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境界:綠水青山 和諧發展——慶祝遼河油田開發建設50週年系列報道之五

遼河境界:綠水青山 和諧發展——慶祝遼河油田開發建設50週年系列報道之五

  每年夏季,遼河油田歡喜嶺油區所在的百里葦盪風光旖旎,蘆葦搖曳掩映藍天碧水,各種禽鳥翻飛其間。白天,身著紅色工裝的石油人,在葦海綠礦中忙碌;夜晚,他們卸去一身疲憊,回到綠樹成蔭、花草遍地的小區放鬆身心……

  50年來,遼河油田在持續貢獻油氣資源的同時,始終堅持綠色、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關注安全環保,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企地共榮,呈現出一派和諧氣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黑色石油綠色生產

  遼河油田多個主力產油區毗鄰遼河口自然保護區,其間溼地、葦塘、農田、養殖場,縱橫交錯。坐落在這樣一個複雜多元的生態環境中,油田在生態環保方面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多年來,油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打造高效低耗型、清潔環保型企業,展現安全綠色、生態美麗的遼河形象,彰顯了能源國企的綠色擔當。

  陽春三月,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候鳥時而聚集覓食,時而迎空飛舞。為了還鳥兒一個更和諧的棲息家園,在溼地另一邊,歡喜嶺採油廠工人們正忙著“關井”,隨後進行生態恢復。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黑嘴鷗等世界珍稀瀕危水禽及雙臺河口的溼地生態環境,遼河油田部分油水井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為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態保護要求,油田公司主動履行環保責任擔當,編制了保護區油井退出方案,分區、有序組織生產設施退出工作。2013年以來,油田共投入1.7億元,用於關停拆除自然保護區內所有油井及附屬設施,共關停退出油井862口、井站13座、進井路26條,生態恢復井場178座。

  “不管是先有油田還是先有保護區,一切發展都要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油田公司質量安全環保處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在保護區內,昔日抽油機轟鳴的井場恢復了寧靜,曾經壘築的井臺被蘆葦、鹼蓬等植被覆蓋,這片溼地也愈加寧靜、優美。

  在逐步退出保護區的同時,遼河人還在保護區外探索更加綠色的生產方式,實現“黑色石油綠色開發”。

  在錦2-9-117井修井現場,防滲布鋪得密不透風,作業井口流出的油水自動流進導流裝置,最終彙集到油槽中,點滴油汙不落地。

  “通過推廣應用綠色修井平臺,我們成功實現作業油水的有效回收,減少土壤汙染事故發生。”現場負責人說。

  多年來,油田始終堅持生態良好與油氣生產並重,推進汙染隱患防治、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先後投資3.6億元,建成了曙採、錦採兩座汙水處理廠,投資0.7億元用於油泥處理廠升級改造,實現汙染物達標排放;投資8.1億元建設天然氣利用工程,對262臺燃煤鍋爐進行燃料調整,年減排二氧化硫3534噸、氮氧化物1514噸。

  為了讓“綠色油田、生態油田”真正落到實處,遼河油田還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明確違法違規問題查處和問責懲戒措施。同時,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健全環保管理、監督、考核長效機制,實現生產作業活動全面受控。

  油田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讓遼河的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淨。

人企和諧共贏——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員工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鬱鬱蔥蔥的樹木,簇擁著乾淨整潔的街道;環境優雅的小區,住著互助友善的鄰里……33萬職工家屬,組成遼河和諧一家人。

  50年來,遼河油田各級領導始終把職工的生活放在心上,全面加強礦區建設,全力發展各項事業,實現生產與生活共同進步。

  會戰初期,老石油們住帳篷、睡蘆蓆、燒土炕……隨著職工隊伍越來越龐大,居住成為頭等難事。1979年,油田開建第一批住宅樓,從此油田居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5年,油田大規模建設住宅樓,兩室一廳的“851”成為標配……

  既要有房住,還要住得好。近10年來,油田累計投資近40億元,先後完成84個小區的綠化、亮化,廣場、公園新建翻新、離退休活動場所建設、外牆保溫改造、數字電視網絡等惠民工程。油田有53個小區被評為“全國示範住宅小區”“全國優秀住宅小區”“遼寧省優秀小區”,多個二級單位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等稱號。

  近年來,隨著“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剝離,遼河礦區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保證礦區業務移交後,職工家屬繼續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油田繼續投入資金對供水、供電、供暖等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建立由駐礦單位、小區住戶、礦區專業部門組成的多元監管體系,收集居民訴求,代表職工與接收方溝通,繼續當好職工群眾代言人。

  員工的幸福生活,與企業的穩健發展密不可分。多年來,油田公司領導始終堅持發展為了員工群眾、發展成果由員工群眾共享的理念,把“保持千萬噸穩產、完成集團效益考核指標”作為油田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和職工生活的幸福線。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國際油價低迷,勘探開發難度逐年加大、成本剛性增長等難題,油田始終將提高產量、提升效益作為第一要務,最大限度保障全員收入、維護全員利益。

