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狙击手为什么要把自己拴在树上不留退路?

风云一点通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在摸索出日本士兵的这个习惯以后,每次开战之前,他们会先对着远处的树进行轰炸和扫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日军的尸体从上面掉下来,也有时候日军的尸体会直接挂在树上,因为他们会把自己绑在上面。



这么做的原因,一来是为了避免从树上掉下来,毕竟狙击手这个工作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时候一埋伏就要几天,需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如果稍有不慎从树上掉下来,实在得不偿失。

狙击手的作用主要是远距离暗地里射杀重要敌人,在太平洋地区,由于气候问题,所以大部分树木都枝繁叶茂长得很高,如果趴在地上狙击,视野被遮挡,很难发挥狙击手的作用,因此必须得爬到树上获得视野,这样才能锁定目标。



还记得看《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让那帮溃兵到缅甸去打仗, 结果飞机坠毁,王璇饰演的要吗?飞机没有被日军击落,所以领到了衣服和装备,但是在和龙文章他们汇合之后,却遭遇了在树上埋伏的日军,当时要麻还跟对面学鸟叫的日军用鸟叫打了几声招呼,没想到那是日军在互相传递暗号,其实他们对日军喜欢在树上用鸟叫传递消息是知道的,只是会当时没有注意,使得好多士兵殒命。

其实狙击手趴在树上不是日本所独有的,有时候因为环境问题,也会把自己绑在树上,只不过是因为日本“玉碎式”的战争方式比较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当有日本士兵爬在树上把自己绑起让自己没有退路时,大家会认为这又是日本为效忠天皇“玉碎”的另一种方式,所以会格外关注。


风云一点通


看过一个有关美国太平洋战争的电影,当时就有一个非常强悍的日本狙击手,杀掉了好几个美国士兵。当时就看见一个日本狙击手绑在树上,不过另外一个活下来的并没有在树上,而是以树上的那个狙击手牵制美国士兵,自己躲在暗处放冷枪。

原来以为士兵把自己绑在树上,只是个偶然而已,后来才发觉事实上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很多狙击手都是把自己绑在树上。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各方面都比不上美国,原先在打中国的时候,日本的武器是相对先进,而且中国的地形也没有那么复杂,所以日本的狙击手自然用不着往树上跑。

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情况就反过来了,日本的武器完全占绝对劣势,日本之前所谓的狙击步枪射程只有500米左右,而美国的先进步枪射程超过1千米,而且美国还有更多其他先进的武器,不像中国都是一些原始武器,甚至是大刀片。面对美国的绝对优势,日本狙击手只能够把自己绑在树上。这样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同时使自己不至于落下来。

不过对于日本的狙击手,美国也有很好的办法,直接用重炮招呼或者用火焰喷射器,当然日本藏在树上的狙击手也发挥过一些作用,确实放了一些冷枪打死了一些美国兵。记得看看那个电影里面,狙击手实际上不想打,甚至想躲掉,把美国人放过去,美国人找不到他们,自然就离开这个岛了。但是另外一个军阶高的人却不同意,坚持要打,确实打死了好几个美国兵,但是那个日本狙击手也报销了。不过另外那个日本兵最后居然活下来了,还和美国活下来的士兵成为所谓日美和平的见证。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狙击手在战争中是让士兵闻风丧胆的名字,因为他们通常都是用射程很远的武器,在非常隐蔽的地方冷不丁地向你开火,他们猎杀的目标往往都是敌方前线负责指挥的军官或者机枪火力点,以及冲锋在前的士兵。

你在明处向,对方在暗处,叫你防不胜防,连还击都找不到目标,能不恐惧吗?

现代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非常大,给敌人造成不小的麻烦。二战中有不少狙击手,名字如雷贯耳。

比尔在1939年苏芬战争期间,芬兰有个叫西蒙·海耶的狙击手先后一个人击毙了542名苏军士兵,人送外号“白色死神”,

无独有偶,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出了个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这个小伙子枪法出神入化、弹无虚发,总共击毙了225名德军士兵,以至于在苏联战场德国陆军一听瓦西里的名字就浑身筛糠。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队也有不不少狙击手。

