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規則


 愛與規則


01

​愛是什麼?

愛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以孩子體驗到的感受為主,而不是父母的感受。當我們批評指責孩子的時候,天下哪個父母都是出於無私的愛,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批評、排斥,感受到的是自己的無能。這樣的愛就不是愛。作為父母我們發自內心的想想,我們留個孩子的感受是愛,還是什麼。

愛是一種接納,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些孩子是迎春花,有些孩子是臘梅花,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花都在春天開放,秋天結果,也不能期待所有的花都如牡丹般絢爛,也許有些人天生就是綠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特別重要。有了這份接納,孩子才能按照他自己的內在規律去成長,向好、向上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尊重了這份規則,孩子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即使是綠葉,那也是護花使者。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太著急了,太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了,太按照一個標準來要求孩子了,看到孩子在這個唯一的標準下落後就焦慮得不得了,也把這份焦慮傳遞、施加給了孩子,一個不在花期的孩子,怎麼可能開出好花。

孩子的未來,遺傳和教育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遺傳因素,忽略了個體差異,一味強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能讓孩子這棵弱苗得不到綻放。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美聯社的記者去採訪杜魯門總統的母親。他問總統母親:“請問您的兒子在哪裡?我希望能採訪他。”母親說:“請問您要採訪哪一位?我有兩個兒子,如果是做總統的那個,那麼,他在白宮;如果是種土豆的那個,那麼他現在就在地裡挖土豆。”記者驚愕地問總統母親:“您的兒子一個做了總統,另一個卻在種土豆,您是怎麼想的?”“我有總統這樣的兒子,十分自豪。”這位母親平靜地回答:“不過,我的另一個兒子,他同樣讓我驕傲。”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深深地愛與接納。

愛是一種允許,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慢,允許孩子嘗試。在孩子被允許的過程中,他會慢慢地發現自己,鍛鍊自己,並建立自信。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很多事情做不好,有些父母會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比如因為孩子自己吃飯時弄得滿身都是而改由家人餵飯;因為孩子穿衣服很慢還經常穿錯而由大人包辦代替;因為孩子削不好鉛筆而提前把筆都給孩子削好......所有的這些在孩子本應該鍛鍊的年齡都給剝奪了,等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卻經常指責孩子懶惰、不願意勞動、做不好事情,這個時候孩子真的很委屈。

愛是穩定的,不會因為自己不高興而呵斥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有一個意識,有些時候是因為孩子頑皮而惹惱了我們,有些時候其實是由於我們自己的狀態不好,而把怒火發向了無辜的孩子。這讓孩子感受到的就是不穩定的愛。只有媽媽高興時才會愛我,媽媽不高興就不愛我了。這樣孩子會生活在焦慮中,會變得對媽媽的情緒非常敏感,也容易培養成討好型的人格。要給孩子穩定的愛,需要父母時刻對自己、對自己的情緒保持一份覺察。如果發現自己狀態不好,那麼如實地告訴孩子:現在媽媽不太舒服,媽媽需要單獨呆一會,等媽媽好了,再陪你。

愛是看到孩子的感受,懂得孩子的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行為會有好壞之分,但是情緒沒有,什麼樣的情緒都是需要被接納的。當孩子的情緒被撫平之後,孩子的行為會自動發生變化。懂得孩子的需求,不等於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那份懂得和看見,會促進孩子情緒的平復。

 愛與規則


02

愛不是什麼呢?

愛不是按照父母的意志去打造孩子。我們多麼希望孩子是班裡的佼佼者,多麼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呀。於是,不顧孩子的意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培養孩子各種特長。我們把自己以為的所有的愛都給到孩子,但是孩子卻不會買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一直有道法自然的觀點。在自然界裡,總有強大的,有弱小的,有統治者,有跟隨者。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其實,人類也是這樣。我們想想,如果班裡每個孩子都想考第一,那將是多麼殘酷的場面,誰又應該是最後一名呢?愛你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應該是第一位的。

愛不是滿足自己內在小孩的需要。

有些父母愛孩子,不是真的愛孩子,而是為了彌補自己成長的缺失。有些父母自己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太好,於是就把最好的物質條件給到孩子,其實那不是為孩子好。有些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努力學習,長大後工作不如意,就逼著孩子努力學習。還有些父母把孩子的成績作為自己的面子,這都不是真正的愛孩子。

 愛與規則


03

和愛關係非常緊密的一個內容是規則,失去了規則的愛會缺少方向,缺少邊界,也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那麼,規則是什麼呢?

規則是一種秩序,是人與人之間,萬事萬物之間,必須有的界限,它保障我們的身心安全健康,並且保證我們能夠擁有真正的自由。這種秩序是自然的規律,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法則。比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每個人都有保守自己秘密的權利、早晚刷牙保持牙齒健康、用完的東西要收好、我們和孩子共同約定的合約等都可以視為規則。這些規則有些會硬一些,有些會彈性一些。比如過馬路的規則就比較硬,需要人人遵守;用完的東西要收好,相對就會有彈性一些。

規則經過雙方確認,並共同遵守,是為了保障雙方共同的權益。不能玩手機遊戲,不但孩子不能玩,父母也不能玩,大家的權限一樣。如果父母到家拿著手機不鬆手,還美其名曰是在處理工作,孩子也會不服氣。

規則不是權威,不是管制,不是父母想利用就利用的工具。有些父母為了管理孩子的方便,會臨時起意編一個規則或者增加一個規則出來,比如本來和孩子商量好,回家寫20個口算題,結果看到孩子孩子完成得挺好,臨時起意要求孩子再背五個單詞,一下子就惹火了孩子。孩子這個時候生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是父母首先破壞了規則。

再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學業成功,這就不是規則,這是強權,因為這不符合天道。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做違反天道的事。

規則可以使孩子擁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擁有安全感,使孩子有序地和環境及他人相處,保障每個人獲得自由。

 愛與規則


04

那麼愛和規則是什麼關係呢?

愛是生命的滋養,規則是生命的保障。帶著愛講規則,溫和而堅定。比如,有個小朋友,因為特別喜歡同學的玩具,就悄悄地收起來了。這個行為是一定要教育的。因為不經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規則不允許的。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帶著愛,帶著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去呵護這個拿了別人玩具的孩子的自尊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是個好孩子,不過好孩子有時候也會犯錯誤,爸爸媽媽也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只是因為太喜歡,用了一個不恰當的方式。下次遇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記著告訴爸爸媽媽。如果爸爸媽媽認為合理,一定買給你。這就是帶著愛講規則。而不是覺得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自己特別沒面子,不問青紅皂白,把孩子批評一頓。這樣的爸爸媽媽不是愛孩子,而是愛自己的面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