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被疫情困住的 親子關係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有人曾說過: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一對優秀的父母,他對國家的貢獻,不亞於民族英雄。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裡,家裡的“神獸們”每天都在考驗我們的“英雄們”。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這些天,就有不少家有“神獸”的老母親頻頻向我吐槽:

“老師,您好!我就想問問咱們什麼時候開學?就盼著能快點開學。您是不知道,一開始家裡還母慈子孝、連摟帶抱的,後來忍無可忍、嗚嗷喊叫的,現在是天天雞飛狗跳、自暴自棄的。我家這隻神獸馬上就要控制不住了,老師,您給點辦法吧?”“老師,您好!我就想問問咱們什麼時候開學?就盼著能快點開學。您是不知道,一開始家裡還母慈子孝、連摟帶抱的,後來忍無可忍、嗚嗷喊叫的,現在是天天雞飛狗跳、自暴自棄的。我家這隻神獸馬上就要控制不住了,老師,您給點辦法吧?”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疫情防控關鍵期,如何避免觸發家庭“內戰”?怎樣營造這段時間的親子關係呢?

省教科院的專家王治芳老師這樣說: 疫情是災難,也是機遇。對家庭來說,家人們可以朝夕相處的“膩”在一起了,家長能夠陪伴孩子防疫病毒、學習、生活,這段經歷會成為孩子難忘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情緒是淡然,還是焦慮,是“泰然處之”,還是“憋屈無措”,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那,怎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讓疫情幫助孩子成長,讓居家防疫成為親子教育的好時機呢?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幾點建議:

一、良好的情緒管理和示範,給予孩子安全和力量。疫情當下,每個人的心理本來就會產生一些焦慮。尤其是這個漫長的寒假,家長們有了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上網課、讀書、寫作業等活動。每天眼睜睜的看著有的孩子上網課時一會吃水果,一會喝水,或者寫作業時與你討價還價,此時,不少家長就容易焦躁不安,通常會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忍不住,情緒爆發,生氣憤怒,大聲呵斥責罵,結果就是孩子恐懼害怕,不情不願的去學習,或者孩子繼續挑戰你,然後,你更加的憤怒,只能用更嚴厲的手段去讓他屈服;第二,壓抑自己的情緒,也認為打罵孩子不對,可又沒有找到其他的方法,所以可能會哄孩子或讓其他家庭成員去解決,但是,自己心裡卻堵得慌,壓抑著自己的情緒;第三,隔離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這樣,趕快走開,不想面對,對孩子的情緒也不想問,逃離害怕自己的情緒。各位家長,您是屬於哪一種呢?這三種狀態,不論您屬於哪一種,當長期這樣下去,我們的心理得不到緩解和放鬆,就很難有更多愛心和時間去關照孩子,當然,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問題是有情緒之後我們怎麼處理這才考驗我們的智慧。

於是,就需要第四種方式,一種互不傷害,還能雙贏的方式。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暫時離開孩子的周圍,深呼吸後問自己四個問題:1、此刻的我在什麼情緒之中,零到十分的話,現在的情緒能打到幾分,找出此刻情緒是憤怒、焦慮,還是鬱悶、擔心?去看見這份情緒,感受這份情緒,不抓住、不執著,讓情緒自然的流淌。2、問自己發生了什麼?這一環節重點是我們要不帶任何評判的去描述事實,如:事實是,孩子在上網課時看了五次電腦旁邊的玩偶,而不是說,孩子上網課注意力不集中,這就屬於評判。再比如,事實是媽媽讓孩子寫15道題,而孩子卻想寫12道,而評判是,這是一個懶惰的,不愛學習的孩子。再舉個例子,事實是,孩子玩了45分鐘的手機遊戲,而評判是,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他的自控力很差。瞧,這就是事實和評判的區別。當你分清楚事實和評判後,慢慢地你就會看見情緒背後的事實,情緒的真相就會顯露出來。3、問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是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還是要發洩情緒?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一起來,就容易忘記了我們的初心。我們要時刻問問自己的初心,因為,那是方向!4,問自己採取什麼行動可以離自己的初心更近,正視自己,找到目標差距。

簡單而言,這四步就是:我的情緒是什麼?此刻發生了什麼?我的初心是什麼?我的行動是什麼?然後,我們會通過這個情緒事件而成長,並且能夠積極的思考問題,用行動去解決問題,而且這四步,在情緒前和情緒發作後都可以用,總而言之,這方法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因您良好的情緒管理和示範而感到安全和力量,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二、好好說話,少指責,給予孩子和諧的氛圍。

防疫期間,心情本就蒙著一層霧霾的家人,朝夕“膩”在一起,焦慮中的不良行為、逆耳言語,無意中“顯露”出來,抱怨和指責會讓孩子感到不安、甚至失望。此時,父母們學會傾聽,學會好好說話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要好好說話。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我們會發現越陌生的,越禮貌客氣;越親密的,越無所顧忌。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教孩子學會說話,但可能要花十年時間學會閉嘴。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好好說話開始。生活中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你們知道嗎?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嚴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說“孩子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信念”。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而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無形的長針,透入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你想讓孩子什麼樣,你就把他誇成什麼樣!那如何跟孩子說話呢?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三明治法,即:讚美+建議+讚美。舉個例子:已經很晚了孩子還想繼續玩,磨磨蹭蹭不願意睡覺,他說,反正第二天不用上學。那用三明治法怎麼跟孩子溝通呢?第一步讚美,你可以說,“寶貝呀,你今天能夠把作業寫完,還能主動讀課外書,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第二步建議,“如果你今晚能夠早點睡覺的話,就更棒了。”第三步再次讚美或鼓勵,你可以說“雖然明天不用上學,可是,媽媽知道你一直都是一個能照顧好自己的人,媽媽相信你,媽媽愛你呦!”讚美+建議+讚美,這就是三明治法,家長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今天就試試吧?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三、多觀察多體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 生命危機以最極端的方式逼顯出人性的本真,疫情放大了善與惡、勇敢與懦弱、捨己為人與損人利己……世間百態盡顯。世界、國家、正義、戰士、責任、情懷等等,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身邊的“故事”。

家長們請多關注孩子,與孩子一起看看繪本、聽聽新聞,幫助孩子瞭解世界,給孩子講解或與孩子一起討論正在發生的一切;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帶給我們的堅韌、樂觀與創造力,感受世人驚歎的“中國速度”和“中國態度”;啟迪孩子思維,幫孩子分辨什麼是“善與惡”,什麼是“英雄氣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四、用無條件的愛來陪伴,喚醒孩子內在的圓滿天性。

教育不是糾錯的過程,而是喚醒的過程,是把每個孩子內在的圓滿天性喚醒並呈現出來的過程。

非常同意王治芳老師的話,家庭教育是一場成人達己的修行。真正有用的教育總是悄然發生,每一個看似“天生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苦心經營”的家長。

家長們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理解他們對不能出門玩耍的困惑和抗拒,理解他們對假期一再延長的興奮或失落,理解他們對網上學習的不適應;

靜下來,體會孩子的“無理取鬧”也許是因為爸爸媽媽都在身邊而幸福的撒嬌,體會孩子的“不可理喻”其實是因為爸爸媽媽很久沒有與孩子好好聊一聊了。

蹲下來,靜下來,和孩子做朋友,給孩子以理解、包容和接納,讓教育自然發生。最後,祝願每一個家庭都安康,祝願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能在越來越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共同度過這一段特殊的時光!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讓我們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一起分解不良情緒,做孩子背後力量正真的助推器。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讓我們一起學習!讓我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孩子,遇見更好的家庭!遇見更好的未來!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系列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