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开工,为何要选择老片重映而不是选择那些急需票房回笼的新片放映?

能动娱乐


重映老片而不是选择新片放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控制商业运作下的疫情防控。

从1月20日左右起,全国大部分的观众都是在家呆着不出门,共御疫情,很多娱乐场所为了避免造成大规模剧集,也关门歇业,本该上映的电影也基本都宣布撤挡。



可想而知,如果新片上映,观众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去电影院观看,到时候必会造成人群的剧集,对疫情防控来说并不是好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外表的原因。接下来,晗哥就来为大家解读下深层次的原因。

贺岁档撤挡,再上有诸多考量

之前的电影都是贺岁档,《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都是观众呼声比较高的作品,预约购票也都是千万级别的。

在前期,这些电影也做了很多的宣传,综艺节目、自媒体营销、路演、线下发布会、话题营销,地铁公交、院线等多种方式矩阵推广,可谓是为了贺岁档一举夺冠,卯足了劲儿。



受疫情影响,突然撤挡,这个损失是巨大的,意味着整个宣发团队的努力和砸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这也就意味着,后续上映之后的票房必须要保证不是亏损状态,做不到盈利,也得是票房持平,这个压力是巨大的。

所以,再次上映一定会做足准备,找到一个万无一失的时间节点来上映。目前来看,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虽然各省放宽了疫情防控的限制,但是依旧是关键时期,很多人也都自觉地呆在家里,尽量避免出门接触人群。

即便是有心想看,大家也不会为了一部电影放弃自己一个月来做出的努力,所以,这个时期上映得到的依旧会是低票房,并没有任何意义。有点头脑的,都不会拿新片来上映。



只有等到群众口罩摘除,可以跟平常一样生活出行的时候,才会是电影院的反弹期。

老片上映,激励民众与维稳并行

现在各省市都在积极扶持企业员工复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恢复经济发展。电影院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正常的营业来获取员工的生活来源及众多电影行业人员的正常工作。

但是新片基本上是拒绝上映的状态,剩下的也就只有老片了。这次的还都是公益发行的。

影片主要有:《战狼2》、《狼图腾》、《流浪地球》、《中国合伙人》、《何以为家》五部作品。《战狼2》、《流浪地球》是高票房好口碑佳作,《狼图腾》是冒险题材,《何以为家》的故事比较悲伤,《中国合伙人》讲述经历困难创业成功的故事。




这些影片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苦难,然后主人公与苦难斗争,最终胜利或是扭转局势的故事。不乏有抱着“公益发行赚个口碑”的心态来上映的,当然更多的还是能够展现中国形象,鼓舞士气、激励国民的影片。

既能激励民众,又能保障影院运转,一举两得。即便一个省的票房可能只有25元,但也是电影行业复苏的一个希望苗头所在。

当然这里面也存在着为新片试水的成分在。

贺岁档性质决定,档期需要重新设定

贺岁档就是专门为春节准备的,大多为喜剧作品,不过是为了讨个春节好彩头。

而且,每年贺岁档基本上影片都不会太多,有固定的排片量。作品过多,很难把票房和排片量合理安排。这也就意味着,错过了去年的贺岁档,可能要等到今年的贺岁档才可以了。



电影定档和电视剧定档其实差不多,需要很长时间之前就要商定好,然后与电影院做好安排,进行宣发推广。所以,目前为止,从贺岁档到情人节的电影,清明节电影,甚至是五一劳动节期间要放映的电影都得要往后推迟了。

这说明什么,2月14日的情人节电影可能会放到七夕播放,五一期间的电影可能会放到国庆档……以此类推,这是个大工程,重新排期和定档并不容易,需要多方考量商定。

毕竟,疫情期间过后的一到两周,甚至一个月之内才是最好的一个反弹期,抓住了那个时段,票房也就有了保障。



所以,想看新片上映,甚至是优秀的作品上映,估计不是那么好等了。

晗说123

利益面前,疫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其实不管老片还是新片,大家还是更看重自己的生命健康,即便你的作品很厉害,但也不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买单。

中国人消费欲强,可关键时刻也是有克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