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这些年拍过的每一部作品,都一定会陪它走到最后一程,像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老朋友。我讨厌告别。每一场告别,都会或多或少地带走生命的一部分。但告别是种仪式,它让我们接受分离。

许多人认为这剧是一个大团圆结局,在我的读解中,它只是个悲伤的现实。苏大强在失忆后才找回了父爱,而明玉终于释放出的爱,却再也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就像我们真实的人生,经常和爱与和解擦肩而过,而很少真正得到它们。面对命运的无奈,我们只能笑笑说:都挺好。

值得安慰的是,这个故事结束了,我们还会有下一个。

——姚晨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看第一集《都挺好》就被片头吸引了,上网一搜,是苏州评弹。

在石天东回忆和苏明玉度过的夜晚神情恍惚的时候BGM是《白蛇传赏中秋》,而在这旁边也做出了字幕的解释。

还有就是在苏明玉去和商业伙伴道歉的时候,BGM是《三国演义战长沙》,而这个主要说的就是关公讲义气不想趁人之危,要公平决胜,黄忠也知恩图报,故意射偏一箭,不杀关公,这在这场商业对决中出现的也是非常应景的。

还有与苏大强被保姆蔡根花拒绝后配的评弹《长生殿·宫怨》。配合着“小蔡宝贝”刻薄的奚落声,“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把苏大强失去爱情的痛苦表现得恰如其分。

用剧中老聂对苏大强的话说: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那到底什么是苏州评弹呢?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苏州评弹是形成于苏州,流行于吴语区的戏曲。“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也就是所谓的大书和小书。

大书一般是一人演出和北方评方表现形式一样,通过表情和动作表达喜怒哀乐,通过语言演绎帝王将相、江湖豪杰等故事。故有大书一股劲的说法。评话艺人历来名家辈出,可以听听唐耿良的《三国》、蒋云仙的《啼笑因缘》。

弹词一般两人上场,分上下手,以三弦、琵琶伴奏,说唱相兼。一般演绎才子佳人等以情动人的民间故事,故说小书一段情。百来年流派众多,但被公认为大师的只有两个半一蒋月泉、杨振雄、徐丽仙。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双档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口流动的频繁、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流行文化的冲击等原因使得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兴趣及欣赏方式有了很大不同。

古老的苏州评弹艺术面临消亡的危险。

首先是演员队伍萎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弹从业人员有千余人,目前不足二百人。许多地方评弹团名存实亡。且鲜见名家响档出现。

再就是中青年人不进书场,听众群严重老龄化,青黄不接,极度萎缩。

随之是书场锐减,书场设备陈旧,就是在评弹发源地苏州也仅剩下七家书场,夜场评弹长篇演出已经绝迹。更严重的是优秀长篇书目无人继承,面临失传,湮没。如优秀传统长篇评话《水浒》《东汉》等巳濒临失传;《英烈》《金枪》已无人演出,说《三国》的只剩下一位演员;弹词《落金扇》《倭袍》《白蛇传》等巳失传。《珍珠塔》最兴盛时有九十多档艺人同时演出,所谓“会说《珍珠塔》,一世饿勿煞”,如今只有两档演员偶尔演出;说《玉蜻蜓》的也只有一档演员了。

众所周知,书目是表演手段的载体,传统书无人继承,优秀的表演手段也将随之丢失。苏州评弹的衰退令人担忧。



图片 | 网络

作者 | 白术

文章参考 | 360百科



46集的电视剧,苏大强只说对了一句话:会听评弹,你上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