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正確解讀《道德經》?

獨釣寒江雪130521946


我曾經在遇到過一位100歲的道教高人。

隨口請教了如何讀懂《道德經》。他給我說了三句話。實在是經典。

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道德經》不是簡單討論社會倫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而是面向宇宙討論道與德的。

第二:對於人類只需記住一句話: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幾乎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做到。

第三:不讀1000遍以上的道德經。不要談道與德。

我聽了後覺得真是經典。

我是自哲學,感謝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Waterkey


誠蒙邀請,不勝榮幸。我覺得《道德經》解釋得好的,其一,是西漢的嚴遵,著作名為《老子指歸》在此書的序言中是這樣介紹的:此書的思想特點是提出了一獨具特色的“天地起源論”,“天地所由,物類所以,道為之元,德為之始,神明為宗,太和為祖,道有深微,德有原薄,神有清濁……這種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著作中是比較獨特的,其基本觀點是老子“有生於無”的發揮,是中國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其二,是近代傳統文化的著名作者,蕭天石先生所著的《道德經聖解》,簡介中說:“本書為蕭天石先生一生最為不朽的名著,他在博覽百餘種《道德經》名家名注基礎上,匠心獨運,費時14年,而成此大專精力久之作,被譽為“契二千餘年來前人未契之心,啟二千餘年來前人未啟之謎”!並且“闡千聖不闡之心法,傳從來不傳之絕學”!其三,是清朝的黃元吉所著的《道德經註釋》,蕭天石認為:“黃元吉先生暢述玄秘,大露宗風,舉往聖之所不洩者洩之,盡往聖之所不傳者而傳之”。陳攖寧先生說:“道家南北兩派各走極端,而實行者背有困難,其勢不能普及。惟有陳希夷(陳摶)、邵康節(邵雍)一派,最便於學者。黃元吉先生所講,即是此派,黃元吉昔日教人,理與訣並重,學者先明其理,而後知其訣,與旁門小術不同,既知其訣,更能悟其理也”。本人學歷有限,我閱覽了上述三本書後的體會,僅供參考。


泛舟尚湖望虞山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人能告訴您,只有自己扮演老子自言自語對話,才能理解道德經。與老子神靈心授?。

只要看見誰說讀懂了道德經,都是廢話,若知一二也不可能,誰能說出,一,二,是什麼意思?別說知道啦,天大都吹不起來,還吹道,到氣吧。


馬振廷1


要理解道德經,首先我們要明白道德經描述的對象是什麼。

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道是指自然的規律,德是指治國的規律。可以說道德經講述的是關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最被認可的解釋是:可以用語言描述的道,不是永恆的道。但是,這樣的解釋,把第二個道字解釋為說道言道,很是牽強。立論就等於否定了道德經後文對道的描述,讓老子的哲學思想陷入了自相矛盾和不可知論。

正確解讀的關鍵在於對“可”的字的解釋。在《說文解字》這部最早的字典中“可,肯,許詞也”,“可”應理解為肯定、認可。

“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是:需要用其他客觀規律來證明的規律,不是最原始的、最終的規律。這是最接近原文又符合老子哲學思想的解釋。

“名可名,非常名”,需要用其他定義描述的定義,不是最終的定義。

還有一些經典的古語,也應該重新解釋。

子曰:人無信不知其可。這裡可字應解釋為認可。孔子是說:人不講誠信,不知道他信仰什麼。

子曰:民可,由使之;不可,使知之。應解釋為:人民有信仰,就不要干涉他們,沒有信仰,就要教育他們讓他們知道。以前的解釋說孔子要愚弄百姓,那簡直就是誣陷。孔子是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家,怎麼會愚弄人。


走自己的路8501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今譯為:

道是可以講述的,但不是尋常的道。

其意義是可以瞭解的,但不是尋常的意義。

無法解開的,是天地的開端;

可以解開的,是萬物的起源。

平常沒有興趣,去觀察它的奧妙。

卻常抱有興趣,去觀察它的外表。

這兩方面看起來相通,理解卻有不同。

相通就是玄機,玄機之後又有玄機,這是許多奧妙的門第。

老子《道德經》一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四句話從來沒有一致的講解,其意義至今不清。其原因是沒有把老子當時講《道德經》的具體情況考慮進去,當老子出玉門關時,把關的尹喜要求老子講《道德經》,否則不讓他出關。平時老子“述而不作”,這一點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講過。《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老,指老子;彭,指彭祖。這兩位古人都是述而不作的。“竊比我”是孔子自謙之詞。在關尹的要求下,老子只好講起來。所以開頭就說:“道是可以講的,但不是尋常的道;其意義是可以瞭解的,但不是尋常的意義。”為什麼這樣講?可以從《德經·下》的一段話中得到印證:“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意思是,天下對我的大道不理解,認為它和過去的一些道理不一樣或相悖逆。但是,也正因為它是大道,所以就不同於尋常的道,也一時難以被接受。假如和過去的尋常事理相似或相同,那樣早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從語言學角度看,古代語言的一個詞,有時可名可動。如“道”,既可以為名詞用,也可以為動詞用。“道可道”,前一個“道”是名詞,後一個“道”就是動詞。同樣,“名可名”,前一個“名”就是名詞,後一個“名”就是動詞。而後兩句中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正是進一步說明為什麼“道可道”、“名可名”,因為“名者,明也”。就是“天地之始”無法瞭解。萬物之源,卻是可以探討的。進一步說,天地之始一宇宙的生成,之所以無法瞭解,是因為那時還沒有生命的發生,因此此種事物並不會存在於人類集體記憶之中。而生命的發生,卻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如現在關於人類起源的學說,就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萬物皆祖於龍”,因而把龍視為始祖,自謂為“龍的傳人”。而按達爾文的“進化論”,則認為人類是從古猿變成的。但是,如果進一步再間:那古猿又是從哪裡來的?可能只會再回到“恐龍世界”中去尋找答案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段話,在湖南長沙出土的漢代帛書裡寫為“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首先,老子的道是大道,怎麼不是“恆道”呢?老子說:“天不變,道亦不變。”其次,有人說把“常”改成“恆”,是避諱漢文帝劉恆之名,但如此避諱,則應把“恆”改為“常”,而不是相反。根據1973年《考古》(第一期)雜誌介紹,馬王堆之漢基為第三代長沙王丞相利倉之妻所葬,時間為西漢前期,應比劉恆年代早。因此與劉恆無關。但可能和呂后當政有關。西漢初年,重黃、老之術,呂后當政,是為“變天”,自然和“恆道”不同,改為“非恆道”給呂后當權服務。而其後的漢文帝則為劉恆,自然又不是“非恆道”了。這件事也說明“變天”思想與“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鬥爭一直存在著。


