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AI 仍然火熱。就連麥當勞,都在剛剛過去的 2019 年收購了一家 AI 初創企業。

根據 CB Insights 的數據,2019 年全球 AI 初創公司的收購達到創紀錄的 231 起,遠高於 2014 年的 42 起。

在硅谷的科技巨頭中,蘋果堪稱該領域最“狂熱”的收購者,自 2010 年以來全球 635 起 AI 相關的收購案中,蘋果以 20 起收購居於榜首。其次是Google、Microsoft、Facebook、Intel 和 Amazon。

類似的現象也在發生在國內,以 BAT 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活躍在 AI 相關的收購和投資中:2019 年,百度全資收購醫療人工智能數據服務提供商康夫子健康;阿里收購身份認證雲管理平臺九州雲騰、網絡安全公司長亭科技、Teambition 運營主體匯翼科技、數據處理公司 Data Artisans 等。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而細數近年來這些被科技巨頭收購的 AI 初創企業,我們發現,不少公司都曾入選過“全球 100 家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

以 AI 100 2018、AI 100 2019 兩屆為例,2018 年時僅有 7 家被收購,但到了 2019 年,這個數字是 9,也就是說,已有近 1/10 的入選公司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這其中既有明星公司,也有相對較鮮為人知的團隊。

AI 100 2019 被收購的九家公司專注於 AI 驅動的解決方案,分別涵蓋了網絡安全、電信、交通以及計算機視覺等領域。比如,曾一度閃耀硅谷,引發全球關注,由吳恩達親自參與實際運營的明星無人車公司 Drive.ai 在 2019 年 6 月被納入蘋果麾下。次日,Uber 收購了專注於為計算機視覺模型研發訓練數據的創業公司 Mighty AI。隨後,2019 年 10 月,特斯拉將嵌入式計算視覺新創公司 DeepScale 收入囊中,為研發完全無人駕駛車輛添磚加瓦。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圖 | AI 100 2019 年度榜單九家被收購的公司名單(放大查看圖片,來源:CB Insights)

除上述三家公司外,專注網絡安全的 Demisto 和 Jask Labs、電信領域的 Mist Systems 以及傳媒領域的 Arraiy 均被收購。另外,當地時間 12 月 16 日,英特爾以 20 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以色列的 Habana Labs,一家為數據中心提供可編程深度學習加速器的廠商。三天後,也就是當地時間 12 月 19 日,F5 Networks 與 Shape Networks 宣佈了其最終協議,根據該協議,F5 將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家技術領域冉冉升起的明星公司,通過整合 F5 在跨多雲環境保護應用軟件方面的安全知識與 Shape Security 的欺詐和濫用預防功能,來增強其應用軟件的安全性。

一方面,這些收購案直接證明了這些 AI 公司所擁有的 AI 技術對於科技界甚至全人類的價值,對於具體一家 AI 創企來說也好處多多。正如 Icon Ventures 的一位投資人曾對媒體表示的:“當一支優秀的團隊遇到一個尚未準備就緒的市場時,它將需要大量資金,初創企業通常沒有那麼多現金。”尤其眼下 AI 的落地還越來越依賴日益高昂的算力成本,而科技巨頭們往往在收購時就會一同送上免費算力。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趨勢正在引發新的擔憂。

擔憂主要來自於該領域競爭的多元化會受到破壞。機器學習初創公司 Primer AI 首席執行官 Sean Gourley 說:“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全部收購了 AI 創企,它們相當於消滅未來的競爭對手。”

不止競爭的多元化,甚至是整個領域的多元化可能都會受到損傷。

Madrona Venture Group 董事總經理 Matt McIlwain 也曾評論道,至少還有一些新興科技企業保持獨立,而不是落入 Apple、Amazon、Facebook、Google 或 Microsoft 的懷抱中,這將非常重要。

事實上,這個現象已經引起了國家級監管機構和立法者的注意。根據外媒報道,今年 2 月,和美國國內的反壟斷調查相呼應,歐洲最高競爭管理機構將調查美國大型科技巨頭近年來“瘋狂收購”小型創企的行為,這些行為涉嫌妨礙了市場競爭。

