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新冠肺炎“特效药”:有人疯抢双黄连,有人过量服神药后致死

文|《财经天下 》周刊 徐曼菲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复盘新冠肺炎“特效药”:有人疯抢双黄连,有人过量服神药后致死


新冠肺炎疫情的火势逐渐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各国人民都在急切地期待着特效药的诞生。


近日,法国医学界哈乌尔特的医疗团队宣布,75%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服用了硫酸羟氯喹六天后痊愈了,这让不少民众认为出现了“神药”。


此前,特朗普曾在推特上公开推荐过该药物,并责成FDA尽快特批使用。中国科技部在2月时也曾明确说明,根据临床研究,磷酸氯喹(也称氯喹)对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疗效。


然而,需要泼冷水的是,目前尚未有严谨的科学证据表明,硫酸强氯喹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有疗效。加上服用氯喹(硫酸羟氯喹的主要成分)后出现副作用的案例一直存在,法国医学界多位专家认为,在大规模临床测试结果出来以前,切不可草率使用该药物。


哈乌尔特的疯狂实验


氯喹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疫情爆发之前,它就作为治疗疟疾和关节炎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其实,在海外疫情未扩散前,中国就已经率先使用氯喹进行新冠肺炎治疗。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硫酸羟氯喹的同门药物“磷酸氯喹”已被纳入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并推荐临床使用。


而硫酸羟氯喹作为磷酸氯喹的衍生物,已有多年的问世经验。其结构及作用机制与磷酸氯喹类似,但安全性更好,因此在临床上替代磷酸氯喹,被广泛应用。


目前,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找证据,证明氯喹在治疗新冠病毒上的明确功效。


据法国电视二台报道,16日马赛地中海感染研究中心由迪迪埃·哈乌尔特医生领导的医学团队,已完成24例使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其中,75%的患者在经历六天治疗后实现痊愈。哈乌尔特认为,氯喹对新冠病毒有着出色的治愈效果。


他在23日邀请马赛民众参与免费感染测试,排队报名者多达百人。此前确诊新冠肺炎的尼斯市市长埃斯特罗斯曾表示,自己在服用硫酸羟氯喹后退烧,且未出现较大副作用。


或许是自身的经历,让埃斯特罗斯对哈乌尔特的方法更加信任。他准许尼斯的私人医生为病人开硫酸羟氯喹,并表示疫情期间,救命药刻不容缓,医生没有时间在研究所的老鼠身上测试六个月,“我们都输不起”。


过量服用氯喹可致死


但必须强调的是,当前有限的样本量研究尚不足以支撑“硫酸羟氯喹具有对抗新冠肺炎的明确功效”一说。


此前曾有健康人士擅自购买硫酸羟氯喹片,服用过量后出现精神异常、心律失常等症状,并被送入ICU。


无独有偶,在美国,一对年近六旬的夫妇在未感染新冠肺炎下,服用了过量磷酸氯喹,随后出现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二人被送进ICU抢救,最终只有妻子获救,丈夫因心脏骤停被宣告死亡。


为确保该药物的安全性,各国启动了一系列临床测试正在进行中。


据《巴黎人报》报道,欧洲七国在23日发起包括硫酸羟氯喹在内的五种药物的临床测试,3200名患者参与其中,具体的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将在6-8后得出结果。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公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正进行一项临床试验,以测试羟氯喹能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试验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成员将在接触新冠患者后口服硫酸羟氯喹,对照组则服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


在国内,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的,硫酸羟氯喹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有10家医院参与这项研究。


据此前上游新闻报道,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消息称,20例新冠肺炎患者在使用硫酸氯喹治疗后,1-2天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使用5天后,19例明显吸收好转。但该项研究的牵头专家也表示,此次病例样本较少,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A股闻风而动,多家药企涨停


哈乌尔特实验结果公布后,疯狂总是先行于理性。


3月19日,哈乌尔特发表在《国际抗微生物杂志》的论文称,其在一项36人参与的临床试验中,使用了羟氯喹和阿奇霉素,接受该项治疗的六名患者六天后全部转阴,而仅接受羟氯喹治疗的患者也有过半得到治愈。


复盘新冠肺炎“特效药”:有人疯抢双黄连,有人过量服神药后致死


对比仅使用羟氯喹治疗和对照组的PCR核酸阳性率,研究人员发现,羟氯喹配合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最佳。


受此消息鼓舞,并配合特朗普的多次打call,上周五,A股市场上关于羟基氯喹的概念股被集体炒高,多只医药个股快速涨停。尔康制药、花园生物、仙琚制药、同和药业均涨超10%。


复盘新冠肺炎“特效药”:有人疯抢双黄连,有人过量服神药后致死

 

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组织推荐羟氯喹作为保护性用药。一直推崇硫酸羟氯喹的特朗普也被美国科学家警告“夸大该药药效,会导致药物短缺,波及需要它们治疗狼疮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民众”。


而在国内,此前发生的双黄连抢购风波就是前车之鉴,在未有确凿证据出现之前,民众仍需对药物保持理性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