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鏡湖將用上城市“中央空調”

這些年來,南方集中供冷供熱一直是熱點話題。紹興的冬天冷嗎?需要集中供暖嗎?3月初,鏡湖新區供冷供熱能源站及管網建設項目破土動工,這意味著集中供冷供熱的夢想即將變成現實。然而,本報“民情觀察室”欄目記者調查發現,早在10餘年前,已有集中供冷供熱項目低調落戶紹興,其運行並不順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解剖這一樣本無疑對後來者有借鑑意義。

■新聞事件

■新聞調查

2023年,鏡湖將用上

城市“中央空調”

“兩根鑄鐵管道,每根直徑500mm,今後可向周邊建築集中供冷供熱。”昨天,鏡湖新區新澤大廈附近的全心路上,施工人員幹勁十足。

據瞭解,兩根管道深埋在地下2米處,一端連著未來用戶,另一端連著中心廣場能源站。能源站產生的冷熱能源,將通過管道,輸送到用戶所在的房間內。

中心廣場能源站,是鏡湖新區首個供冷供熱能源站及管網建設項目,3月2日動工。該能源站位於鏡湖中心廣場地下一層,服務區域覆蓋規劃館、美術館、民間博物館、越商總部等公共建築,供能規模約40萬平方米。

市公用事業集團下屬市公用新能源產業公司總經理胡程鋒說,按照規劃,他們將在鏡湖新區建設10座能源站及配套管網,覆蓋鏡湖新區6個片區。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投資3.8億元,有4座能源站,分別為中心廣場區塊、人民醫院鏡湖總院區塊、湖東區塊、紹興北站TOD區塊,提供冷熱能源服務,總供能建築面積可達220萬平方米,預計將在2023年前逐步投入使用。

“能源站就像城市‘中央空調’,將冷熱能源輸送到千家萬戶。”胡程鋒說。與傳統用電中央空調不同,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熱的驅動能源是天然氣。天然氣通過機器做功發電,發電可供電網或直供用戶,發電產生的餘熱,通過設備製冷制熱,從而實現天然氣梯級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目標。以一期項目為例,建成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692噸,相當於節約4600萬度電;減排二氧化碳19384.4噸,相當於種活了100萬棵樹。此外,還有降低電空調系統投入成本、提高建築有效利用空間等優勢。

其實,集中供冷供熱,不只是驅動能源的改變,還對城市發展有著深遠意義。鏡湖新區開發辦規劃建設部規劃處處長賀志剛說,實施綠色、節能的集中供冷供熱已成為許多南方城市新區建設的首選。鏡湖新區作為紹興大城市核心區,選擇綜合能源服務的創新型項目,能提高新區整體城市品質,把鏡湖新區打造成綠色生態的“公園城市”。

■新聞調查

集中供能,紹興

10餘年前已“吃螃蟹”

早在2007年,非電中央空調項目就曾落戶越城區迪蕩新城,兩年後建成並投入使用,這也是全市首個集中供冷供熱項目。在梅龍湖東南角,有幢低矮的白色房子,牆面上“區域非電空調能源站”幾個字赫然在目,這就是項目所在地。挨著這行字,有兩根粗壯的管道,向迪蕩新城11幢商務樓集中輸送冷能熱能,涉及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

“夏天供冷,冬天供熱,這是我們能源站的基本服務。”紹興遠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兵說。

彼時,迪蕩新城建設伊始,紹興經濟開發區啟動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從湖南“遠大科技”引入該項目。當時,國內能源站“一對一(一幢大樓)”供冷供熱的不少,但在區域內“一對多”尚未出現,紹興率先“吃螃蟹”,該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城市區域能源站。選擇落戶紹興,“遠大科技”既是探路,也有客觀因素考慮,因為能源站離新民熱電廠很近,可以利用該熱電廠的廢熱蒸汽製冷制熱,實現了餘熱循環利用,緩解“電荒”。

李洪兵說,這個項目帶來的好處遠非節能這一個方面。該項目有利於減排,以目前供應的冷熱能量看,年減排二氧化硫613噸、二氧化碳2萬噸,相當於種植了109萬棵樹,且末端不產生廢氣廢水,無環境噪音困擾。使用成本上,終端用戶不用安裝電空調的外機,且日常使用比電空調要省錢。

