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想提前退休":越逃避,越艰难

5年前,我被公司从技术部门调到采购管理部门。


我们的采购工作涉及面宽,但对外主要是采购原材料,基本流程就是根据需求、找厂家、比价、谈价、做计划、签合同、追进度、产品入库、出库、挂账、付款等等,重复单调。长期做下来,没什么动力,身体疲惫。对内主要是部门协调,协调技术协议、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更改等等,人际关系复杂,一圈圈的协调下来,心力憔悴。加之,采购部门是被考核部门,是被告,KPI指标多,常常难以完成,工作压力大。


在做了4年多的采购管理后,我有了些厌倦,想逃避,不想上班,想提前退休。但我还只是30多岁,退休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去年年底,我反省了一段时间,为什么自己会因为想逃避而不想上班,会想着逃避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逃避:“我没看见!”

01 遇到棘手问题没有人不想逃避,这是人类的本性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逃避的心态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自我与防御机制》首次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我们会本能的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我们对自身所期望的样子)。对这些试图分担我们痛苦的行为进行分析的理论,就是防御机制理论。《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里提到,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Donald Meltzer)用最短小精悍的理论来释义,在其著作中通篇持有的观点是:就其本质而言,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也就是说逃避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本能反应,逃避痛苦,回避事实,启动防御机制,向自己撒谎,也许的确会让我们在当时那一刻感觉舒服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若我从公司离职了,必定顿时全身轻松了,因为终于摆脱了那些看起来就头痛的业务事,想起来就犯愁的考核指标。一时不上班,但不会是总不上班。就是不再找工作,不上班,但生活上仍有不少杂事、烦心事,孩子上学、买车买房、柴米油盐醋、婚姻感情等等,一堆头痛事。到时候,再次逃避仍是我首先想到的。

可以看到,当面对痛苦时,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有一些无形的应对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得以将那些烦杂的想法和痛苦情绪排除在意识之外,开启逃避模式。

防御启动

正如《自我与防御机制》的作者安娜·弗洛伊德所说的,防御机制启动时我们并不能意识到我们的回避和防御,我们的克制和拒绝,以及内心的合理化调节。防御机制的任务是减弱和消除压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在以微妙的方式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有害于我们在处理现实方面的实践机会,其实,恰恰是这种实践才能带来我们身心的最终成熟。

所以,我当时厌倦了上班时,我的防御机制自动启动应对,去减弱这种压力,想着逃避,潜意识里向自己撒个谎,认为逃避了就一切都会好起来,而不是想着办法采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去面对。

一句话解释:我们是生活在新现代社会人,“逃避”是本性,无益于自身的防御机制自动开启应对是难免的,它不会仅仅因为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消失的,洞悉与自我觉察到也无济于事,而是需要通过认识其本质,解除或顺从无益的防御机制来改变,从而不被“逃避”这种想法来控制。


02 怎么才能不被“逃避”这种想法控制

我们知道,在职场上,”逃避“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当时的我,如果面对繁多业务、身心憔悴时,选择逃避,就会像卸下铠甲,一身轻松。又或者在职场上,遇到业务需跨部门协调,而相关部门站在自己利益场上,协同不够,暗暗较劲时,或许就会用逃避来拖延业务办理。怎么才能不被“逃避”这种想法控制,也即是关闭“逃避”模式,击退这种防御机制。

控制你的情绪

(1)先认识逃避,再解除无益的防御机制

我有个表弟,从中学毕业后一直到处学手艺,先学理发,学了一段时间后,说是理发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晚上周末更忙,还老是需要站着累人,这个手艺不好,逃避不学了;后又换了去学修汽车,学了一段时间后,说是修车太脏了,技术不好掌握,还说我从来就没有想一直做这个手艺,便又放弃了;后又换去学木工,没学多久,说这个得天天做,还要赶工期,学徒还没出师,又逃避不学了。这几年下来,一项手艺也没学会。反正遇到困难,总能找到理由逃避,直到现在,仍一事无成。

逃避只是一时爽,一直逃避并不能一直爽。逃避的痛快效果是临时的、短暂的,它基本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我们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生活还得继续,问题还得解决,正确积极面对才是王道。

逃避:“别找我!”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里提到,防御机制只顾眼下一刻,而不计后果,是一个人思虑不周的反射性行为,只是为了规避当下一刻的痛苦,却不考虑由此带来的长期损失。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依然像过去一样充满防御,并继续对其保持一无所知。人类是受习惯约束的动物,这样一来,改变便会显得尤其困难。

一旦你识别出了自己是在为逃避痛苦而运用的防御机制时,你需要面对的选择就来了:究竟要保持现状,还是要改变。正面面对,从意识里认识到,没有一项手艺是容易学到的,没有一项工作是不难的,每项手艺都有它的好处和不足,解除无益的防御机制才是我表弟最终应有的选择。如果表弟能清楚认识到这些,再学一门手艺仍不晚。


(2)“顺从”逃避防御机制,给自己减压

《自我与防御机制》的作者,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提到:幻想是另一个逃避的防御机制,当事人通过将自己从现实剥离来回避问题。我们通过这些或长或短的时刻将自己从这个纷杂烦扰之处传送到安逸舒适之所。

旅游放松减压

“顺从”逃避防御机制,幻想让我们能够暂时地从问题和顾虑中解脱出来,给自己减压。其实,旅游业就是建立在我们对这种解脱的需求之上。每当在忙于一段焦头烂额的工作周期后,我选择组织家人或同事外出旅游,放松放松心情,舒展舒展筋骨,顿时觉得生活仍然很美好,工作也没想像中的那么难。启动这种幻想防御机制,让我们得以轻松。


(3)想想条件不允许,离财富自由还有多远

《自我与防御机制》中提到:合理化(Rationalisation)防御机制是指当某一个追求目标不能实现时,会找某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也会找出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不愿承认的事实。

它的一个典型情境就是对自己很喜欢却无法得到的东西进行贬低。就像我表弟,明明对车很感兴趣,谈起车来头头是道,到处托关系找人拜师学习,但发现修车并不是那么容易时,不能实现自己开一家修车铺时,便找修车脏、技术难等理由为自己开脱,对无法得到的东西进行贬低。这是正向的无益的合理化防御机制。

不逃辟,努力工作,实现财富自由

利用这一点,当在工作时遇到困难,不想上班时,好好想想还有多少贷款未还,还需攒多少养老钱才可提前退休,离财富自由还有多远等等,利用合理化防御机制为自己开脱,想着其实贷款也没多少,再好好上班攒攒钱,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少之又少,就是实现财富自由也是不完全是靠他们自己等等,现在好好上班,实现不了财富自由,但吃穿不愁也行啊。运用这种反向的有益的合理化防御机制,又何尝不可呢。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逃避这种心态,我们知道它面前的防御机制后,有些时候就可以想办法识别它,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解除它或利用它。而不是习惯地适应这种防御机制,不去改变,那样将会越逃避,越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