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说起最近热度最高的综艺,绝对非每天都有新话题的《青春有你2》莫属。2018年,爱奇艺凭借《偶像练习生》拉开了“偶像元年”与网综选秀时代的帷幕,很可惜的是,翌年的《青春有你》却没有维持住这种势头。直到《青春有你2》转换赛道迎来了女团选秀,播出仅四期后,微博超话#青春有你2#的阅读量就已经达到39亿,相关热搜也有近300个。而促成这种热度的关键因素无疑是一个个充满话题的练习生:顶着“吴亦凡前女友”标签的秦牛正威,离异后参加女团选秀的蔡卓宜,千万粉丝网红林小宅,还有昨天因为被曝出曾以第三者身份插足他人婚姻主动退赛的申冰,都意味着这一届选秀誓要将争议性话题进行到底。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虽然这种博取眼球的方式一旦尺度控制不当就会为节目带来风险,但其带来的流量红利也不可小觑。不可不提的就是关注度堪比杨超越的“小作精”虞书欣,她嗲里嗲气、充满喜感的一举一动让自己的每一次出场都能变成被网友大肆讨论的“名场面”,连带着她的家世背景、过往恋情和业务能力,都能被大家反复讨论。而在成为新晋“网红”后,虞书欣身上的热度也转化为实打实的流量反哺于节目本身,功不可没的促成了《青春有你2》在Q1综艺市场的一骑绝尘。


那么,究竟是哪些特质让虞书欣们成为了选秀综艺里的“流量收集器”,综艺节目又该如何利用话题营销的方式”出圈”,本文将作出一些探讨和解析。

“青你2”成话题练习生专场,

“小作精”C位出圈

在申冰因为“第三者事件”承包热搜之前,“冰清玉洁”四姐妹就因为依靠人数优势抱团“排挤”王承渲抢夺C位,引发了剧烈的争议和反感,网友们还根据申清“有亮点”的发言二次创作了含有嘲讽意味的段子,促成了小范围的“出圈”。不过这些练习生中热点话题出现的最早,又能持续不断贡献新段子的则非虞书欣莫属。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虞书欣凭借“戏超足”的表现不论在哪里都能迅速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刚出场时一字一抖,捏着嗓子要求坐到Lisa身边,引得蔡徐坤无奈吐槽:“你是在演情景剧吗?”。观看选手舞台时她也没有闲着,无比浮夸的反应与抑扬顿挫的“哇哦”迅速创造了魔性洗脑的“表情包”。一开始很大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种“装疯卖傻”的做作画风,但看多了之后觉得这种“作天作地”有点可爱,“真香了”的网友也不在少数。总而言之,特立独行的表现让虞书欣成为了《青春有你2》到目前为止热度最高的选手,#虞书欣初舞台#、#虞书欣妈妈给费沁源投票#、#虞书欣说话#、#蔡徐坤说虞书欣演情景剧#等相关话题频繁冲上热搜。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为什么偏偏是她?以选秀对“标准偶像”的要求,虞书欣显然是完全不达标的,但能够“出圈”却也并非是一场无迹可寻的意外事件。

在如今的娱乐圈大环境下,女明星们最不缺少的就是“求生欲”,为了更具亲和力、提升好感度,大多数人都致力于给自己打造外表精致靓丽、内心豪爽大方的女汉子人设,大家看得多了,难免生出一种“审美疲劳”。反而是虞书欣全程正大光明的“作”和“嗲”,理直气壮的“神经病”人设让人耳目一新,毫无偶像包袱的言行犀利又“有梗”,能够带给人一种轻松又欢乐的感受。

