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幹部要在增強“四力”上下功夫

楊木

2020年是脫貧攻堅鞏固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收官階段,作為駐村幫扶幹部,越是到最後關頭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持續增強脫貧攻堅洞察力、引領力、感染力和持續力,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練好“火眼金睛”,增強補短強弱的“洞察力”。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作為駐村幹部,練就一雙“精準識貧”的慧眼對鞏固脫貧成效尤為重要。一是要修煉好“一葉知秋”的觀察力。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堅持沉下心、俯下身,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在入戶走訪中熟知群眾之困,在察言觀色中瞭解群眾之急,在言語交談中掌握群眾之需。二是要修煉好“探本溯源”的發現力。認真聽取基層群眾聲音,深挖細究易致貧返貧原因,針對不同貧困群體開出不同“靶向藥”,精準施策拔掉“窮病根”。三是要修煉好“切中肯綮”的辨別力。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盯緊主攻方向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建立健全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對邊緣戶、監測戶進行“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確保短板弱項及時補齊補強,脫貧成效得到人民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打造“動力引擎”,增強志智雙扶的“引領力”。扶貧要扶志,治窮先治愚。一是要淡化群眾“爭當貧困”意識。注重培育群眾心靈土壤,把脫貧致富信心決心送達群眾懷中,將“我貧困我光榮”思想轉變為“我脫貧我光榮”,防止出現“生理上”脫了貧、“心理上”仍貧困現象,讓“口袋”和“腦袋”一起富。二是要謹防群眾“甘於貧困”心理。通過勵志事蹟、榜樣力量引導,激發群眾克服困難、擺脫貧困的鬥志,增強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由“要我脫貧致富”向“我要脫貧致富”轉變,確保物質和精神“雙脫貧”。三是要改變群眾“技能貧困”現狀。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引導群眾通過創業培訓、技能培訓、經營管理培訓等渠道,大力發展傳統手工藝精深加工、特色種養等產業,培養一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致富帶頭人,直接或間接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奏響“動人心絃”,增強感恩教育的“感染力”。脫貧攻堅工作千頭萬緒,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一是要做好脫貧攻堅感恩教育。要以道德講堂、主題黨日、表彰大會等為平臺,引導脫貧群眾通過現身說法,分享精準扶貧政策下的脫貧故事,積極營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良好氛圍,激勵群眾把感恩情懷轉化為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業、艱苦奮鬥、共同發展的積極性。二是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要以村民大會、貧困戶大會、院壩會為契機,大力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和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讓群眾真切感受扶貧帶來的巨大變化,引導廣大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跟黨走,進一步增強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三是要樹立文明新風。通過“大評小獎”“紅黑榜”等方式,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農戶自力更生髮展增收產業,形成組與組比、戶與戶比的良好局面,積極營造“安貧可恥、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

立下“移山之志”,增強鞏固成果的“持續力”。脫貧攻堅進入收官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成果鞏固提升工作不紮實,勢必影響脫貧攻堅戰的最終成效。一是要克服鬆懈厭戰情緒。清醒地認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複雜性和艱鉅性,繼續發揚顧大局、敢擔當、能吃苦、講奉獻的攻堅精神,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加大“三個落實”力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抓好各項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二是要堅決啃下“硬骨頭”。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下大力氣對檢查反饋問題、群眾反映問題逐一梳理清零,完善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紮實鞏固脫貧成果。三是要持之以恆抓到底。牢固樹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意識,一鼓作氣,乘勝而上,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敢教日月換新天”氣魄,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猛攻,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優異的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收官答卷”。

( 稿源:湘西網-團結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