接下來,全球範圍內,能否“被收購”會不會成為支配新興 AI 創企命運的問題,科技巨頭的“買買買”又是否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我們仍需要觀察。但不管未來如何,相信 CB Insights 的 AI 100 會是一個很好地藉以洞察的線索。因為,AI 100 存在的宗旨就是遴選出每一年最值得關注的 AI 創企。

眾所周知,成立於 2008 年的 CB Insights 是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 一直保持對新興科技及相關數據的敏銳嗅覺,致力於為公司及機構提供最敏銳、深度的研究內容,幫助企業用戶改善數字化策略,以數據助力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憑藉其紮根行業多年的豐富數據,在人工智能領域 CB Insights 已成為洞察產業趨勢的權威機構,其發佈的 AI 100 也已成為了行業領域的風向標。

放眼世界,探尋 AI 技術發展和投資新趨勢

自 2017 年起,CB Insights 每年都會發布 AI 100,即全球 100 家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涵蓋 AI 在超過 18 個行業的應用,例如物聯網、醫療健康、汽車駕駛、金融科技和網絡安全等等。AI 100 不僅僅代表著對那些有前景創業公司的肯定,同時也揭示了 AI 的主要落地場景與發展趨勢。

如今 AI 100 已經來到了第 4 屆,見證了全球多家 AI 創企的追趕起伏。2020 年的 AI 100 同樣頗具亮點,全球百大人工智能創企從 600 多個投資方超 300 次融資募得逾 74 億美元,遴選出的公司涵蓋了語音合成、量子機器學習、蛋白質建模等方向的重要玩家。具體的評定標準包括專利佈局、投融資概況、CB Insights 獨立開發的 Mosaic 算法、市場潛力、媒體關注、合作伙伴關係、競爭格局、團隊實力和科技新穎性、最近一年取得的公開的技術成果等多個因素。

本次 AI 100 入圍者共有來自 13 個國家的人工智能創企,他們正共同推動著人工智能研究和商業應用的邊界,已經涵蓋 15 個行業和跨行業應用。

在 2017 年第一屆 AI 100,來自中國的公司還僅有 4 家(碳雲智能、出門問問、Rokid、優必選),這一數字在 2018 年增加到了 7 家(今日頭條、商湯、曠視、英語流利說、出門問問、寒武紀、優必選),2019 年入圍了 7 家中國公司(商湯、依圖、曠視、第四範式、Momenta、地平線、圖森未來),且現均為獨角獸公司。

最新的 2020 AI 100,中國公司數量與去年持平,同時也出現了新面孔,入圍企業分別面向企業級智能服務(追一科技、第四範式)、自動駕駛(禾多科技)、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創新奇智)、教育(松鼠 AI)、機器人(藍胖子機器人)等賽道。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圖 | CB Insights 發佈 2020 版 AI 100 全球創企名單(圖片來源:CB Insights)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維持,相信在未來的 AI 100 中,我們將看到更多中國 AI 創企的身影。

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被市場炒作的概念,這項技術已在醫療、金融、保險、零售等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對產業和世界的影響正在日漸放大,儘管前路漫漫,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其應用場景正在快速增加,其與其他產業、領域的融合效應也在不斷擴張。不同地區、市場、領域的交叉會激發更大的變革能量。

正如北京中關村壹號運營公司總經理官蘭蘭所表示的那樣,“中國發展到了關鍵時間點,唯有發展硬科技才能提高國家整體的技術實力”,而人工智能正是硬科技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中關村壹號以“硬科技”為主導產業方向,聚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商業航天三大領域,致力於成為全球硬科技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同時,中關村壹號還會為入駐的企業提供 6 大運營服務,包括政策資源平臺、技術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等,加速企業在行業內快速發展成長,與企業一起引領中國科技創新步入新時代。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圖 | 中關村壹號(圖片來源:中關村壹號)

立足中國,深度對話中國 AI 明星企業

2020 年 3 月 26 日,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指導下,CB Insights 中國獨家合作伙伴 DeepTech 將聯合全球硬科技 (人工智能) 創新中心中關村壹號攜手打造一場關於 AI 初創的認知盛宴。

