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快报:武强县“两中心”共同战“疫”助力复工复产

发挥线上线下优势   统一调配志愿服务

衡水市武强县“两中心”共同战“疫”助力复工复产

本报讯 (贾枭梦、孟卫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优势,统筹线上线下资源,主动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牢复工复产“安全屏障”。

线上宣传,营造抗疫浓厚氛围。《疫情下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武强农村大喇叭,将防疫信息送到百姓家》《一线记者带你探访武强县医院发热门诊》……疫情发生后,武强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两微一端一抖等16个传播平台宣传疫情防控及相关工作,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推送疫情相关报道1730余条次,阅读量突破7000万,其中《致敬武强“夜护侠”》央视新闻移动网点击量高达288万。融媒体中心则与各村党支部共同利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全天候宣传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信息及防护知识,每天中午、傍晚两档接地气的“土味”节目强势覆盖,广受群众欢迎。各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大喇叭“硬核”喊话,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通过应急广播共发送防控新闻、防疫知识等内容780余条次,播出时长42小时。

线下服务,筑牢群众安全屏障。该县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号召各行各业志愿者履行社会职责,贡献一份力量。各单位、各企业、巾帼志愿者等共计4000余人在各村道口、高速路口、小区门口等检查站点24小时逐一检查外来人员,有效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防护屏障。同时,为给居民做好服务工作,志愿者当起“采购员”和“送货员”,购买生活用品,送去温暖。该县融媒体中心还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深入到一线,挖掘防疫期间涌现出的党员先锋、典型人物、优秀志愿者,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报道典型人物69名,群体20余个,为该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助力复产,编织志愿服务“连心网”。“专业仪器显示含水量达到76%,咱们刚测的土壤墒情相对来说是比较湿润的。”日前,武强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志愿服务队来到周窝镇李封庄村的田地里,给正在施肥的村民们做起了技术指导,全力服务于防疫期间的春耕生产。从3月开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陆续接收到百姓的农业“点单”,按着“订单”农技志愿者将分类打包好的种子、化肥和农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并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冬小麦春季管理。除此之外,他们还联合妇联等相关部门成立了组织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课堂,及时解决居民的心理问题,截至目前,他们共帮助疏导30余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