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1.

《米》是著名作家苏童第一部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部长篇小说。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刚动笔写第一章时我年轻气盛,写到中途面黄肌瘦,春天终于完稿时我几乎是老态龙钟了。”“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1995年由黄健中导演执导的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大鸿米店》被认为全片充斥着人性恶论,在被雪藏7年后重现银幕,成为中国首部公开上映的灰色电影,成为当时电影界的一大震撼。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2.

《米》的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一个因为饥荒逃难到城市的农村青年五龙的成长史。他肯吃苦,更肯卖命,很快知道自己在这个城市里希望获得什么,然后不择手段的争取。

“午后阳光突然消失了,天空阴沉,是一种很冷的铅灰色,空气中蕴含着雨前的潮意,他看见晾衣竿上仍然挂着米店姐妹的内衣和丝袜,而旁边米仓的门敞开,飘散新米特有的香味。五龙简单地回顾了流浪的过程,他觉得冥冥中向往的也许就是这个地方。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它体现了每一个枫杨树男人的梦想,它已经接近五龙在脑子里虚拟的天堂。”

瓦匠街上的两姐妹织云和绮云,以及她们家堆积成山的白花花的大米很快就成为这个受到饥饿折磨良久的青年最觊觎的猎物。织云由于勾搭她金主的跟班未婚先孕,理所当然的找到和她先前有过私情的五龙来做便宜女婿,而五龙看似低眉顺眼,实则内心愤恨,一待羽翼丰就狠狠偿还。他虐待织云,强暴绮云,老太爷去世后,他成了米店名副其实的主人,开启了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但是五龙的黄金时代无一不带着过去根深蒂固的创伤和愤怒。他敲掉了满口好牙,换上一口金牙;他随身带着米袋,总是在和他交欢的妓女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将米塞进她们的身体;而且最悲剧性的是,他的孩子们无一不带着他的贪婪和凶狠,而且因为在他的阴霾下长大,还缺少他大开大合的干劲和魄力。最后,一个由他开创的悲剧时代,随着他生命的终结,也一起在装满了几十车皮大米返乡的火车上轰隆隆的逝去。仿佛在不见光的沟渠里衍生并且孵化的一只巨大的飞蛾,产下了无数细小的肮脏的虫卵,而这些虫卵在失去飞蛾庇佑后,终将惶惶的散去,不知道在哪个阴暗的角落里继续他们阴暗的人生。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3.

这是一部读起来十分疼痛的小说。我个人觉得苏童在创作虚构的空间时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痛苦和柔情,比他白描时的作品更加的打动或者说刺痛人心。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的民国题材的作品独树一帜,有一种即朦胧又写实的艺术魅力,仿佛现实的故事中承载不了作家内心澎湃的激情。比如《妻妾成群》《红粉》,甚至是完全架空历史的《我的帝王时代》读起来比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黄雀记》更有一种诗意的美感。当然,他在《黄雀记》里追求的是否诗意是另一个话题,但是对于醉心于文字和故事本身的读者来讲,显然前者更有吸引力。

这样的吸引力表现在对于五龙这个毫无诗意的粗暴阴毒的主人公身上,有一种明显的和其他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不一样的浓重的哀伤。

“五龙镇静地把脸上的面条剥下来,他说,你慌什么?我不会去对六爷说,我只是提醒你,假的成不了真,就像我一样,我是这米店的假人,我的真人还在枫杨树的大水里泡着,我也不是真的。”

五龙早就洞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缺失,那是面前无论多少黄金,大米,或者女人都不能填满。也许如他所想,他陷入了自己对于城市生活狂热向往的沼泽之中,更或许是他有意无意,和周围的人一起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悲剧宿命:他的失去一定要用同样的方式找补,哪里失去,就在哪里找补。所以米店取之不尽的大米为过去那个在码头像狗一样被人践踏的少年找补,轻浮孟浪的织云用端庄稳重的绮云找补,甚至不幸被大米闷死的小女儿用大儿子的一条腿找补,而最后,全家人都学会和他一样,像阴沟中的老鼠一样,瞪着幽绿的眼睛,恶狠狠的从周围人身上找补。

“绮云洞悉了五龙脆弱的值得怜悯的一面,她觉得人活着其实都是孤立无援的,他们都会在屋顶、墙洞或者地板下面藏匿一只秘密的钱盒,他们的一部分在太阳下行走,另一部分却躲在黑暗的着不见的地方,譬如那只搁置于屋顶洞穴里的木盒,绮云似乎看见五龙的灵魂在木盒里一边狂暴地跳荡,一边低声地哭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五龙和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对于自己的伤痕和缺失耿耿于怀一辈子,从而将这伤痕扩散成对于周围人的恶意。五龙作为男性显然更有杀伤力,他可以加入黑帮,他可以设下杀局,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做下无穷无尽的恶,不像只能一辈子躲在闺阁中的曹七巧,顶多只是偷偷剪碎丈夫最珍爱的核桃手链,或者心理不平衡的破坏儿女的婚事而已。

当然,也是因为五龙是一个男性,他承担了更多的恶毒和委屈。比如他在新婚之夜收到织云姘头的生殖器,比如老太爷只是表面上将织云嫁给他,而实际上安排下杀手想让他死。而熟谙这个城市灰暗规则的五龙,在明显的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吞下了这些委屈,在可以反击的时候,用加倍的恶毒和狠厉报复回去。就像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而五龙用一辈子,身体力行的劈杀了他周围所有的人,只为安慰自己永远在枫杨树村中哭泣的那个弱小灵魂。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4.

