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985、211中的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低,是这样吗?

捡来的八哥


确实越来越难了,我是农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总感慨教育的不公,因为听老师们说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华北大,而我们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没有绝对的静止一样。出生时,孩子的们的差距就有了,城里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儿园的师资也更是优于农村,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们就报各种兴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为了学习,是想让孩子多一种发泄情绪的渠道,多一种未来的选择。而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报兴趣班的。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辅导班,兴趣班也不会间断,但农村好多家长让孩子只知道学习。

农村的很多妈妈学历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相比较城市高学历的妈妈也还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农村的父母会忽略,但是却是对孩子性格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

基于以上原因,寒门出贵子确实越来越难。但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社会,网络没有界限,给农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训机构也有线上课程。相信只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视,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乐188637348


你们想过小学上学需要走半个小时才到学校,中学需要骑自行车将近一小时到学校的学生是怎么过来的吗?尤其是冬天,到学校还得现生炉子,初中的时候有早自习,真的是早上带着星星走,晚上带着月亮回来,不放假在家冬天肯定是看不了太阳的,小手冻的都是冻疮,这种情况早上有两个小时平静心情,下午两个小时提前发愁,我们庄和我一起上初中的男生就有10多个,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坚持初中毕业,不是学业太累,而是实在坚持不了了。现在想想真是,都是眼泪呀


瞎看瞎评论


这确实是这样!!原因有几个:

1.师资力量。还记得上山下乡吗,那个时期有一大批大学生来到偏远地区,有的留下做了教师。还有就是响应国家支援中西部,也过去一批人,扎根到基层。兢兢业业的奉献整个人生。所以有个阶段,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也撑的起来,会有考入名校的学生。

但是,90年代开始,发达地区开始不遗余力的挖各地高级教师。我家亲戚就有被挖到上海的。男的是老师,妻子不是老师,但给解决工作,解决住房,解决户口,解决子女入学,工资是原来的好几倍,干嘛不去!!

加上原来的老大学生退休,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农村当老师,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

2.家长重视程度。农村孩子大多数基本都是放养状态,很少有重视学习的,学不学在个人。特别是随着父母出去打工,变成留守儿童,指望着爷爷奶奶,来督促学习,不太可能。

城里的父母,从早教就开始抓教育,幼儿园已经各种启蒙,小初高甚至撸胳膊挽袖子亲自上阵,自己学完再教娃,不会就各种补课班,甚至家教轮着补。

我小姨在我弟弟上高中时选择陪读,每天上下班通勤,单程将近两个小时,每天下晚课后,还在弟弟旁边陪着,弟弟学习,她看书。

城里家长基本高中三年付出太多。有很多妈妈高三一年头发半白。

3.孩子的视野。城里孩子视野更开阔,大多数父母意识到带孩子旅游增长见识,去国内不同的地方,看看当地的高校。有能力的还会带孩子出国,现在身边高中孩子很多基本都出过国。见过世面的孩子,有的也对他触动很大,学习会变得主动一些。

不知道其他地方农村孩子怎么样,我身边认识的或者听说的,家长很少有这方面的意识。有的能接受打麻将输一两千,但不接受让孩子去旅游。

4.不可否认,电脑,手机上网正在使寒门孩子通过读书改变阶层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李老爷后院的猫


真的是这样,我们单位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都是毕业于三大院校,三大院校都得600分以上,最近两年来单位的小孩,家里给付首付买房买车都很轻松,像我这样家里一分钱都拿不出,不定期还得资助家里的,基本上没有了。


文玩小将1


因为我没有数据,所以我不敢轻易给出答案!

但是城市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确实是有优势!

记得12年北京出差,乘坐地铁2号线,紧挨着我的一个青年,20多岁的样子,戴着耳机拿着pad在看视频,由于不近视,扫了一眼,是陈果夫生平介绍,另一边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大概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他妈妈给他说一些中文的动物,小女孩就用英语回答出来,全程都是很小的声音!北京的地铁也因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现在在青岛生活,青岛的大多数学校入学需要面试,不仅仅是孩子面试,家长通不过面试都不能入学。可见现在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城市的教育具有普及型,农村城镇的教育应该是精英型。我记得我初中高中的学校,对于考高中,与考本科无望的学生,老师基本上是放弃的政策!所以农村考上大学的基本上天赋异禀,智商极高的学生!至少在成绩方面是这样!

当代国家为改变地区教育资源差异也做了很多努力,另外现在的网络普及,在线教育也逐渐扩大,可以听到很多名师的课程!




流淌的春季


我在教育一线十几年总结的经验,孩子的成绩跟智商成正比,有的孩子智商高,不报什么辅导班也照样成绩优异,而智商这种硬伤都是遗传的,父母的学历,一般注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决定了孩子的学习习惯,父母的格局也注定了孩子眼界,几乎是无一例外。


果子


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建筑工人和工程师的真实故事,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现在教学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软件和硬件差距,例如最基本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到毕业后也做不了几次实验,当时我记得我们上生物课的时候十几个用一个显微镜,每个人就只能操作一边,我相信有的地方可能只有一台,甚至连一台都没有的也是很常见的。


有趣的北城


作为农村出来的本科生,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是真的,绝不是危言耸听!

