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那么多方剂,是如何记忆下来的?

平凡的武人


在开始,就是背诵。例如汪昂的《汤头歌括》,陈修园的《经方歌括》。这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当然有些方剂可以巧记,例如,生脉饮,生(参)脉(麦)饮品尝五味;三才汤中三才(天冬、地黄、人参)立等等。

等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推衍记忆。例如:桂枝汤,加味变桂枝加桂汤,变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汤,小建中汤等等;减味,桂枝去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等等;复方,合麻黄汤为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小柴胡汤为柴胡桂枝汤等等。

同一方剂由于药物的炮制合剂量不同,其作用是不同的。如四物汤,为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当归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酒制、干品的区别;芍药,有白芍、赤芍、干品、酒炒、醋炒、蜜蒸之别;地黄,鲜地黄、生地、熟地、酒浸之别。这些药物炮制的不同和剂量的迥异都会导致不同的作用。

方剂的记忆不在于记了多少,而在于活学活用。经方派有一个柴胡汤派,一个小柴胡汤用的出神入化,通过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所以要学好方剂,中药学一定要学好。《神农本草经》、《药性赋》、《四百味》等学好之后,就可以用有限的方剂治疗绝大多数疾病。要不然即使能背诵《普济方》,也会有无可用之方的感叹。


喃语低徊


这叫术业有专攻。

可能你觉得特别难的东西,在别人的日积月累之中就变成了很轻易的事情。我不是学医,我曾经做过配件生意。 大几百种,基本上全是零碎的东西,然后呢,每一个零件你要知道它的卖价售价,以及他放了你的店面的哪些地方。很多人到我店面里都是晕头转向,根本就找不到什么东西。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就真的是太轻而易举了。他们都好奇说你是怎么记得的?

学以致用绝对是解决记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顾客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立马就要想到用哪个零件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零件的售价以及进价。每天大脑不断的去强化这些应用,那随之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事情。这其实和记医药的方法差不多了,他每天要面对什么样的病症,那就会用到那些药方,去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道理日积月累就会记得很多很久。

还有很多例子,就像学5笔打字一样,很多人觉得特别难,但一旦你会了之后,那打字就变成了身体的自然反应。什么字根啊,什么键盘位置呀,全都不需要考虑的。

大道至简,事事相通,一点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老张的简单生活


我有一亲戚,家传中医,从小就学背药性和方剂,背了十几年方剂,但他爹就不教他看病,他爹说看病好学,方剂背不好就算知道了是什么病也看不好,结果传授他看病只用了很短时间就教会了。中华古中医药方几乎可治百病,但从成千上万古方中信手拈出能对症的方剂很难,更不能看病临时查药书,只所以说中医不行,是医生把古方全忘完了,基本功没有了,能记住的只有几个简方剂了,怎么敢去给人看病?要知道古方都是实践出来的验方,一个方剂多味药,剂量可以多少调剂,但少一味都不行,比如六味地黄丸,必须六味齐全,少一味多一味都不行,更何况古方剂那么多,所以必须从背方剂入门,不会背方剂就不能当医生,否则就是害人,另外真正老中医治病都是一剂见效,三五剂除根。可现在中医开药都是一开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是庸医啊。我曾经问过亲戚什么人可以学中医,他说只要是讲道理的人都能当医生!


如果风不再吹62601335


牛逼的中医背的是每种草药(包括动物药)的药性、药理、适应症状,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症对症下药,根本没有所谓固定的药方,当然也有很多药方是普遍治愈某种病症,就会被人记下来,直接用了[捂脸]这种背方子的中医属于速成班,也可以治很多病,但是碰上棘手的的,可能会无计可施[捂脸]


法海禅湿


其实准确来说是记药性吧(虽然我不是读医的)。。。我有个亲戚中医来的。以前他说过,(一般情况下)越厉害的中医开的药方越少,越没料的药方中药越多。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厉害的把握准,再结合每个病人体质,天气气候,当期的药品质。。。等开药方。而有些可能不太准的,则开大药包(好似这样叫,忘记了),反正a药b药不相冲。该病不是a就是b有效。


恩企业咨询顾问


中医博大精深,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领悟的,中医有效方剂是先辈的经典传奇,用好才能治病,治不好病不收费是医生最起码的医德医风。


春美162363834


不懂组方原理 背下来也没用 用了也不对症 懂了组方原理 只要辩证准确 自己就可以组方用药 但是有效还是无效得用药后积累经验


用户2537688408239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可以说是我国的国粹,源远流长,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就治,中医就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医的确真难学,没有十几年的摸索,很难出师,对于初学者,首先就是了解并记忆中药方剂,我们得知道每个药物的用作,然后再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才好记方剂,剂量的变化也会导致作用变化,死记硬背忘的快也不会举一反三,所以,对于钻研中医的爱好者,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蜗牛儿爱吃肉


背诵汤头歌诀我想是每个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最多你可以搞个趣味记忆法。

其实几乎所有学科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只不过有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容易记忆而已。


优尔眠


看你有没有那悟性,编成一句话的汤歌,还得编的顺才易记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