制定的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科负责人丁浩标还原了政策出台背后的故事。

丁浩标介绍,作为全省唯一县区级乡村振兴试点,三水是有名的农业大区、菜篮子基地。20多万农村户籍人口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疫情突袭,三水农业普遍面临交通运输受阻,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供应链中断,员工返岗困难,人手不足,资金回笼迟缓,还贷资金压力大等问题。

农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政府部门可以做些什么?2月10日,三水出台了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十五条”,发放政策礼包与企业携手共抗疫情,这给农业部门带来了启发。丁浩标介绍,他们向三水区委、区政府汇报希望出台针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后,立即得到肯定答复。

2月15日,《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正式出台。政策出台前,三水区财政局已经将2399万元资金划拨到位。政策出台后,三水区农业农村局马上成立综合组、补贴执行组、金融扶持组3个工作小组,丁浩标担任补贴执行组组长,在统筹协调的同时,兼顾补贴发放工作。

当时疫情形势严峻,丁浩标和同事们迅速梳理出符合补贴申报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并制作申请指引,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快捷申请。从2月22日到2月27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跑8至10家农业经营主体,实地核查信息。目前,他们已经为7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了729万元的农业补贴。

“农业扶持政策13条”在金融服务上也有创新。利用新增1000万元财政资金投入设立农业临时“过桥基金”;对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发生的正常续贷和展期贷款给予50%、为期半年、总额约220万元的贷款贴息。

“农业经营销售没有办法马上恢复,许多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积压,农业生产的资金链紧张是普遍问题。”丁浩标介绍,2月份以来,三水政银保续贷138笔共计4600万元。

“目前三水农业生产保持正常,复工率97%,没有农业企业、大户因为疫情影响正常运营,初步证明农业扶持政策13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丁浩标说。

◀◀佛山首个电子通行证机制▶▶

历经三次迭代 超173万人注册

2月17日起,南海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电子通行证认证管理。市民在“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实名注册后,即可持证进出区内各村(社区)、公共场所、交通卡口,告别纸笔登记个人信息。

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劳剑锋向记者讲述了电子通行证的诞生与迭代历程。他表示,电子通行证经历了3次技术迭代升级,成为了南海在疫情期间数据化治理的重要经验。

他介绍,在电子通行证推出之前,南海市民出入村(社区)、住宅小区、交通卡口,有的需要出示身份证和村居、小区发放的纸质通行证,有的甚至要在表格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这种做法停留在纸质登记,不仅手续繁琐、通行效率低,而且还存在交叉感染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我们需要尽快研发出替代纸质登记的方式,解决市民疫情期间出行的痛点。”劳剑锋说,电子通行证是数据化防疫的代表作之一。本次疫情防控真正打破了行政壁垒,以数据为核心,搭建起“1+1+1+N”数据治理体系,即统一数据出入口(疫情排查数据平台)、统一数据中枢(城市大脑)、统一对外服务平台(“佛山南海通”小程序),以及N个公共服务应用(疫情征集、复工复产登记、电子通行证等)。

劳剑锋表示,2019年完成一期建设的“城市大脑”,在本次疫情中真正发挥了数据中枢的作用,其汇聚的超23亿条政务数据,是支撑疫情排查、电子通行证等多个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数据库,其计算能力是支撑多个平台平稳运行的保障。

“接到任务后,我们与南海区大数据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电子通行证的开发工作中,连赶多个通宵,利用国际二维码(IDcode)技术生成‘一人一码’电子通行证。”劳剑锋说。

电子通行证相当于市民的电子身份证。市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办理,数据通过“城市大脑”,与人口库数据、疫情排查系统数据以及公安、流管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实时对碰、匹配,秒速发放绿、蓝、黄、红4种颜色的通行证。其中,绿色和蓝色表示允许通行,黄色表示临时通行,红色表示不予通行。