  截至目前,遼河油田已實現連續34年保持千萬噸穩產,累計生產原油4.8億多噸,天然氣880億多立方米。油田員工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在鞏固原有五大保險的基礎上,油田建立完善了企業年金、高額補充醫療、員工健康療養等福利,員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保障進一步提高。

  關心民生民意,幫助困難職工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是油田提高員工幸福感、獲得感的另一重要內容。

  對此,高採職工李想感觸頗深。2018年的春天,他因患尿毒症急需腎移植手術,但高額的手術費用,曾讓他幾乎絕望。得知情況後,油田公司工會非常關切,迅速啟動了重病應急機制,多方籌集資金,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是油田這個大家庭挽救了我!”他說。

  目前,遼河油田以職工服務幫扶中心為主陣地,鞏固50個二級單位服務幫扶工作站和千餘個基層服務幫扶工作小組,全面落實油田公司黨委“不讓一個困難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個困難員工看不起病,不讓一個困難家庭的生活沒有保障,不讓一個困難家庭脫不了貧”的莊嚴承諾,每年幫扶、慰問員工1.1萬次以上,把組織的溫暖送到了困難員工心坎上。公司工會還注重變“輸血”為“造血”,啟動創業幫扶計劃,幫助困難員工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各級工會還成立EAP項目組,引入“員工幫助計劃”,每年完成團體心理輔導200餘場,員工課程培訓500餘場,成為和諧企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油地和諧共榮——融合支持,互助互利,共謀發展

  遼河油田的勘探開發建設,始終得到了當地各級政府、駐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私援助和大力支持,而油田的不斷髮展壯大,又強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從而形成了油田與地方相互融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1986年,遼河油田突破年產原油1000萬噸大關,生產天然氣14.9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了“油老三”的奮鬥目標。為支持地方經濟,油田出資建廠,幫助盤錦市建成了“油氣頭、化工身、輕紡尾”的工業產業格局。1990年10月新華社發佈,在全國450個城市中,已有36個達到小康水平,盤錦市名列第20位。可以說,遼河油田的勘探開發,為這個年輕的城市在短短6年多時間內實現大跨步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近幾年油田積極配合“創城”行動,投入資金修繕礦區道路設施,以“國檢”不丟分的優異成績,讓廣大職工感受到生活在“全國文明城市”的舒適、愜意和自豪。

  憶往昔,油地互融歷歷在目;看今朝,和諧發展日新月異。

  去年9月,油田公司與盤錦市建立了定期、不定期高層會商機制和油地聯席會議機制,在該機制下加速推進儲氣庫群建設、油田開發生產、閒置資產利用、“三供一業”移交等領域合作,油地融合發展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當前,遼河“百億方氣庫”建設,納入了盤錦發展的重大戰略。2019年11月,油地雙方正式簽訂《遼河儲氣庫群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和《遼河儲氣庫群項目建設運營合資合作協議》,成立了合資公司推進儲氣庫建設。雙6儲氣庫擴容上產調整工程在開工手續、環境保護、徵地協調、施工建設等環節中得到盤錦市大力支持,比計劃提前兩個月啟動實施。雷61儲氣庫建設也在雙方努力下,加快推進。

  在盤錦市支持下,油田存量低效閒置土地資源進一步盤活。2019年,油地完成閒置土地復墾置換880畝,獲得價值1.46億元的“佔補平衡”用地指標,同時處置閒置土地25畝,獲得土地權益費580萬元。

  和諧共進,是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國有企業應有的歷史擔當。這擔當,從來不侷限於自家門前。

  打響脫貧攻堅戰,遼河油田出人出錢出點子,帶著老鄉奔小康。“十三五”以來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對口幫扶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蒼土鄉和錦州義縣等地區,派出17名幹部到遼寧的15個村鎮開展定點幫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油田兩級黨委、各級領導作為扶貧事業的強勁後盾,多次到對口村鎮調研慰問,幫助解決困難。在油田幫助下,新莊子鎮投入29.2萬元開展“蝦稻共生”新型農業試驗項目,班吉塔村和雜木林子村各投入14萬元進行棚菜種植,二道河村建起了文化廣場和活動室,西蒼土村72個貧困戶脫貧摘帽……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油田對口支援下,扶貧村鎮的經濟產業逐漸壯大,黨建、文化、教育等事業持續改善。鄉親們家門口路通了,燈亮了,水清了,對油田幹部交口稱讚。

  時光飛逝,歲月崢嶸。在建設高質量“千萬噸油田、百億方氣庫”的進程中,遼河油田將繼續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宗旨,推動油氣生產與自然、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主動把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融為一體,以和諧共贏的大好局面,迎接發展的春天。(信息來源:《盤錦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