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故鄉:陝西同州(大荔)

憶我的故鄉:陝西同州(大荔)

東府水鄉,同州名廊。關中盛景,文化飄揚。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故土難離,日夜牽腸。湖水盪漾,遊人奔忙。省會花園,休閒時尚。瓜果飄香,八面客商。四季分明,春風送爽。蘋果梨桃,櫻桃冬棗。杏黃李子,核桃營養。羊肉泡饃,油潑辣子。捏花饅頭,鄉村名揚。交通要衢,通陝大門。秦風秦韻,時刻難忘。

憶我的故鄉:陝西同州(大荔)

放眼國際,賽事湖旁。各色友人,友誼競相。國之糧倉,源遠流長。國富民豐,家業興旺。太后欽此,修建改良。子孫後裔,世代安詳。洛惠渠遠,千頃土壤。水利當頭,受益無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仲勳常往,虎城身旁。奚若名將,興教一方。書香門第,教育興邦。子民勤勞,物產豐饒。水岸同州,再續篇章。

憶我的故鄉:陝西同州(大荔)

憶我的故鄉:陝西同州(大荔)

同州,即今渭南市大荔縣,周初,為古同國。在漫長的封建王朝歷史長河中,同州(今大荔)曾長期作為陝西東府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連接上都長安與山東諸州的交通要衝以及東西南北商貿往來、物資彙集的絕對區域性中心樞紐。明清時作為府治,曾統轄著今渭南市的十個縣市。據說大荔縣城門上有一幅楹聯,上寫:“二華關渭水,三城朝合陽”,因其工整、簡潔而又包容豐富深為世人讚譽。其中二華指華陰、華縣,關即潼關,渭即渭南,水為白水。三城指韓城、澄城、蒲城,朝為當時的朝邑縣,餘合陽縣用全名,恰到好處。因為是府治所在,所以當時大荔城的規模、格局都領導著“時代的潮流”,寬敞通達。澄城、白水山區的農民,窮一生的憧憬,也許只是走一趟同州府。又稱左馮翊。現在很少有人知道,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

同州也是大荔在國內外影響最久遠的名稱,在大荔縣以外的渭南一些地方,素享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之譽,有大量的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為證。如豐圖義倉、岱祠、大興國寺、同州聖教序等,許多人依傳統仍稱自己是“府里人”、“同州人”。也難怪在眾多民國前文獻資料中常常看到的是同州華陰西嶽廟、同州白水杜康酒、同州蒲城椽頭蒸饃、同州西瓜、同州花饃、同州帶把肘子、同州棗模糊、同州鶼鶼饃等。


李靚,女,現居北京,陝西大荔人,畢業於陝西財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