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女支書”追尋“土味茶香”助農減緩市場依賴

文縣“女支書”追尋“土味茶香”助農減緩市場依賴

圖為甘肅文縣範壩鎮山坡上種植的茶葉。 李亞龍 攝

中新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魏建軍 閆姣 李亞龍)“把嫩芽從茶樹上採下來,通過‘土味’炮製炒出來,然後泡在杯裡,又賦予其另一種新生。”在甘肅隴南文縣範壩鎮銀廠村讓水河農業有限公司製茶車間內,負責人高燕說,這種土味茶香,才能將大山裡的“金葉”飄入千家萬戶。

高燕所說的“土味茶香”,並非延續傳統手工作坊式的製茶技藝,而是藉助先進機械設備,嚴把各道工序,儘量還原出“兒時的味道”,“就兩個字——純香!”高燕說,小時候跟著奶奶進山採茶,回家後手工炮製,經常“醉倒”在茶香瀰漫的灶臺旁。

時下,位於秦巴山區的甘肅隴南迎來春茶採茶季,作為甘肅唯一的茶葉產區,這裡既是北方茶樹生長的適宜區,也是生產有機茶的絕佳產地。在文縣範壩鎮,各類春茶吐翠,“印染”了整個山谷,茶農們也“全家總動員”忙著採“明前茶”。

文县“女支书”追寻“土味茶香”助农减缓市场依赖

圖為茶農採“明前茶”。 魏建軍 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四川廣元一幼兒園任教的文縣“茶三代”郭寧已經在家待了兩個月,“難得有這麼長時間陪家人,還趕上了採春茶。”郭寧說,趁這次機會好好幫幫家裡,可惜“手有點慢”,一天只能採七八兩。

“家裡一年光種茶的收入就有近2萬元。”茶農郭欣生說,以前種清茶,新品種茶葉產量和價格都比老茶提高了不少,這個時節地頭採的嫩茶,能賣400塊錢一斤,而且茶商經常來地頭“等貨”,當天清空,都是現款。

作為隴南茶葉的主產區之一,文縣茶葉主要生長在海拔600-1560米之間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邊緣地帶的山地之中,為中國茶葉最北緣產區,雲霧繚繞,漫射光多,是典型的“高山雲霧茶”。

“茶鄉”範壩鎮,是甘肅省委統戰部精準扶貧定點幫扶地。2019年,該部開展消費扶貧,號召機關幹部購買幫扶鄉村30多萬元農產品,並與甘肅省工商聯共同舉辦文縣範壩鎮消費扶貧茶葉推介展銷會,銷售茶葉20餘萬元。

甘肅省委統戰部還組織甘肅浙江商會成員考察範壩鎮茶葉產業,商討添置茶葉加工設備、改進生產工藝。依託文縣資源稟賦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並在範壩鎮建設讓水河茶葉加工廠。

擔任銀廠村黨支部書記的高燕告訴記者,在省委統戰部的幫扶下,縣上對老化的茶樹進行了品種改良,並引進和推廣“龍井43”“中茶108”和“中黃1號”等品種,種植、管護、採摘、炒茶等各環節從粗放轉為精細化,實現規模生產。

文县“女支书”追寻“土味茶香”助农减缓市场依赖

圖為高燕觀察機器炒茶的溫度和色澤。 魏建軍 攝

不過,高燕也坦言,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山裡的採茶人“老弱病殘”較多,村裡的製茶車間 ,解決了沒法出遠門的人大部分“口糧”問題,茶葉就近收購,“去年最多的一戶賣了2萬多塊錢。”光采茶這一項收入,就達到了脫貧標準。

截至目前,文縣茶園面積達8.8萬畝,投產茶園6.7萬畝,茶葉產量達58.9萬公斤,產值達2.28億元。在茶葉重點村,茶葉收入佔農民收入的75%以上,佔貧困戶收入的60%以上。

範壩鎮黨委書記毛鵬表示,以前是小商販來收購茶葉,現在有了茶葉加工廠,茶葉的價格行情,部分可以實現“自主掌握”。今年茶葉種植面積已經飽和,現在主要是提質增效。

近幾年,隴南官方通過舉辦“茶旅節”等活動,搭建茶產品營銷推介平臺,推動產銷銜接,拓寬流通渠道,通過展示“獨一份、好中優、特別特”的茶葉產業,推介優勢農特產品,展現生態隴南,助力脫貧攻堅。

“我之所以今天還留在這裡,是因為奶奶,還有家鄉的老人。”高燕說,兄弟姐妹都外出了,不願意待在這。留在這,陪伴奶奶的同時,通過“扶貧車間”,減緩當地茶農對市場的依賴,讓他們有穩定收入。

高燕說,雖然奶奶已經過世,但看到老人們過來賣茶時,她就會想起兒時和奶奶一起採茶、製茶、泡茶的溫情。如今,在做茶的過程中,“我想盡量還原出記憶中很純、很香、很甜的味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