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是一種品質、一種能力、一種要求

精益求精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完美,儘管完美在工作中不易出現,但是你追求完美的過程以及行動會讓你收穫不菲的成績。並且有了這個目標,你就會為了實現它而死心塌地地去執行。

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是一種品質、一種能力、一種要求


德國向來是一個追求精益求精與完美的國家,這就是他們在“二戰”後能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三號經濟強國的原因。我國有一家企業引進了德國的一套設備,德國工程師在設備安裝調試驗收時,發現有一個螺釘歪了,但是它的緊固度沒有問題。企業工程師認為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釘的緊固度不可能都一絲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國工程師卻堅持說:“不,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釘歪了,是因為在擰這個螺釘的時候,沒有按規範標準進行操作。”後來通過調查發現,是安裝工人的問題。如果按照技術操作標準要求,上這些大螺釘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個人固定扳手,另一個人擰螺釘。可是安裝工人的操作卻是一個人上螺釘,另一個人休息。

正是德國人的這種追求完美的要求,才使得德國成為世界上執行力最強、工作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

工作中要是沒有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那麼也就不可能出現完美。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風靡全世界的電影,那種震撼人心的場面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引起了巨大的波瀾,但是這一切都因為有一個追求完美的導演卡梅隆。

電影裡最後船要沉的時候有這樣一個鏡頭:在船要沉沒、船尾翹起來的時候,船上所有的碗、杯子、盤子都散落滿地。等拍完這個鏡頭的時候,導演卡梅隆把盤子拿起來一看,發現這些東西上面都沒有商標。而實際上,人們把真實的“泰坦尼克號”從海底打撈起來後,發現原來船上的碗、盤子、杯子都是有商標的。卡梅隆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決定重新拍攝這個鏡頭。這是一個瘋狂的舉動,電影投資人說:“你瘋了,一萬多個盤子重新做一套,那可要多少錢啊,況且觀眾在屏幕上隔著這麼遠看,根本就看不出來盤子上是有商標還是沒有商標。”卡梅隆說:“你扣我的薪水吧,即使我不領薪水,我也要把它重新做一遍。”於是,他們又重新做了一套帶商標的碗、盤子和杯子,重新拍了一遍這個鏡頭。

其實,就算打撈出來的泰坦尼克號裡面的盤子有商標但又有幾個人知道呢?但對卡梅隆來說,事實上有的東西,就要把它拍好。正是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每個細節的執行力都做到位的態度,讓這部電影風靡全世界。

在海爾公司,與它的品牌同樣出名的則是海爾的服務,海爾最著名的就是“五星級服務”,以及為實現“五星級服務”所採取的“一二三四”法則——

一個結果:服務圓滿。

二個理念:帶走用戶的煩惱——煩惱到零;留下海爾的真誠——真誠到永遠。

三個控制:服務投訴率小於十萬分之一;服務不滿意率小於十萬分之一;服務遺漏率小於十萬分之一。

四個不漏:一個不漏地記錄用戶反映的問題;一個不漏地處理用戶反映的問題;一個不漏地複審處理結果;一個不漏地將處理結果反饋到設計、生產、經營部門並追究責任。

這個法則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海爾卻這麼多年一直把它堅持下來了,靠得就是海爾人追求完美的理念以及強大的執行力。這條法則看起來只是一條法則,其實它更是海爾人追求圓滿,精益求精,將執行做得更到位、更完美的精神風貌和精神境界。

任何一家想在競爭中取勝的公司都必須先設法使每個員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沒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員工,公司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當員工將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為所有員工——包括管理層——設立了一條行為準則:不斷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有了這條行為準則,IBM公司的每一位員工在任何事情上都以追求最理想狀態的觀念去對待,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品質,都要永遠追求完美無缺。小托馬斯·沃森對於IBM公司的這一行為準則也曾表示說:“這個信念能夠如變魔術一般引起人們對盡善盡美的狂熱追求。當然,一個求全責備的完美主義者,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人;一個要求人們達到完美的環境,也不會是一個舒適安逸的‘樂居’。但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一直是我們不斷髮展進步的一種驅動力。”所以正是這條行為準則,成就了當年IBM的輝煌。

身在職場,你要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儘量完美,不然你就一定會被淘汰,因為今天這個精細化的時代呼喚完美。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是一種品質、一種能力、一種要求,你的成績就來自於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執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