自2月17日起,全区实现了电子通行证认证管理,对所有进入南海区的人员以及各村(社区)、住宅小区、出租屋、公共场所进出的人员实施电子通行证认证管理,无须再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重复登记。此举显著提升了通行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截至目前,南海已有超过173万人注册使用了电子通行证。这一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佛山市从3月1日起在全市推广。“同时,通过数据对接,南海电子通行证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佛山五区,让已领取南海电子通行证的市民无需重复申请。”劳剑锋说。

南海电子通行证仍在不断迭代升级。2月23日,南海电子通行证上线“出示认证照片”功能。此外,通行证有时间动态,市民出入卡口时也可出示认证照片,防止造假借用。3月3日,系统开通过往14天手机轨迹查询。

3月20日,南海电子通行证再度升级。“南海通”APP(测试版)、“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上线服务业专区功能,服务业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生成来访登记二维码,市民来访通过微信扫码即可出示电子通行证,实现“秒登记”。

◀◀佛山首个包车返岗政策▶▶

“大数据+网格化”摸清企业需求

2月18日晚,佛山市顺德区发布《关于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后用工保障工作的通知》,率先提出政府将全额出资,通过包车、铁路专列、专门车厢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企业员工返回顺德。

“2月中上旬,在推动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过程中,我们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当时国内部分省市实行交通管制,导致不少顺德企业的外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岗,制约了企业复工复产进度。”顺德区经济促进区副局长韩治帮回忆说。

“作为制造大区、外贸强区,顺德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韩治帮在北滘镇和顺德区经贸线口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他以家电产业举例,顺德是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热水器、抽油烟机供应地,如果顺德不快速复工复产,全球家电产业供应链将受波及。

“为确保沿途零感染,我们采取点对点包车的方式,接员工回顺德,这体现了顺德政企对外地员工的细致关怀。”韩治帮回忆,该举措在实施初期有3个难点要突破:初期美的、科达、联塑等大型企业员工数量众多且较分散,精准收集好企业从区外返岗的员工数量、所在地信息就很关键。

其次,由于各个地方对交通管制的要求不一,有的地方甚至不让外省车辆进入高速,具体实施环节就涉及到经促、人社、交通等各个部门,需要跨地域、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另外,因应当时形势,对车辆的消毒、人员防疫工作也提出了高要求。

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员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2月18日顺德区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顺德全区16家有资质的客运包车企业快速复工,共547台包车提供运输服务。为避免路程远时间长,部分员工身心疲乏,卫健部门还通过赠送健康礼包等形式,让每一位返岗员工倍增归属感。

“为了精准获取员工返岗信息,我们通过‘大数据+网格化’手段,选取区内500家典型代表性企业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掌握企业复工复产计划和阶段性用工需求。自1月24日起,还对疫情重点地区的5.1万余名湖北籍务工人员逐一排查。”顺德区民政人社局党组成员、区残联理事长招彬介绍,通过部门间紧密配合、精准施策,企业员工“点对点”包车包机返岗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顺德区民政人社局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通过包车、包机、高铁专列接回员工13837人,其中湖北员工779人;以政策扶持、包车返岗、定向招聘、共享员工等方式,已为区内企业解决紧缺用工约3.2万人,全力提升区内企业复工率和员工返岗率。

据了解,截至3月24日,顺德区已复工企业53045家。其中,已复工的规上工业企业2252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100%复工;已复工限上企业(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230家,全区限额上企业完成100%复工。初步统计,已复工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限上批零企业涉及返岗人数445567人(含湖北籍员工数2109人),其中规上企业返岗人数413955人,返岗率92.06%。

招彬透露,今年有将近13000多名顺德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历史新高,该部门也将总结此次“点对点”包车返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摸准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做好辖区内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工作。

◀◀佛山首个应对疫情稳招商政策▶▶

助推“隐形冠军”项目火速落地

受疫情影响,三水各行各业曾一度按下暂停键,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曾一度停滞。2月24日,三水出台全市首个疫情期间促进招商引资政策举措——《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平稳发展“十条”》(下称“招商引资十条”),逐步扭转了这一局面。

