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達智能化:智能家居想要落地必須解這些問題

當前,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20億美元。其中,2016~2022年這幾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4%。當前,房企

IoT智能化市場正在快速地擴展。

如今IoT智能化技術種類多樣,使得智能家居的技術種類繁多,同時帶來了很多的方案,使落地部署複雜性增加,突出體現在後裝施工、網絡成本、信息安全、綜合佈線、日常運維等五大方面。

問題一:智能家居後裝施工難度大成本高

造成這一現狀的最主要原因是傳統網絡和弱電集成商在做方案設計時是按照傳統綜合佈線設計,未對智能家居智能化後裝部署考慮。大多數已裝修房子不會預留集控箱,分佈式系統對網絡佈線要求較高,佈線方式也有很大不同,集中控制類系統產品需要集中控制箱,致使後裝實施難度加大。

康利達智能化:智能家居想要落地必須解這些問題

解決方案是實施綜合佈線、預留智能化佈線。目前市場上智能化產品,根據佈線方式劃分,主要有集中控制、現場總線、無線方式三種技術,傳統綜合佈線方式和智能化佈線方式唯一的差別是在信號線、單火和零火線預留方面,那麼集中控制和現場總線方式智能化產品,在實際項目應用中,均是開發商前裝整包或後期裝修公司做整體裝修才會選擇這兩種綜合佈線方式,很少案例會用到後裝市場,一般來說兼容無線綜合佈線方式。

家裝弱電的重點在設計佈局,而安裝一般與強電一起進行,相關流程也基本一致,即按照定位、開槽、佈線等步驟進行。一要配置弱電箱集中管理。隨著弱電需求的增加,弱電線路將會日益龐雜,因此有必要對弱電也進行集中的管理。二要用並聯方式做弱電佈線。三要強弱電線路分開佈線。四是預留足夠插孔,考慮到網絡的快速發展,一般客廳、每個臥室都要預留埋設網線插孔各1~2個,並且要分佈在不同牆面,以便於根據家中電器或傢俱的擺設位置的而變化。衛生間、廚房也可根據需要各自家中的情況考慮是否預留一個AP面板。

問題二:智能家居無線連接問題使運維成本倍增

當前智能家居系統,大多采用了無線網絡進行連接,尤其是以Wi-Fi進行通信連接的智能家居系統,極容易受網絡連接穩定性、可靠性的影響。但用戶對這一深層原因知之甚少,這就要求智能家居的安裝調試人員具備較強的網絡調試及優化能力。家居智能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必須將雲端、控制瑞、終端三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故對於售後和運維的人員素質要求較高,另外故障排查時效和難度倍增,使公司運維成本大幅提升。

在網絡設計規劃上,前期做家裝網絡設計時,可採用AC+AP的全屋千兆雙頻(2.4G、5G)WiFi覆蓋方案,預埋好超6類非屏蔽網線(最高可支持到接近萬兆)到各個房間,光纖寬帶從光貓接入AC,通過網線連接各個房間的AP,實現全屋WiFi千兆覆蓋。

網絡AP安裝的點位間隔不宜太遠,覆蓋範圍建議少量重疊;室內家裝時,儘量一個房間一塊AP面板,WiFi信號穿牆會導致信號衰減;AP點位選取儘量選擇所接終端的中心位置,以確保每一臺終端都能高速地接入到無線網絡中。

通過“遠程控制+本地控制”雙鏈路結構,自動進行無縫切換應對錯綜複雜的使用環境提升設備的穩定性,有效降低售後頻率,保障智能家居系統的平穩運轉。

問題三:智能家居個性化需求帶來巨大工作量

市場銷售人員在進行智能家居銷售時,通常都會將智能家居的個性化設置進行誇大宣傳,用戶以為安裝了智能家居後系統將隨心所欲地滿足其要求,但現實中沒有足夠的技術工程人員費時來滿足這些非常細緻的調試需求。要解決這個矛盾除了培育一批資深的愛好者級別用戶外,只能將產品儘量設計成預裝場景和套餐式,用戶只需選擇自己的戶型/喜好,就可快速生成一個完整的配置,而不同的模塊化產品間的連接和場景聯動邏輯等編程,都已經預設好了,這就大大減輕個性化設置的工作量。

對策是做人性化的交互設計。對地產商來說,人性化交互體驗的設計,也是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智能家居作為用戶體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理想中的交互體驗應該是當一個用戶進入到某個區域或者房間內的時候,

傳感器會通過前期學習功能,記住該用戶的曾經的“習慣”,而去進行自動決策,不再需要人為的過多幹預。但基於現有的技術能力、樣本數據,設備自我學習的能力目前還是無法實現。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交互模式,再搭配某些用戶可自行配置的場景應用,然後再去進行相關的場景聯動,結合用戶主動交互,來滿足場景需求。

問題四:沒有安全標準安全問題頻出

安全問題,就好比火災或者緊急救生,日常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但一旦發生就最為致命,且影響最大的。雖然在互聯網通用標準或者法律法規方面,已經有例如ISO、GDPR、網絡安全法等,但具體落實到物聯網、智能家居方面,由於其相較於傳統互聯網多了硬件部分,以及由硬件產品的碎片化導致的系統複雜性,其落地實施環節依然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

針對這些問題,日常生產研發過程需要如何操作、如果規避,測試驗收環節需要檢測及應對,智能家居行業還在探索階段,相關標準也還在擬定和豐富當中。還是回到行業現狀,由於廠商、產品的碎片化,標準統一困難,一旦完成制定,推行過程也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過程。

安全防護,是智能家居的重中之重。一要密碼多樣性,通過使用不同且無規律的密碼對設備進行管理,從而降低被黑客、病毒入侵的風險,提升智能家居的自身安全;二要路由器選型:目前大部分智能家居設備都需要通過WiFi連接,而WiFi的漏洞明顯,十分容易受到攻擊,那麼一個安全的路由器就是必須的了。自帶防火牆功能的路由器,能夠提高路由器的安全性。三要控制權限開放,家居設備聯手機時會要求非常多的權限,但有些權限不是必須的,去除設備權限的不必要性,能夠降低隱私信息的獲取途徑。四要選擇經過安全認證的產品品牌。

問題五:項目交付為主運維售後無有效監管

當前的智能化市場還在起步上升階段,體量還不夠大,也導致了很難有企業能負擔全鏈條、全產品系的全流程。行業主流的運作模式,是智能化產品研發生產企業只負責生產研發,把落地實施和售後運維外包給渠道商或者施工方。此種方式針對To C的消費級產品,用戶體驗和售後服務就難以滿足了。因此行業裡常見的問題就是,產品一旦售出安裝完成,售後運維就難以保障,且由於大多產品還不足夠穩定,同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售後服務,最終綜合用戶體驗就不是很好。

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搭建完善的智能化服務平臺,通過“平臺+服務”的運營模式,搭建供-銷-維一體的售後服務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物業的作用尤為重要,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銀彈”。目前部分地產商已經開始嘗試,通過智能化廠商與集團物業的強強聯合,對物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使其具備簡單的排障能力,從而解決因地域問題導致售後資源投入不均的情況;從安全角度出發,由物業人員進行上門維修,對於客戶的安全性,也有了有效的保證;且因是物業人員進行上門維保,不會出現類似於其他智能化廠家產品售後投訴無門的情況。而此項能力或者服務,從物業方向看也是長期看好的,畢竟對於服務提供方來說,只要有服務能夠提供,就有盈利的機會,是一個業主、廠商、物業三贏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