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01 初來乍到,請多關注

很多父母在還沒有做父母的時候,覺得生孩子就是一種麻煩,自己吃飽,全家不愁的日子不好嗎?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非要生個孩子,簡直就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大大的麻煩:

本來上班學習之餘,可以在自己的圈子裡如魚得水,有滋有味。但是有了孩子,下班之後,一個個溜得比兔子還快,回家之後就是圍著孩子,一點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多無聊。

也因為有了孩子,生生把自己詩情畫意的日子過成了“屎尿屁”的日子。

可是,當自己做了父母,心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立馬換上了一副小心翼翼的心態,一言一行都像是跟孩子說:“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此情此景正應了泰戈爾的散文詩裡有這段話:

“當我凝視你的臉蛋兒的時候,神秘之感淹沒了我,你這屬於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為了怕失掉你,我把你緊緊摟在胸前。是什麼魔術把這世界的寶貝引到我的手臂裡來呢?”

真正做了父母后,就會感受到孩子就是自己的珍寶,在自己心裡,孩子是重於生命的一切。

這個集美好於一身的“小糰子”落入自己的懷中,是上天的恩賜,是自己一生的榮幸。所以自己要加倍用心。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02 孩子哭鬧卻是很糾結的問題

小靜便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從大大咧咧到做了媽媽,就完全變了一副模樣,沒有做媽媽之前,聽見小嬰兒哭就覺得好煩人,成天莫名其妙哭哭鬧鬧個不停。

而這種思想到自己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女兒一出生,只要孩子哭了,小靜就心裡揪得難受,所以孩子一哭,她就會趕緊抱孩子,哄孩子,總之就是各種滿足孩子願望,好讓孩子不要再哭。

可這樣的行為在婆婆看來,那就是“慈母多敗兒”的做法,終於有一天,在小靜放下女兒的時候,婆婆忍無可忍說: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

雖然婆婆的話聽起來比較不是那麼順耳,但是說得也是為了從孩子考慮的位置。但是,對於小靜來說,也完全符合了一個母親的心態。

對於孩子的哭鬧到底該不該免疫呢?

“哭聲免疫法”源於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的育兒理念。

核心理念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寶寶。

這種方法也讓很多媽媽引以為傲,覺得這個方法切實可行,在自己的養育孩子的親身體驗中得到了明顯的效果。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03 “哭聲免疫法”的背後

可是 “哭聲免疫法”的背後卻是難以估計的後果:

孩子容易暴躁

約翰.華生用一種“無情的教養法”來引導大眾,可是自己的家庭卻是一團糟,在約翰.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記憶中,媽媽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Mariette本人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這是因為這種教養方法長期刺激的是孩子的下層大腦。導致孩子沒辦法整合大腦。用上層大腦來理智的思考問題。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把大腦想象成一座兩層小樓,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區位於交底的部分。他負責基本功能、與生俱來的反應和衝動,還有強烈的情感。”

“上層大腦則完全不同,它由大腦皮層各個部分構成,尤其是額頭後面的那部分,包括所謂的中部前額葉皮層。上層大腦進化程度更高,可以給你一個更加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不用思考想象和規劃。”

而“哭聲免疫法”正是在一步步刺激孩子的下層大腦,不斷地讓孩子恐懼、憤怒和暴躁,這樣孩子的上下層大腦就會越來越不協調,無法給自己的大腦建立起一個虛擬的心智階梯。

讓孩子離理智思考問題漸行漸遠,在之後的人生中,面對問題,都會是本能的衝動,暴躁的反應。有這樣經歷的孩子會更容易暴怒。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缺乏安全感

用“哭聲免疫法”能在當時收到明顯效果的父母,總是會因為眼前的平靜而沾沾自喜,可實際上,這個行為很符合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冰山理論”

這個比喻很形象,孩子暫時的乖巧只是很少的一點表現現象,而更多的行為和真實卻被隱藏在深處。就像“冰山”。

孩子在無休止的哭聲免疫中,接收到的不是他認可了這種方法,而是在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都無法滿足的時候,讓他感受到的是冷漠、絕望和偽裝。

可實際上,在他的內心裡,很沒有安全感。正如華生的大兒子雷納,雖然在華生看來,這是他成功的象徵,可雷納卻在成了精神分析家之後,無法拯救自己情感的那一片荒漠。

多次自殺並最終自殺身亡,留下的兩個孩子也是讓人很心痛,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著約翰.華生的救助才能過活。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成人會在哭泣後暈倒,這不是某個人的身體問題,而是一種呼吸性鹼中毒。

而放任孩子哭泣也會有這種現象,孩子大哭會排出大量的排出二氧化碳,會導致體內的大量的酸性物質排出,這個時候,孩子體內的酸鹼平衡就失調了,血液被鹼化。

氧分子不容易釋放,會導致腦組織缺氧而引起損害,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孩子會把自己哭的感覺喘不上來氣,還會有臉色發紫。有時候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04 為孩子計深遠,才是真的愛孩子

《戰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意思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就是會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好了。

所以,如果真心想為了孩子好,就放棄那種冷冰冰的教養模式,更理性地去養育孩子。更理性的去應對孩子的哭鬧:

1、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

孩子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大多數時候孩子的哭鬧都是有理由的,他只是試圖用哭聲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用這種更顯眼的方式,傾訴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對於哭鬧的孩子,父母的可以試著做個“好奇寶寶”,用觀察和探究的心態去解讀孩子的哭鬧,找出孩子的需求點,做出針對性地回應。

在回應的過程裡,可以灌輸給孩子學會等待的意識,比如孩子餓了,不用火急火燎的就直接喂進嘴裡,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親子互動,讓孩子循序漸進學會等待。

比如孩子在衝奶粉的過程裡哭鬧不止,可以互動式的互動一下,告訴孩子衝奶粉需要一段時間,可以先來聽個故事,或者和孩子親密的互動一下。

這樣循序漸進,孩子會慢慢懂得,任何事都是有它的規律存在,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2、整合上下腦

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他會用哭鬧來告訴父母他的需求,如果長時間的哭泣換不來回應的時候,孩子就會在這個過程裡,逐漸刺激上層大腦,產生一些本能的反應:比如冷漠、躲避、失望和憤怒等等。

然而在父母的理智引導下,上層大腦就會和下層大腦一起整體運轉,當這個虛擬的“心智樓梯”功能完善後,孩子就會養成一些很優秀的品質:

明智的決策

對身體和情緒的控制

自我認識

共情

道德

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陽光而正面發展的孩子,他也會有本能的真實衝動,但更會有上層大腦的思維模式,用理智控制自己,分析自己,用共情感同身受,也會合理的把握道德底線。

在生活中,父母要多試著:

換位思考,試著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處境,並且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進入思維模式

避開傳統“命令式”的語氣,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以暴制暴,本能的進行對抗。這樣循序漸進,就會充分調動和發展孩子的上層大腦,進入理性思維模式階段。

陪孩子運動

很多研究都表明身體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情緒也會發生改變。運動其實就是一個大腦的整合過程,所以孩子哭鬧的時候,也可以用運動的方式來釋放一些不良的情緒。

“孩子一哭就抱,以後有你好受的”“哭聲免疫法”真的好用嗎?


對於每對初次做父母的爸爸媽媽來說,對孩子都有一種“初來乍到,請多關注”的心理。

但是無論是不是新手,無論自己的養育方法合不合理。在這個不斷成長的為人父母的路上,一定要以愛為主軸,運用任何教養方法的時候,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深深的愛意。

今日話題:你會孩子一哭就抱嗎?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