運行存在困難

集中供能“叫好不叫座”

記者瞭解到,為在迪蕩新城推廣使用該項目,當時的紹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在項目引入時採取了多項措施:出臺獎勵政策,使用非電區域空調的,根據面積大小,每幢樓的業主可獲一定金額的獎勵;規定迪蕩新城核心區域內所有商務樓、賓館、商場不得再安裝有室外掛機的空調。

從項目本身優勢,到政策多番推動,該項目應該會受到市場認可。但現實並非如此,李洪兵透露,他們的項目已運行10餘年,目前仍處虧損狀態。究其原因,有多方面。新民熱電廠搬走後,原有的驅動能源發生變化,只能改用天然氣,結果改造成本花了3000多萬元,也增加了運行成本;產能尚未開足,該項目可供能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目前產能僅開到一半;一些新建房產項目不願選擇集中供冷供熱模式,對這一供能模式存在顧慮,還有些房產商為了降低成本,直接將毛坯房交給業主,讓業主自行安裝空調。

一些政策也未得到落實。當初說業主使用集中供冷供熱,可以獲得獎勵,但這一獎勵政策並沒有兌現。商務樓選擇安裝空調室外掛機,也沒人勸阻。此外,紹興人對冬季供熱的願望並不強烈,實際使用的時長偏短,但能源站開啟後的成本居高不下。

一方面集中供冷供熱運行不暢,另一方面用戶也有話說。“傳統電空調吸走空氣中的水分,使用後室內乾燥,時間一長人會不舒服。集中供冷供熱舒適度較高,且日常使用費略低於電空調,但能源站的設備需要養護,有三四個月不提供冷熱能源,我們不能隨時隨心使用。”黃金時代大廈用戶呂先生說。因此,有些用戶放棄集中供能,自己購買電空調。也有用戶抱怨,該項目夏天製冷效果不理想,但“遠大科技”解釋是用戶風機未保養所致。孰是孰非,難以定論,這或多或少影響其推廣。

■新聞觀察

好項目“用好”

才是真的好

近年來,南方城市集中供冷供熱的呼聲日漸高漲,且國內上海、蘇州等城市已進行嘗試,有些取得了積極成效。如今,鏡湖新區啟動能源站建設,從投資體量、供能規模等看,與迪蕩新城的項目相比,無疑是“大手筆”。再從城市發展、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考慮,該項目的意義不言而喻。“‘好項目’一定要用好,才是真的好,避免出現‘花架子’工程。”採訪時,各方有期待有擔憂。

針對該項目建成後如何運行,其實政府部門也有著長遠的打算。賀志剛說,目前鏡湖新區新開工政府投資公建項目均採用集中供冷供熱,確保項目能真正“開起來”,同時也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的酒店、商業綜合體、商務樓採用集中供冷供熱。

胡程鋒說,在建好項目時,他們也在思考如何讓項目真正發揮作用。在今後運行管理上,他們已有相應方案,在能源站輻射範圍內的建築項目設計階段,主動介入,提供最優供能方案,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對不同業態,提供不同供能套餐,充分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浙江中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徐水軍說,從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建設等因素考慮,城市集中供冷供熱對新城建設發展而言是好項目,但南方城市要不要實施,多年來國內專家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像紹興這樣的城市,每年嚴寒和酷暑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四五個月,因此每年供冷供熱週期相對較短;加上紹興人生活節約,對冷熱能源使用能省則省,末端使用率偏低,導致能源站運營成本上升,影響經營效益。

“因此,該項目既要建設好,更需運行管理好。在建設上,選擇合適的供冷供熱半徑,高效的製冷制熱及輸送設備,適當的供冷供熱溫度等。在運行上,政府前瞻性引導,項目精細化管理,需要考慮用戶白天與晚上的用熱量平衡,確保系統的穩定可靠,讓好項目效益最大化。”徐水軍說。

這一建議,也得到了李洪兵的認同。他說,好項目離不開政府主導,規劃先行。項目高效運行才是根本,這需要政府從宏觀上統籌,如在地塊出讓招商、建築審批時只允許入網非電中央空調,同時出臺政策,對主動入網的工程予以獎勵。

本文圖片或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法律支持:上海華尊律師事務所 閻益豐律師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號文新報業大廈29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