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4小时》记录山东援湖北医生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7日讯 3月26日,央视《24小时》播出《遇见你丨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报道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专家组组长于文成在武汉重症定点收治的医院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故事。内容如下:

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陆续撤离,疫情防控不断向好,而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依然在紧张进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专家组组长于文成,他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奋战近45个日夜。在武汉重症定点收治的医院,他和同事们依然在千方百计地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央视《24小时》记录山东援湖北医生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于文成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与同事会诊,这次与同济医院专家共同会诊的,是病区一名危重症患者。19床的患者15号从外院转运过来,入院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医疗队第一时间对他展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过一周多的治疗,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此时,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变慢。

于文成说:“这个时候出现心脏的问题,我们分析有几个问题,第一有没有电解质的紊乱,就是这几天我们还(发现)他的钾离子还稍微偏低一点;第二个问题有没有一些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去用,但用了有可能尤其对危重症、老年的、还有体质弱的患者,这个药物的副作用可能表现就更为突出。”

患者病情的瞬息变化,让于文成内心焦灼。患者来到时,他的心脏、肝脏、肾脏、凝血功能等6处器官衰竭,也就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通常四个以上器官受损,死亡率几乎就达到100%。患者6处器官衰竭,加上自身营养状况很差,救治难度极大。但于文成和团队干的就是与死神掰手腕的活儿。

央视《24小时》记录山东援湖北医生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对患者的血液、用药、尿量等每一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病情变化原因,及时干预,调整用药。于文成和团队又一次成功地把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55岁的于文成,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穿防护服也快,快人快语的他每天都在与死神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搏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10楼护士长邹凤林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是男神,于主任是大家心目中的男神,对病人非常非常负责任,而且每天他们每个医疗组之间会讨论关注重症病人的情况,你就会发现不管是哪一位老师,对病人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来挽救每一个生命。”

央视《24小时》记录山东援湖北医生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于文成,抢救、治疗都是他的强项。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对于文成却是一次大考:病例基数大、疫情来势猛、尚无特效药……重重险阻摆在于文成和他的团队面前。

于文成说:“ 从心理上讲,心理状态,也可能这次病人特别多,也特别重,因为我们刚来,整个病房一天时间40个重症患者,也可能(跟)年龄确实也有关系,就是觉得没有2003年那种毫无畏惧地往前冲,但是现在所谓的畏惧是什么,就是我们担心病人就是哪个地方我们可能处理不够,也可能那时候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也可能是随着临床的一些经验丰富,反而有些问题考虑得也比较多,所以有时候觉得这次的压力要比上次大得多 。”

央视《24小时》记录山东援湖北医生于文成: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在这里已经诊疗患者95人,出院74人。目前,医疗队救治的17名患者中,仍有6名危重症患者,生死之地,于文成团队竭尽全力守护每一支微弱的烛光。

于文成说:“你看我表面笑容可掬,实际上内心还是挺毒辣的,真的是这样,我认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是一句口号,我们一定要敬畏生命,任何一个生命不要轻易从我们手底下溜走,这条路肯定我们不会走得那么平坦 ,也更在有希望的前提(下)我们还有很多硬仗可能要继续去做。”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