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潭水庫出現2米奇怪大魚,或與這件事有關!

3月24日

長潭水庫庫區圍網內

驚現一條身長約2米的奇怪大魚


長潭水庫出現2米奇怪大魚,或與這件事有關!


附近居民在聯繫長潭水庫管理局後,區漁政站、區水產總站工作人員及專家到達現場。經專家現場初步確認,這是一條鰉鱘,是一種外來物種,極有可能是人為放生到長潭水庫。


長潭水庫出現2米奇怪大魚,或與這件事有關!


據悉,鰉鱘是肉食性魚類,處於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主要以小魚小蝦為食。如果一個穩定的本地水生生態系統中,混入外來物種,由於沒有上一級天敵控制,極易造成生態系統失衡。當超過了該可容納的生物量時,其他鯉、鯽等雜食性魚類以及鰱、鱅等濾食性魚類就會急劇減少,而短期內得不到食物的食肉魚類也會大量餓死,最終造成生態混亂。


長潭水庫出現2米奇怪大魚,或與這件事有關!

區漁政站每年增殖放流照片


水生生物放生關乎多樣性物種保護和水域生態安全,放生並不是不允許,但必須要建立在遵守法律、尊重生命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前提之下。早在2009年,農業部就出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對水生生物放流及放生作出具體規定,其中嚴格禁止放生外來物種。


長潭水庫出現2米奇怪大魚,或與這件事有關!


專家倡導愛好放生的市民朋友,可選擇白鰱、花鰱、細鱗鯝等在河道山塘裡放生(一級水源保護區嚴格控制、未經允許不得放生)。白鰱、花鰱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它們會攝食藍藻和浮游生物,可以實現氮磷的有效轉換,把氮磷帶出水體,幫助和促進水質的進一步好轉,被業界稱為“環保魚”。細鱗鯝以水底的腐殖質、硅藻和絲狀藻類為主要食物,屬於水中“清道夫”對維護生態平衡能起到良好作用。


在此呼籲,希望廣大市民

科學對待放生,合法放生

你的每一個舉動

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