自2月27日起,佛高区三水园一周内签约慧谷科技智能化装备、绿源机械装备制造两个投资超3亿元装备制造项目;3月13日,云东海街道举办节后三水首个投资环境精准推介活动,3月19日签约今年首个超亿元项目——虹霸智能物联网亮化工程电源项目;今年一季度,白坭镇招商引资总额已接近25亿元……

三水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彭声豪是招商引资十条的主要撰写人,也是三水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度参与者。对于年初招商引资工作的被动局面,他印象深刻。他认为,在招商引资层面,疫情对企业投资对接和签约落地两个环节影响最大。

“比如在2月27日正式签约落户佛高区三水园,总投资额超3亿元的装备制造“隐形冠军”慧谷科技智能化装备项目,项目方与政府招商团队在春节前已经对接得比较深入,项目也急于落地,但受疫情影响,项目商务谈判和产业准入审核等“固定动作”一度停摆。”彭声豪说,遭受类似影响的还包括数个总投资额超10亿元的海内外在谈项目。

以问题为导向,三水通过出台招商引资十条,重点从项目审批提速,招商项目减负,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前实现投产或达产等方面入手,通过审批流程再造、资金奖励引导等手段,为项目从洽谈、落地、动工到投产等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促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早达产。

彭声豪说,以前述的投资对接为例,三水首先通过“不见面招商”模式,使招商推介、互动交流和商务洽谈保持正常节奏,并以区投促局为牵头提供“不见面招商”所需的专用视频、电话会议系统支撑和商务谈判协作,多个超十亿元外资项目通过区镇联动“不见面招商”推进顺利,节奏提速;其次,三水区产业项目准入申请事项推行“不见面”办理,申请材料和审核结果可选择通过快递送达、需核对原件的统一改为网上核对扫描件,三水区项目准入审核从集中受理定期过会调整为弹性办理,让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保质提速。

招商引资十条出台后,三水七镇街的招商引资工作纷纷按下“重启键”。据统计,春节后截至3月26日,三水新引入项目46个。其中,总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有3个,包括总投资额超43亿元的日丰管道智能机械设备及新型管道制造项目,超亿元“专精特新”项目有慧谷科技、虹霸智能等15个项目。

针对疫情期间项目落地建设和投资达产,三水不仅允许重点产业项目、疫情防控相关产业项目“容缺审批”,并采取特事特办支持疫情防控相关产业项目投资落户,5个工作日内完成三水区产业项目准入、引入决策等相关审核流程,而且还通过资金扶持,鼓励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前实现投产或达产。

“自1月23日截至今年底,三水共有计划动工产业项目21个,计划竣工产业项目24个,计划投产项目18个,固投总额超180亿元。这些项目均有机会在明年申请扶持资金。”彭声豪说,为应对疫情,三水还把以往每年6月开展的增资扩产、总部经济等扶持政策申报提早到3月进行,近期已有12家总部企业、8家增资扩成企业提出申请。

◀◀佛山首个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

巧用保险杠杆惠及60万员工

3月6日,禅城区政府与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等保险机构就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下称“防疫险”)项目签约,为全区超7万家企业,60多万名员工复工复产提供保障。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李有亮表示,该保险的普惠力度之大,在于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由政府全额出资约600万元,撬动总保额达10亿元。

李有亮说,自2月10日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逐步转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作为全省首个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禅城开始思考如何发挥保险对经济社会复苏的助力作用。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服务业发达,疫情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人员密集、用工模式灵活多样,但同时疫情防控压力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李有亮介绍,在借鉴海南省全国首创的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的基础上,禅城区政府联合本地多家大型保险公司,经过大半个月的精算设计,终于在3月初完成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下称“防疫险”)的方案。