二战日军中,几乎在每五个步兵中,就有一个枪法不错的狙击手。他们的装备通常是九七式狙击步枪,用的是五发弹匣供弹,2.5倍瞄准镜,有效射程在450米左右。

这样的武器在中国战场上非常拉风,因为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是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但到了美军跟前差了十万八千里了,重兵器的差距自不必说,单说步枪的差距简直是代差,没办法比。

美军的加兰德步枪射程在1100米,实际射程能达到1500米,供弹弹匣8发到20发,还是半自动。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日军的武器到了美军面前实在太寒碜了,所以日军狙击手跟美军过招占不了便宜。

虽说狙击手的特点是在暗处,不跟美军明火执仗地决斗,但太平洋战争的陆战都是在岛上,几乎没有什么开阔地,都是在热带茂密的丛林进行。

这样一来日军的狙击手施展不开拳脚,日军的基本火力也没法跟美军正面比拼,美军不但准备了我们上面说过的加兰德步枪,而且在每个班都配备有M-1919勃朗宁中型机枪,30发直弹匣供弹的M-1汤姆逊冲锋枪和20发弹匣供弹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还有叫人闻之色变的火焰喷射器,以及绝对的制空权。

如此一来,日军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但日本兵也不能等死,于是就想出了各种招数来应付美军,狙击手上树就是一个不错的招数。

狙击手上树后,用经过拼接的腰带把自己固定在树上,鞋底钉绑在帆布材质的大脚趾叉开的大鞋上。

然后戴上M1938式的帽子,这种帽子带有特殊布料做成的护颈帘;不仅如此,还要戴上套着布套和草绿色网的钢盔。身上的绿蓑衣跟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看不出一点异样。

除此之外,狙击手还须在脸上罩上一张防蚊网,应对热带恶蚊子的袭击。

当然了,还要在步枪上也罩上绿网,不能有丝毫破绽。

这样伪装好之后,就可以执行自己的使命了。

因为在树上的最大优点就是看得很远,视野更开阔,打击敌人的时候效率更高。

而且绑在树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防止自己在树上犯困掉下来。

所以说,狙击手上树,并不是日军士兵情愿的,实在是兵器不如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想出的歪点子。

不过这样做真的有点孤注一掷的打算,因为一旦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因为手脚被捆住了,没办法逃命。

别说,刚开始的时候,日军这样做还很奏效,让美军士兵在岛屿争夺战中吃了不少苦头,付出不小伤亡。

但美军也不会等着挨打,他们也与时俱进,学会了不少应对树上狙击手的办法。

通常是一旦哪个地方出现日军的火力,马上用轻机枪扫射他们藏身的树冠,要么用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直接把树冠给剃光头。

更霸气的,呼叫空军过来,把成片的树林都给炸一遍。

许多年以后,当地的渔民到丛林中去,偶尔还会发现树上挂着日军狙击手的干尸,非常恐怖。


小约翰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通过和美国的对战之中发现,自己在中国发动的那种大规模冲锋,根本没有用,因为美军的装备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根本不像当时的中国那样火力弱,具体形容可以理解为,日军打出一发子弹,美军那边都快要打出100发子弹了。

而且美国大兵的身体素质还比日本好很多,日本需要4到6个人才能抬得动的M19198重机枪,美国两个人就可以拖着来回跑,在如此密集的火力网压制下,日军的冲锋毫无用处,只是在给人家练枪法。

所以日军改变了战略,他们利用密林,以茂密的密林作为阵地,并且用分散的远程狙击来阻滞美军前进的步伐,我们可以理解为,日本从我们中国偷师,把在国内吃到的亏,用到了美军身上。不过你别说,在这种战术的攻击下,很多美国士兵的生命被留在了密林里。

很多人会问,日本有那么多狙击手吗,其实当时日本因为全线作战,所以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或者自愿的加入军队,长期磨练下,每个人的枪法都还可以,再加上日本当时用的三八式步枪,也就是我们看电视里面的三八大盖比较精确,所以日本军队的整体射击能力都属于中上。

我们理解的狙击手,是需要配备各种先进设备,还要有观察手等等,但是当时的环境并没有现在这么好,而且那些日本军人都是在岛上作战,他们知道如果不把敌人留在这里,留在这里的就会是他们自己,所以就出现了题目中所说的,他们会把自己绑在树上。