同时,在“青你2”播出之前,虞书欣已经有了两部热播的影视作品《下一站是幸福》和《少主且慢行》。不论是神经大条、逗比可爱的蔡敏敏还是天真呆萌的田三七,都能与她戏外的表现形成一种呼应,恰到好处的成就了沙雕人设的完整度,让大家产生“移情”。再加上被网友扒出了年纪轻轻便坐拥五家公司的“富二代”身份,大小姐式的“作天作地”也就变得更加合理了。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而在短短的几期节目中,虞书欣的形象已经通过不少细节经历了多重反转,从一开始单纯的做作变得越来越真实生动起来。网友们一开始以为她跟杨超越一样是依靠话题上位,业务技能堪忧的类型,没想到初舞台的表现竟然远超大家的心理期待值;在分组竞争位置的时候坚持规则,敢于发声帮宋昭艺保住了C位;并且不管是在同住室友,还是曾经合作过的对手戏演员的评价中,大家都表示虞书欣虽然“作”的表里如一,但意外的很好相处,能给所有人带来欢乐,#张雨剑吐槽虞书欣疯疯癫癫#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虞书欣“小作精”人设的背后,恰好映射了新时代年轻人对不被条条框框束缚,肆无忌惮自我表达的追求与希冀。她身上表现出的沙雕、魔性、上头的画风,也符合年轻人被互联网社交平台影响后的流行语境,很容易被反复传播、解构,并在最后上升为综艺内容之外不同群体的价值观探讨:究竟是放飞自我的真实可爱,还是浮夸做作到难以接受?

话题“出圈”方法论:

制造冲突“槽点”,启发价值观碰撞

虞书欣的“话题体质”目前已经成为了《青春有你2》收割流量的关键,纵观近年来的热播综艺,有不少都是通过热点话题不断发酵,讨论度居高不下而迅速“出圈”,这其中也自有一套可以归纳、总结的方法论。

第一,制造矛盾冲突。明星在综艺长时间的密集拍摄中一旦卸下了“你好我好他也好”的面具,把互相之间的不满与争议暴露在镜头里,就能最大化的激发观众们的好奇心。例如《中餐厅3》中,黄晓明与各个“员工”们的“爱恨情仇”让网友们恨不得一帧一帧的去解析;《花儿与少年2》中的经典“互撕”在时隔多年后仍旧能继续被讨论,并挖出新料;《中国有嘻哈》中吴亦凡因为业务能力引发的种种质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矛盾冲突绝对不能是完全负面、充满戾气的,最好是具备很多可调侃的“槽点”,从而引发网友喜闻乐见的“吃瓜精神”与二次创作的积极性,达到越“黑”越“红”的效果。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第二,制造标签化、洗脑式的传播内容。无论是吴亦凡的“skr”,“你有freestyle吗”,黄晓明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还是虞书欣的“哇哦”。这些节目中出现的金句、流行词,和二次创作衍生的表情包、鬼畜视频等等,都能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形成刷屏式传播,给人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在为综艺本身引流和热度发酵上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制造能引发大众价值观碰撞的社会性议题。例如,《创造101》中的杨超越作为没有出众业务技能的底层素人,却能颠覆偶像标准一夜之间成为顶级流量,让不同群体开始了对平民追梦和“锦鲤”内核的多层次探讨;同一综艺中,长相平凡的王菊和她身上独立自信的态度也引发了大众对女性idol形象标签化、社会审美固化、女性意识、女权等议题的讨论;《中餐厅》中黄晓明的种种“迷惑操作”激起了每一个社畜对傻X领导的感同身受,“明学”横空出世。这种延展至社会性议题的讨论使得没有看过节目的路人也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从而形成综艺“破圈”的重要转折点。


前有“锦鲤”,后有“作精”,综艺靠话题舞出圈也有方法论

总的来说,在当下这个信息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内容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综艺市场的竞争氛围也日益激烈。对制作方来说,想要突破同质化的障碍突出重围,既要懂得营销借势,抓住观众关注的出圈话题不断深度发酵,也要熟知年轻受众钟爱的画风,结合节目内容创造有“梗”的细节与故事。《青春有你2》与“话题担当”虞书欣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