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民間故事: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

“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是潮汕人用來形容世態炎涼的一句話,流傳於揭陽一帶。

黃氏民間故事: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


明朝進士黃奇遇小時候家裡極窮,連親戚都嫌厭他。他有三個舅父,大舅父、二舅父家道殷實,卻吝嗇萬分;老三是個厚道的人,卻又家境貧寒。

有一次,黃奇遇家已是兩天無米下鍋,他的兩個弟弟餓哭了。黃奇遇想從舅舅家借些米回來,便朝大舅父家走去。大舅父的鄰居看到黃奇遇就對大舅父說:“外甥來,掠雞 臺刂 .”舅媽冷冷地應道:“日暮不殺雞。”黃奇遇轉身朝二舅父家去,鄰居又打趣說:“下池捕魚請外甥。”二舅媽說:“黃昏不下池。”自尊心極強的黃奇遇只好走到三舅父家看看有沒有辦法。

三舅父一看外甥神色,就知道他餓著肚子,忙洗米煮飯:他吩咐黃奇遇燒飯,自己去買菜,誰知這時候村前村後都買不到菜,只好摘了一籃子秋瓜花,清煮下飯。黃奇遇臨走,三舅還裝了一袋米,讓外甥帶回家。

後來,黃奇遇高中進仕,當他得知三舅父因為家貧,尚未成家時,便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又向縣太爺薦舉,要縣太爺給他安排點事做。是時,縣裡正在修建城牆,改直西街,太爺便請三舅爺當監工。

其他兩位舅父,得知此消息,忙提了禮物上門來找外甥,要外甥為他們謀一個職務。黃奇遇一聽,喟然長嘆:“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厚,西街一移無二移,若要城牆重修建,至少還得等十年!”兩個舅父一聽。羞愧難當,只好灰溜溜走了。

從此以後“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一語便成了潮汕民間表示人情薄如紙、世態炎涼的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