为什么绑在树上?原因一就是刚刚所说,不能后退,第二个原因呢,因为岛上都是比较高的树,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灌木丛来隐藏自己,只能选择在树冠上,那么潜伏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需要提前就埋伏在美军前进的道路上,所以提前几天趴在上面都是常有的。为了防止累了或者休息的时候掉下来,就会自己或者请别人把自己绑在树上。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不能把敌人留在这里,那么这里就会打开通往死亡的大门。

虽然前期,日本这种战法,给习惯了硬碰硬的美军惹了不少麻烦,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美军已经适应了这种战法,很多美国军人会用各种方法找到树上的日本人。

比如靠鼻子闻树木附近属于人类排泄物的味道;或者路过一片密林的时候,呼叫飞机低空飞过,把树的树冠都撩起来;再有就直接用火力扫射树冠;只要找到日本人,绝对是子弹手雷招呼他,更有甚者,有火力足够的情况下,直接让飞机大炮,无差别覆盖的轰炸这片区域。

然后,树上的日本人,很多还没有开出第一枪,就被呼啸而来的子弹打成筛子,被炮弹炸回老家,据说几十年后,一些丛林还是能够在树上发现一些日本兵的骷髅。


小太阳D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狙击手为什么要把自己拴在树上不留退路?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合格的狙击手来说,隐藏好自己,出其不意,消灭敌人,克敌制胜,有时为了安全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狙击手却把自己用绳子拴在树上,当他们射杀美军被发现后无法逃跑转移,可以说这是一种不留退路的打法,这也是造成二战中日本没有著名狙击手的重要原因,这些拴在树上的狙击手像一次性的消耗品一样,用一个少一个。那么,日本人又不笨,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拴在树上不留退路呢?

小编认为,日本人还不至于蠢到用这种方法打狙击战,其原因应该与他们当时的武器特点、战术和武士道精神有关。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日军的武器没有美军的先进,正面战斗没有优势,从而躲在树上打狙击战。虽然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中,由于日本以有心算无心,给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缓过劲的美军为了一雪前耻,用大炮和先进的武器把日军打的狼狈不堪。瓜岛战役以后,美海军陆战队迎来了大换装,淘汰了笨重且需要水冷的M-1917勃朗宁重机枪,换成了质量大为减轻且枪管外部加装散热筒的风冷式散热结构的M-1919勃朗宁中型机枪。还更换了8发漏夹弹仓供弹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以班为单位配备了20/30发直弹匣供弹的M-1汤姆逊冲锋枪和20发弹匣供弹的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可以说,换装以后的美军步兵枪械火力远在日军之上,而日军步兵普遍装备使用的是5发弹仓供弹的38/99式手动步枪,与美军步兵最基本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存在有技术代差,在双方士兵近距离遭遇战中,美军能够吊打日军。因此,日军制定出了“以密林为依托,拉近交战距离,并通过分散排布的远距离袭扰,来阻挡和杀伤美军”的战法。于是,日军被命令纷纷躲在树上打狙击,为了等着偷袭美军不被发现,纷纷把自己拴在树上,吃喝拉撒也不下来。

二是因为日军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荼毒与蛊惑,对上级长官的命令无条件服从。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由于美军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在反扑打击日军战斗中,日本死伤惨重。于是为天皇而战、为圣战献祭的军国主义者鼓动自己的士兵,充分发扬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命令他们潜藏在树上打狙击。据资料记载,当时对日军狙击手的条令是,日本军方命令狙击手要躲藏在树冠上狙击,并且要用绳子将自己绑在树上。若是这些狙击手的上级命令他们在原地不要动,他们就会一直进行潜伏,哪怕是被发现,也不会换地方进行躲避。这也是日军狙击手大量死亡的原因。以至于美军见到严密的树冠,都会条件反射地开枪,甚至用火焰喷射器喷一枪,或干脆用反坦克炮来一发,直接把树冠剃个精光,树上有日军狙击兵自然也被打成了碎片。

三是因为日本在战场上因地制宜的战术考虑。太平洋战争中,战场是在热带地区,没有山石等掩体,茂密的低矮植被下又湿又潮、毒虫叮咬厉害,非常不利于打狙击,于是日军想到了躲在树上打狙击的办法,因为树高视野好,适合打狙击,日军狙击兵又非常善于伪装,有蓑衣斗篷,加上植物的伪装网,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加上包裹的枪身,都让日军狙击兵成为绝好的丛林生物,很难被发现。同时,为了避免瞌睡掉下树,他们就用腰带或绳索将自己捆绑在树上,把高高的树冠当做狙击阵地,此等不要命的疯狂狙击战术,虽然笨拙但却给美军带来了很大伤害。