苏童笔下的女性大多都是美丽,脆弱,轻薄,肤浅,甚至带着几分愚蠢。比如《红粉》中的小萼,《黄雀记》中的仙女,《河岸》中的慧仙。她们那么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影响,轻易的犯错,并且错后不知悔改,或者干脆直接接受这样堕落的人生。好像在暴风雨中的小船,打翻之后并不急着翻身,反而更加享受随波逐流的快感和快乐。她们成为苏童小说中轻盈的花瓣,她们的美丽轻而易举的被采摘,蹂躏和抛弃,然后成为故事中的转瞬即逝的一声叹息。

《米》中的织云和雪巧,更是将这种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的形象表达推向极致:织云从14岁就跟着黑帮老大六爷,即使后来和六爷的跟班私通,和五龙成亲,但是最后还是以成为六爷的六姨太太而沾沾自喜。

“织云忘不了六爷的手。那只手很大很潮湿,沿着她的肩部自然下滑,最后在腰际停了几秒钟。它就像一排牙齿轻轻地咬了织云一口,留下疼痛和回味。”

“她恍恍惚惚地坐在六爷的腿上,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小猫,一只不满现状的小猫,从狭窄沉闷的米店里跳出来,一跳就跳到六爷的膝上,这是瓦匠街别的女孩想都不敢想的事,而织云把它视为荣誉和骄傲。”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而后来她的儿子长大成人,同样以睥睨的姿态玩弄着五龙大儿媳雪巧的感情和自尊的时候,简直就是织云的噩梦重演。而且因为时间的短促,更加显得冷血,龌龊和无情。但是雪巧又不是织云,她在某种程度上比织云透彻,她以一个卖花姑娘的身份嫁给五龙的残废的大儿子,最后宁愿身无长物的跑出去做了妓女,也不愿继续待在五龙的屋檐下窒息。这挣扎和反抗虽然并不见得高明,但是至少她是唯一一个主动离开那片巨大阴霾和噩梦般宿命的人。

绮云的人物塑造开始很立体,处处一副当家姐的样子(虽然她实际上是织云的妹妹),处处以端正清高昭示她和织云的不同,和对织云的鄙视。但是她实际上比织云更加手狠心冷。她会因为五龙多吃了一碗饭而加以讥讽,会因为为织云给五龙买鞋而和她争吵不休。其实那时候五龙只是她们家的小伙计,些微一点温情很可能就此改变三个人的人生。只是因为她们彼此的冷漠,或者说命运的冷漠吧,五龙即使很容易辨认出织云的好心和绮云的冷意后,织云的类似于施舍给流浪猫狗的好心,也不能暖化他炙热的仇恨。

“他深知怜悯和温情就像雨后街道的水洼,浅薄而虚假,等风吹来太阳出来它们就消失了。不管是一双什么鞋子都收买不了我,其实他们谁也没把我当人看。五龙想仇恨仍然是仇恨,它像一块沉重的铁器,无论怎样锻打磨蚀,铁器永远是铁器,坠在他的心里。”

绮云后来在被五龙强暴后,不得不嫁给他并且接连给他生了几个孩子后,这个人物的光泽也全部黯淡了,成为任何一个大家庭中不受重视不受爱戴的面目模糊的妻子。她以前的灼灼野心都变成了顺从和隐忍,就像《红粉》中的秋仪,本来也是活色生香的一个人,因为史先生的移情别恋而遁入空门一般,用寂静和孤绝的姿态瞥眼世人,成为故事的布景。都是没有盛放就慢慢萎谢的花朵,比起前面被狂风骤雨打落飘零碾落成尘的花朵,少了几分凄惨,也少了几分活力。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5.

可以想象,展现这样一个充满了阴暗的故事并不容易。就像苏童一贯擅于营造的香椿街和枫杨树乡的阴暗一样,这里的阴暗用诗一样跌宕的语言表现出来,更加容易荡涤到读者的内心。读者和书中的人物一样,随着文字的起伏跟随书中的人物命运起伏,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泥沼里,看不到光,也没有出路。有能力的时候恨恨,于是一有机会就狠狠的拿手边的人报复;没有能力的时候更加恨恨,将恶毒埋藏在心里期待有一天像毒藤一样发芽开花。完全没有昭示,不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才是好的结局。

就像最后命在旦夕的五龙拖着几十车的大米返乡,希望能够实现他儿时最畅快也最刺痛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热望都如山一般堆积在眼前触手可及。

“城市是一块巨大的被装饰过的墓地。在静夜里五龙多次想到过这个问题。城市天生是为死者而营造诞生的,那么多的人在嘈杂而拥挤的街道上出现,就像一滴水珠出现然后就被太阳晒干了,他们就像一滴水珠那样悄悄消失了。那么多的人,分别死于凶杀、疾病、暴躁和悲伤的情绪以及日本士兵的刺刀和枪弹。城市对于他们是一口元边无际的巨大的棺椁,它打开了棺盖,冒着工业的黑色烟雾,散发着女人脂粉的香气和下体隐秘的气息,堆满了金银财室和锦衣玉食,它长出一只无形然而充满腕力的手,将那些沿街徘徊的人拉进它冰凉的深不可测的怀抱。”

而他最后对于儿子关于房产的追问只留下一个讳莫如深的笑意,而儿子想,反正他的一口金牙也可以换钱。五龙一生卑微的梦想终于被更卑微的想法所代替。也许只有这样才是所有仇恨和阴暗的终结:自以为雄心万丈,其实阴暗萎靡,被岁月撕扯后面目全非,最后都被更加庞大的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尽数湮没。而被欲望和绝望灼灼炙烤了一生的人,也都被时间拨拉到历史的沟渠里。这才是命运对于这样用一生咆哮,祈求和掠夺的人最后的答案。

这部小说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米》书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