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界如何看待王东岳?

科学与人文


知道王东岳是托罗振宇先生之福,但网上对他的评论却分为两个极端:

1、极端是认为王先生就是典型的“民哲”,大杂烩、概念乱用、随意扭曲曲解、哗众取宠等;

2、另一个极端又把王先生奉为神明,什么中国数百年难出之大哲学家等等。

近期反复听了王东岳先生关于中西文明起源及比较、西方哲学以及他的物演通论等音频课程,关于王先生我的几点个人感觉如下:

1、王东岳先生在文明史和哲学史方面涉猎很广、钻研很深,且能融会贯通,这方面非一般一知半解的民间哲学家可比,他对西方哲学的众多概念和谱系非常熟悉,比很多大学的哲学老师教授还要精深,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博物学家,王先生可称为哲科系博物学家。

2、王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同小可,他用自己构建起来的语言风格体系把枯燥的文明史、哲学史以及哲学概念等讲得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这方面的功底远超绝大多数哲学教授。

3、和大学里的哲学老师相比,王先生之所以“讲得好”,很大原因在于敢想、敢说、敢总结,没有束缚和限制,或者稍微也有那么一点点无畏精神,当然我不敢说先生无知,但我们去看看陈乐明、丛日云等老师的书,你就会知道这些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们的过于严肃和严谨,限制了语言对于他们思想深度的表达。不说冯友兰、金岳霖、李泽厚等当代大家,就是现在的刘小枫、邓晓芒、周国平几位的厚度和深度也远超我们的理解。

4、之所以有人极端的评论说王先生是“中国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哲学家”,请去看看刘小枫、邓晓芒就能看到明显的薄厚,原谅我说一句,大惊小怪的原因还是在于还是这些上课的企业家们读的书太少而又想得太多。而另外一部分人不加青红皂白的扣以“民哲”的帽子,则又是没有看到先生的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可以说,王东岳先生所取得和形成的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来说已经登峰造极。

5、王先生的课程可以当成非常经典的对文明史和哲学史的“科普大作”,推理严密、论证有趣、比喻新奇且精准 ,其价值相当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三部曲、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罗宾.邓巴的《人类的演化》等面向大众的科普著作,但明显更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的习惯。

6、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这一方面王东岳先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人类文明史、哲学史的科普工作者或者科普学者,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听先生的授课音频,一定会受益匪浅。

7、但我并不认为王东岳先生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可以称他为哲学家学家或者哲学科普学者等,王东岳先生自己反复强调和提出的“递弱代偿”理论和作品《物演通论》并未有什么新意,还是杂糅的观点居多,把庞杂的哲学观点和现代科学观点,用他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组织到了一起,并未提出太多新的认知。

8、把王东岳先生的课程当成哲学科普来听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如果硬要往哲学家去靠,我个人认为是害了先生。但估计以上观点既得不到王先生的批判者的认可,也得不到其拥趸者的认可,更得不到王先生自己的认可。

9、一句话:王东岳先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哲科学科普工作者,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来说,取得的成就已经登峰造极,但绝非一名哲学家,更遑论其他。



娆阳


➰➰王先生的递弱代偿理论,没有广泛的适应性。王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以递弱作为代价和抵偿的。那么人既然聪明了,是否还要比猴子弱小呢?

他解读的《道德经》,支离分散,抓不住文中内核。对原文容易理解处解释得都对,对不容易理解处要么解释不清,要么妄生歧义。凡是对道德经理解不生岐义的,基本能通读下来的人,看他的有关视频,都可以感觉出这个问题。

对《道德经》的解读,需懂“古文”,更需要实修者的实证一一证见或体悟。《道德经》是心与道相合一的产物;是真心达真境的一目了然;是觉者用有限文字对无限宇宙本体的表达,未觉者,只能做出有限的解释,而不能看出它无限的内容或博大的宇宙精神。

对他的视频,看得很少。仅提出以上两个问题,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我认为看他的视频是浪费时间,所以迂着其视频时,就跳过去。

我虽不才,所写文章还是有意义的。但愿我的文章能宽松通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