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蒙在家里看大部头的《资治通鉴》,才是对这个悠长假期最起码的尊重。

《资治通鉴》不好读,司马光先生自己也说,《资治通鉴》问世后的十七年里,读下全本的也仅一人而已。不仅想到某位伟人,一生中读了十七遍,引吾辈小民十万敬仰。

但细看下来,在《资治通鉴》中却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内容,让人莞尔一笑,困意顿消。又往往会有一些冷僻的知识或者文字出现,让人看到后心痒难耐,非得下决心查考到懂不行。


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今天读到《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就是东晋桓玄逼晋安帝禅位后,建立桓楚自己做皇帝的这一段,出现了让我小有兴致的一段文字:

玄性苛细,好自矜伐。主者奏事,或一字不体,或片辞之谬,必加纠擿,以示聪明。尚书答诏误书“春蒐”为“春菟”,自左丞王纳之以下,凡所关署,皆被降黜。

意思就是说,桓玄性情严厉而且爱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自己却又喜欢自我夸耀。下属们和他商谈事情,有时候说错或写错一个字,或者词语表达不准确,桓玄一定会指出来纠正,用来显示他自己的智慧和才学。

有一次尚书在回复桓玄诏书的时候,把“春蒐”写成了“春菟”,结果因为这个字的事情,把官员中自尚书左丞王纳之以下,凡是经手看到过的,签过字的人,全部都被降职或者免职。

这一段描述,将桓玄的性情描述的很生动。而桓玄之所以这么“苛细”,恐怕也是因为他逼迫晋安帝禅位,自己坐上皇帝的位置有些心虚的缘故。


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但反过来看这些被降职、免职的官员,不知道是真的粗心,还是确有深意,才会将春蒐(sōu)写成春菟(tù)。

我们要是有心,就可以先查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



“蒐(sōu)”字,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几个意思的解释:

1️⃣草名。即茜草。2️⃣同“獀”。春天打猎。3️⃣检阅,阅兵。4️⃣隐蔽,隐藏。5️⃣通“搜”。搜寻,寻求。



“菟(tù)”字,的解释为:

1️⃣“菟丝”药草名,又名女萝。蔓生植物,缠结生长在其他植物上。

2️⃣通“兔”


我们不知道这位尚书大人回复桓玄诏书的内容,但结合桓玄的地位,恐怕桓玄的意思的确应该是用“春蒐(sōu)”,可能是说春天打猎,也可能要说春天的阅兵事项。

官员们在文书中,却错写成“春菟(tù)”——春天的草。巧在“春蒐(sōu)”也可以解释为“春天的草”,这就有点意思了。


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一种可能,因为“蒐(sōu)”和“菟(tù)”这两个字的字型很接近,尚书大人老眼昏花,的确是将桓玄诏书中的“蒐(sōu)”看成了“菟(tù)”,于是在回复中便写成了“菟(tù)”,而且这两个词的意思都可能是指“春天的草”意思接近,字型接近,写错也很可能。

还有另一种可能,需要我们发动想象力。那就是桓玄“春蒐(sōu)”本来的意思是指“春天去狩猎”,而官员们却故意装作无意写成“春菟(tù)”,用以抵制桓玄的这个想法。

官员们为什么要抵制桓玄春狩?当然是因为实在看不惯桓玄的这种做派,各位官员曾经就不止一次的劝谏桓玄,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新,正是国家休民养性的重要时刻,不要总是大张旗鼓的出去游玩,劳民伤财。


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但桓玄自坐上皇帝位置后,还就是喜欢四处游玩,最好让全天下人都目睹一下他的尊荣,共享他的荣耀。

(玄)纪纲不治,奏案停积,不能知也。又性好游畈,或一日数出。——《资治通鉴》

桓玄就是喜欢游玩打猎,有时候一天要出去好几次,公文一大堆也不处理(纠错字倒是很起劲)。手底下的官员跟着这样一位皇帝,要有多累。官员们劝谏不得后,在文字上面做个手脚,知道桓玄“片辞之谬,必加纠擿”,能够让桓玄将自己罢免官职最好,次一些也可以免得在这个岌岌可危的权力中心整天惴惴不安。

要知道,桓玄本就是和他们一样,是同朝为官的同事,虽然逼迫晋安帝禅位做了皇帝,但各位官员心中总还是不大看得起这位“好自矜伐”的老同事的。


趣看粗心官员误书春蒐(sōu)为春菟(tù),一众同仁秒变“背锅侠”

更何况,当时被迫禅位的晋安帝虽然脑袋不太清楚,但身子骨依然健康。东晋北府兵的首领刘裕又虎视眈眈的看着,聪明一点的人,恐怕早就想快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更何况这些官场上的老油子,一向见风使舵。抽个机会,故意写错个字,却能在将来的事件中保全性命。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读书后的揣测,诸位看后一笑,不必较真。但也正因为这些遐想联翩的揣测,让我读着厚厚一本《资治通鉴》才显得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