自古代起,就流行着“寒门出贵子”的说法,寒门尽是有志好学上进的人,官宦子女大都是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可时过境迁,已不能同日而语。农村孩子升学率愈来愈低,更不要说985211名校了,甚至一些农村孩子小学初中就辍学打工,这不是危言耸听!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粗略总结了几点。

教育资源的失衡,孩子求学路上的首要瓶颈。城市教育拥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强大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求学保障。城市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太多顾虑,只需要一心一意读书就好。反观农村孩子,很多都食不饱穿不暖(一些贫困山村),哪有钱读下去。农村学校教学简单,老师粉笔授课,没有图书馆,没有多媒体,只有枯燥的学习,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哪就那么容易耐得住寂寞。

良好的管教,孩子求学路上的指路灯。在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许多老人溺爱孙子孙女,不舍得打骂,孩子犯错也不知道正确引导孩子认识错误从而改正。其实很多孩子都不爱学习,农村孩子更是散漫惯了,只要没人督促学习,他们就肆无忌惮地玩。尤其现在手机的普及,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上课玩,放学玩,甚至通宵玩,手机带来的乐趣远比学习来的快。

敏感自卑,孩子求学路上的心魔。许多农村孩子都有自卑的心理,不自信,嫉妒心强。小编上高中的时候就很自卑,班里占一大半都是城里人,他们多才多艺,人缘好,而且成绩贼好,深得老师喜欢,自己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才艺,一度胆小自卑。后来,小编考入大学,小编的同学室友大都是城市户口,有着良好的形象,优越的背景,毕业后也不担心就业。

所以,有时候我们努力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多也是为了给后代创造良好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生活学习。

加油吧,农村孩子!


三念天堂


寒门难出贵子,我觉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我手里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证明此事,但是从我们这儿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好的大学一般都是县城的孩子,农村孩子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少。

当你没有经历高考时,根本不知道考985和211高校是一件多难的事。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小县城内,一年内能考上985高校的学生只有8,9个,能考上211高校的学生也就20多个,其中这20多个学生中来自老百姓家庭的也就3,4个人。

当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时,家庭中的经济基础,父母的知识水平以及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家庭条件好的父母根本不为吃喝犯愁,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同时孩子还享受最好的基础教育。而出生的农村穷苦家庭不仅父母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而且孩子还时刻帮助做家务,也没有大把的时间应用到学习上。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名牌大学真的是很难的事情。

现在城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重视。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来说,孩子可以说在娘胎里就开始受教育,一怀孕就进行胎教,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亲子活动。没等上小学各种特长班开始启动,英语班,美术班,舞蹈班等等。等孩子上小学时100以内的加减法,英语,以及语文拼音等各项小学基础知识已经基本学完。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当上面的孩子在加紧学习时他们还在玩泥巴,家长还在为孩子的温饱犯愁,怎么会拿这么多钱用在孩子身上呢?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我真的深有体会。

我就是农村娃,我在我们县城上的高中,我们家在农村条件算不错的了,很多发小考上高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直接就放弃了。和我同龄的家庭好的孩子已经跑到市里省里的重点高中去上学。县城的教育资源与省级的教育资源是没法比的,两者的差距太大。相对来说我是比较幸运的,当年就考上大学跳出了龙门。在我们这儿90年代一个班里50个人能考上10个就已经不错了。而省城的重点高中,50个学生几乎全部考上大学,专科就属于最差的了。90年代的大学生专科包分配,考上大学就象征着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不用再为吃饭犯愁。对于老百姓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当于换了天地。

我在我们县城属于学习最好的学生,当年全县只有六个本科生,其中我就是一个。但是我们六个中没有一个是211高校,只是普通的本科,这已经算最好的了。

而现在的家长更重视教育。当老百姓的孩子在教育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的学校里上课时,而那些有钱有势的家庭中的孩子们却已经在重点学校上课,甚至家长陪读。哪一门功课稍微差一点就网上在线辅导,要不然找名师指导。周末再找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对所学课程全部复习一遍,进行一下加强。总之,有条件的家庭不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上,高出老百姓孩子很多很多。也就是说在家庭付出这一块儿上老百姓的孩子绝对输给了富家子弟。同样智力的孩子享受着不同样的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绝对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孩子真的很难考上985、211,这是现实。

本身农村的孩子能考上高中的就很少。现在高中招收比例一般是报名人数的50%。如果乡镇中学与县城中学一刀切的话,乡镇中学的学生考上高中的很少,也就是20%左右,这20%的学生大部分还是高中中下游学生。只有个别智力超常,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在高中拔尖儿,有望考上比较好的一本。其他学生可以说在高中就是混日子,本身家长管理不上,孩子学习习惯又不好,所以想考好大学根本没希望,一般这样的孩子都是上专科或者是高职。

所以说,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985、211中的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低,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在考好大学拼的不只是学生自己,同时也拼家长和家庭条件。

所以说当一个学生处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起步已经高于农村地区的孩子了。所以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妞妈教育心得


如果允许我说真话,那我回答:“是的”。如果不允许我说真话,那我回答:“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