四是因为日本使用的狙击枪更适合他们在树上打狙击。日军用得是97狙击枪,这种枪其实就是38大盖,佩着2.54倍镜,射程只有500米,这种枪枪管比较长,开枪的时候枪口冒烟很少,后坐力也比较小,射程在150米可以打穿美国大军的头盔然后穿过头部。为了充分发挥武器的威力作用,同时为给地面部队输送信号。日军命令自己的狙击手躲藏在树上打狙击,从上树上起,他们就没打算活着下来,于是纷纷把自己拴在树上。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小编认为,无论是从战术、装备,还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他们为了战斗不惜一切代价,更何况是把自己拴在树上这样的方法呢?虽然可笑,但确实很有效果。


葛大小姐


瓜岛战役以后,美海军陆战队迎来了大换装,淘汰了笨重且需要水冷的M-1917勃朗宁重机枪,换成了质量大为减轻且枪管外部加装散热筒的风冷式散热结构的M-1919勃朗宁中型机枪。

此外,5发弹仓供弹的M-1903春田手动步枪则全都被8发漏夹弹仓供弹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所取代,班长使用20/30发直弹匣供弹的M-1汤姆逊冲锋枪,全班另有一挺装上两脚架当轻机枪使用的20发弹匣供弹的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

此后,部分士官追加了一把15弹匣供弹的M-1卡宾枪,1943年秋季开始,又追加了一把30发弹匣供弹的M-3冲锋枪,一把装上观瞄镜当狙击枪使用的5发手动M-1903A4步枪。

因此,换装以后的美军步兵枪械火力远在日军之上,日军步兵普遍装备的是5发弹仓供弹的38/99式手动步枪,与美军步兵最基本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毕竟存在有技术代差,在双方士兵近距离遭遇战中,军迷喜欢用美军吊打日军来形容,也是不无道理的。

从好莱坞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来看,日军尽管作战非常顽强,但手中兵器确实不如美军,美军步兵输出的严密火力, 是二战残酷的夺岛战中,日军死伤惨重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死于美军舰炮火力和航空轰炸的日军数量更为庞大。

由于美军具备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在近距离作战中,包括日军的军刺冲锋,无疑是自寻死路,因此日军充分发挥了狙击兵的作用,尽量给予美军以杀伤。

或深挖洞,弄个地面上的单兵掩体,先找个隐蔽且视野良好的灌木丛或者地表,伪装好以后爬进去,在丛林战中几乎很难被发现,忍受潮湿和蚊叮虫咬,在洞中当蜘蛛侠,猎杀偶尔路过的美军散兵游勇。

或上参天大树,待在树上,登高望远,用装上观瞄镜的38式步枪(命名为97式狙击枪)猎杀远处或走过路过的美军。

爬树,对于狙击兵来说,实际上是个禁忌,尽管树冠上视野良好,可以给对手造成极大的杀伤,但同时也是一条死路,一旦枪声响起,肯定会暴露目标,成为敌方轻重火力的靶子,等待狙击兵的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日军狙击兵,为什么要把自己拴在树上不留退路,也是出于技战术考虑,同时日军狙击兵自上树之日起,就没有考虑到退路,要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说吃喝拉撒睡全在树上,为了不至于掉下树来,就用腰带或绳索将自己捆绑在树上。

在热带丛林里,日军狙击兵非常善于伪装,有蓑衣斗篷,加了植物的伪装网,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加上包裹的枪身,都让日军狙击兵成为绝好的丛林生物。

把高高的树冠当做狙击阵地,此等不要命的疯狂狙击战术,给美军带来了很大伤害,在岛屿争夺战中,中远距离的狙杀非常致命,据战后美军回忆,97式狙击枪的6.5毫米弹丸,在150米距离上,能有效击穿美军的钢盔。

以至于美军见到严密的树冠,都会条件反射地开枪,甚至用火焰喷射器喷一枪,或干脆用反坦克炮来一发,直接把树冠剃个精光,树上有日军狙击兵自然也被打成了碎片,看来美军被日军上树的狙击兵打怕了,吃尽了日军上树狙击兵的苦头。