尋找未來獨角獸

暨 CB Insights AI 100 分享會

2020 年 3 月 26 日(週四) 19:00-21:00

屆時,話題將從全球 AI 的技術變革和投資趨勢展開,由資深分析師進行解讀,通過線上直播+錄播的方式,邀請 AI 明星企業進行深度對話,期望與 AI 從業者、創投機構、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愛好者一起尋找未來的獨角獸。

倪凱

禾多科技創始人兼 CEO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倪凱博士現任禾多科技創始人兼 CEO。他曾任職於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擔任高級科學家。在此期間,他創建了百度的無人駕駛團隊,負責無人車的研發和部分高精度地圖的工作,並於 2015 年底實現百度無人車在北京公共道路的路測和展示。倪凱還曾在微軟的美國西雅圖總部工作,參與三維地圖和 HoloLens 增強現實眼鏡的研發項目。倪凱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其間參與清華無人車 THMR-V 的研發;後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係獲博士學位。

鄧小白

藍胖子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 CEO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經濟學系,現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EMBA 在讀, 2016 年廣東 “雙創周”期間,作為五個創業代表之一,獲得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自接見。鄧小白曾任摩根大通及科爾尼諮詢高級職位,2012 年加入全球最大快遞速運商 UPS,兩年內升任亞太區管理層,此後入選了 IDG 資本“自由人”計劃、“格萊珉中國”項目及哈佛“種子計劃”項目,並曾在孟加拉國與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Muhammad Yunus 共事,2015 年聯合創立藍胖子機器人,帶領其在 4 年內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全球“技術先鋒”企業。

慄浩洋

松鼠 AI 創始人兼首席教育技術科學家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慄浩洋,松鼠 AI 1 對 1 創始人,首席教育技術科學家。中國人工智能創業 30 人,2018 十大年度創業家,環球時報年度經濟人物,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受邀在斯坦福商學院、全球排名前 20 的 UCLA 安德森商學院、奇點大學、長江商學院講課。曾任 A 股第一家教育上市公司副總裁。全球獨創“素質教育中思想、能力、方法在 AI 模型中的應用”、“用錯因重構知識空間理論”、“非關聯性知識點的關聯概率算法”。2020 年 1 月松鼠 AI 案例入選斯坦福商學院案例。

張發恩

創新奇智聯合創始人兼 CTO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張發恩,創新奇智 CTO、聯合創始人、寧波諾丁漢大學榮譽教授。張發恩在 IT 行業擁有十年以上的技術研發和管理經驗,涉及企業級軟件、室內地圖定位與導航、互聯網搜索引擎、全領域知識圖譜、大數據分析與存儲、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眾多領域。張發恩曾任百度主任研發架構師、百度雲計算事業部技術委員會主席、百度雲計算事業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構師,還曾在 Google 和微軟擔任研發職務。張發恩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獲得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學位。

劉峻誠

耐能創始人兼 CEO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自臺灣成功大學畢業後,劉峻誠獲得美國雷神公司獎學金和加州大學獎學金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洛杉磯與聖地亞哥分校的共同研究計劃碩博班,之後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劉峻誠先後在高通、三星電子研發中心、晨星半導體和 Wireless Info 等企業擔任不同的研發和管理職務。於高通任職期間,領導研發團隊獲得 9 項核心技術專利,榮獲公司的 ImpaQt 研發大獎。

官蘭蘭

中關村壹號運營公司總經理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官蘭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長期專注於科技園區招商運營管理及科技企業投融資工作,曾主導多個大型科技園區的運營管理,目前負責北京中關村壹號項目運營。

張賡

CB Insights 中國資深分析師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張賡,研究生畢業於英國斯特萊斯克萊德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碩士學位。曾在知名研究智庫擔任研究負責人,主要關注前沿科技、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佈過關於智能汽車、汽車金融、空間產業的多項研究報告。張賡還從事過金融顧問工作,在創服和融資領域有資深經歷。

Deepashri Varadharajan

CB Insights 資深 AI 分析師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Deepashri Varadharajan 是 CB Insights 的資深分析師,研究 AI 與不同行業的交集。她獲得了印度 VIT 大學的電子和通信工程學士學位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