3月1日,禅城区政府出台的《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坚定发展六条政策意见》中,“防疫险”作为全市首个专门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性保险,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关注。3月6日,禅城区政府与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人保财险佛山分公司、太平洋保险佛山分公司等保险机构签约,标志着“防疫险”保单正式落地。

在李有亮看来,“防疫险”一大亮点就是扶持力度大。区财政全额出资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企业无需申报,如果由于发生疫情导致企业应政府要求停工停产,就可获得最高150万元赔偿。包括了隔离期间雇员工资每人每月最高赔偿4000元;隔离费用每人1000元;感染员工死亡的,赔偿一次性身故补偿金10万元。

“防疫险”的受惠面范围也十分广泛。李有亮介绍,全区7万多家企业、合共60多万员工都可以享受到长达6个月的保障,包括购买社保以及企业临时工、短期工、学徒工在内的所有人员都成为受保人。“当保险公司知道政府要为全区企业、员工买保险时,都赞叹政策普惠性强。”

此外,“防疫险”还充分发挥保险产品的杠杆效应,由政府全额出资600万元,由国内保险业龙头企业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及太平洋财险组成共保体承保,撬动起保额达10亿元。

作为禅城“防疫险”的主承保方,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总经理郝瑞林表示,除了保险保障外,“防疫险”项目设置盈亏调节机制,共保体将从收取的保费中,扣除赔款、运营费用、经纪费用后,如有结余,按照盈余部分的20%提取防灾防损费用,用于购买企业防御物资、开展应急演练。

李有亮透露,目前“防疫险”共保体已组建好服务队,从3月23日开始深入企业,宣传方案政策,协助企业防疫战疫,把事前防控和事后救助结合起来,发挥保险的最大作用。

“经过此次疫情,全社会风险意识将会大增,政府也希望能够用好财政资金,通过保险等形式为企业分担风险,惠泽社会。”禅城区经科局局长李凯表示,此次出台的复工复产综合保险既是禅城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尝试。

◀◀全市今年首场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动员大会▶▶

两次筛选敲定440亿项目清单

3月9日,南海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动员活动在南海区政府和7个镇街同步举行。这也是佛山市节后举办的首场重点项目签约和动工活动,为南海和佛山企业以及广大投资者提振了信心。

“近两个星期,来洽谈项目和投资环境考察的企业越来越多,可以明显感觉到各项投资工作都已经稳步恢复。”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夏泽鸿说。

敢于在全市率先启动重点项目签约和开工动员,南海有这样的信心与底气。在此次大会举办前,南海全区3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5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全部高新技术企业、全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均实现100%复工。在此背景下,如何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是南海所要考虑的。

“在抓紧防控防疫的同时,南海招商引资的一些线上服务沟通没有停下来。”夏泽鸿说,在区委区政府确定提振信心后,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对7个镇街的项目进行梳理,包括有哪些可以签约、哪些可以动工、哪些可以投产,筛选出60多个项目。

夏泽鸿说,梳理完项目后还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项目在复工复产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有些上游供应商无法及时供应,有些施工队还没到位,等等。为此,南海区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最终梳理出26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440亿元。

现场签约的大多是南海重点发展的“两高四新”产业项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平台类项目占了大多数,当中就包括备受外界关注的钟南山院士科研团队。而这些项目都是当前与南海的发展定位、发展需求十分吻合,可以预见,项目的落户与发展将可实现企业进步和地方发展的双赢局面。

“受到疫情的影响,这次活动没法做到现场集中动工,所以最后采取动员大会,主会场与各个镇街连线的方式。”夏泽鸿说,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向外界传递,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南海正全力抓好经济发展,也希望这个积极的信号能让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知道。

这样的信号也正鼓舞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活动举办后已经有多批投资者过来南海考察投资环境,有些项目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夏泽鸿说。

不仅如此,包括日本黑田化学株式会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桂城爱车小镇等项目也相继动工建设。“接下来,我们继续做好服务,加速加力推动企业动工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同时也会走出去拜访商协会招商引资。”夏泽鸿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