国平军史


这个说法是错的!日本把自己绑在树上并不是因为勇敢,只是因为当地的蚊虫实在是太多了,日军不得不选择上树躲避。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日军向南亚挺近,一路追击英国军队进入缅印丛林,一路则进入印尼马来西亚地区与美军交战,日军经常把自己吊到树上,然后伏击溃逃的英美士兵,这个与是否勇敢不留退路无关,只是因为在当地太热,树底下有各种蚊虫野兽,爬到树上可以免于蚊虫叮咬防止野兽袭击,而且丛林里树木太茂盛,爬树上视野更好。

根据战后统计,美日双方死于蚊虫叮咬的造成的疾病大约有四十多万人。200多万美军因此染上了登革热等丛林疾病,这些人到了战后仍然不得不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


优己


馆主来了 ,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太平洋战场,除了海战就是岛战。

岛战,就是美军登陆被日军占领的一个个岛,摧毁岛上的军用设施和机场,俘虏或者击毙日军的过程。

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登陆岛屿后,在行进过程中,总是会时不时无目标的随意向树上扫射。

扫射的结果,有时候就有日军士兵从树上掉下来,也有日军士兵把自己绑在树上,被美军扫射到后就直接挂在了树上。

这些士兵都是日军的狙击手,太平洋岛屿上,因为气候和雨水的缘故,岛上的树木都长的枝繁叶茂,还很高大挺拔。

日军狙击手喜欢躲在树上,因为树上视野较好,切不容易被美军发现。

因为狙击常常需要长时间的蹲守,所以有些日本狙击手就通过把自己绑在树上的方式,将自己固定在树上,这其实不是不留退路。

而美军也是在之前的几次战斗中,吃过这些躲藏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的亏,所以,后来美军只要登陆岛屿,遇到树林都随机向树上扫射,以防万一树上有日军狙击手。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绑在树上其实是怕自己掉下来,另外上树也要用绳子。

太平洋战场上,尤其是那些丛林里面,日本兵把自己绑在树上其实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说难听了也就是个没办法的办法了。

关于日本兵上树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日本兵里面带着瞄准镜的狙击手,能上去的都是狙击手(没瞄准镜也算)。这个原因就在于日本兵的装备和美军存在代差,火力上都已经被美军压得死死的了,而且没有什么能够组织有效反击的。

日本兵在太平洋的岛屿上的战斗大多都是被动防御,而且超级被动。在这个防御中,防御阵地就尤为重要,但是你那密密麻麻的丛林里面,本身就不适合打这种战斗,上树好歹视野好,算是日军步兵取得了几米或者十几米高的制空权吧。

上树的效果其实非常一般,即便视野好,出其不意能打死几个美军,但是被美军发现就是密集火力打成筛子了,或者是直接喷火了。上树这种事情对于狙击手来说是个大忌,除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不留退路,这个根本就没法转移,你想在美军众目睽睽之下慢慢爬下来被打成筛子,还是直接跳下来摔死?

上树的好处就在于隐蔽方便,基本看不见,能打死几个美军以命换命,还有就是美军坦克经过时,一旦打开盖子,日军就扔个手雷,这点是经常有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热,透透气。

至于把自己拴在树上这个问题,倒不是说怕自己害怕跑了,你都上树了,也没啥退路,跑不跑没啥关系了,反正也跑不了。首先就是日军上树的时候需要绳子协助,这个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免得掉下来,在树上待的时间其实都很长,靠体力支撑的话,容易体力不支掉下来,有绳子就好办多了,尤其是很多树缺乏粗壮的树枝什么的,绳子基本上就是在树上埋伏必备的。


军武文斋


二战后期的一个步兵单位在树上执行冷枪战术时几乎不会有从容撤离的机会的,也就是说战斗打响后只要未能第一时间给与敌人巨大的杀伤的话,那么你剩余的生命就是按秒来计算的了。

从这方面来看绑上绳子的话就等于放弃了存活下去的机会。且不谈对敌人的震慑力,即使敌人反击了,假如中弹未死说不定你还能拼死拉几个敌人陪葬。哪怕敌人有喷火器对付你,你的死亡也给战友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射击机会。而一个日本人换一个美国人的交换对日本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这种战术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实际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