媧皇遺石


關於道德經,我一直在讀,看了大家的回答,感到有點鬱悶,這裡,我也說點自己的領會,一家之言,多指教。

先說說,道德經是老子名著,這個大家都知道。不過我看了很多的回答,發現大家看的多是三國魏王弼的解釋本。在馬王堆老子五千言出土前,讀這個無可厚非。可是現在網上可以很方便的查到馬王堆的原本了,請不要再讀道德經了,可以把他作為一個註釋來讀。

舉個小例子,大器晚成,原版上寫的是大器免成。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大器免成的意思我試著為大家解讀一下。道德經裡有句話,物刑之,而器成之。我舉玉器為例,意思就是一塊玉石,需要用刀雕刻之後才能成為藝術品。玉不琢,不成器即出於此。大器免成的意思,最頂級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的不需要動刀的原始形態。

再舉一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後來改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之所惡,故幾與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

這段話的意思,道德修養有成的人做事象水一樣,對所有人和事物都有幫助。同時自身也達到靜的境界,從來都是站在人們認為最吃虧,最難受,最艱苦的位置而甘之若素,所以已經很接近道的境界了。一個人可以做到居住在風水好的地方,心胸善良而又寬闊如淵,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做官能善於治理國家,做事眾人稱之曰能,答應別人的一定能做到。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些,雖然還沒理解靜的境界,也沒什麼可憂慮的了。如果把靜,改成不爭,試試。

例子還有很多,老子五千言微言大義,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篇幅有限,老子五千言完整的解釋一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完的,其中很多篇幅我還沒有理解。無論做人,做事,治國,修身,兵家,醫學等都可以在道德經中得到啟發。


堇行小築


1、首先要學好《易經》,易經成書早於道德經,老子肯定學過,易經講了“一畫開天"以及"一"以後的規律,《道德經》探究"一畫開天"以前的規律,帝象之先的規律,所以這二本經肯定有一定的內在聯繫。2、瞭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儒、墨、道、法的各家思想。3、結合道教的《清淨經》及《南華真經》及佛教經典等內容。4丶參照王弼注及河上公章句,以便了解古人的理解全。5、參考當代名家的解釋。6、學習《說文解字》相關解釋。7、參考多個版本,《甲乙本》及其他版本,發現起碼有700多處不同的地方。8、道為本,德為用。道講宇宙本體及其規律,無名、無相、看不見、摸不到,但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德為道在人上的體現,在萬物上的體現,可瞭解道的一部分。9、理解《道德經》要時刻對照道的特徵、特性去理解這本經的內涵。IO丶結合自己的感悟。所以我想現代人學習《道德經》應該是個大工程。這也是我自己學習這本經的方法總結,以供參考。


卮山


我這個人說話從來不會彎彎繞。所謂的道,說白了就是路,就是線,經也是線,緯也是線。說破天,道破地,就是走什麼路線的問題……。德還用得著我解釋麼…………嘿嘿


田間壹壬


道德經、太極、時空隧道、蟲洞(黑洞、白 洞、空洞)的聯繫

時空隧道:是從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到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的通道,是一種當前歐美科學界熱衷探索的超自然現象。眾人理解的時空隧道是可以回到過去穿梭未來的一種神秘力量!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具有極其強大的引力場,以致任何東西,甚至連光都不能從中逃逸,成為宇宙中一個吞食物質和能量的“陷阱”

白洞:與黑洞性質剛相反的另一種特殊天體。它拒絕任何外來物質進入它的內部,而只允許它裡面的物質和能量向外輻射出去。因此,白洞可以說是宇宙中一個發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

空洞:是宇宙中相對的質量“空白”區域,在這個空白區域內,幾乎完全沒有星系存在。觀察表明,宇宙確有這樣大大小小的空洞。

第一章

道可道(時空隧道也是可以走的道路)

非常道(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路)

名可名(時空隧道是可以明確定義的名)

非常名(不是人們經常用的的名子)

無名天地之始(天地在開始時並無名稱),

有名萬物之母(名只是為了萬物的歸屬)。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時空隧道不出現時觀察研究很奇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時空隧道出現時就觀察它的大小、範圍)

兩者同出異名(時空隧道的兩端。一端叫白洞,一端叫黑洞)

同謂玄之又玄(黑白二洞中有無數的空洞)

眾妙之門(它是穿越時空的不二法門)

第六章

穀神不死(長生不死)

是謂玄牝 (稱為太極)

玄牝之門(太極有二門,陽門叫白洞,陰門叫黑洞)

是謂天地根(天地都是黑白二洞化生岀來)

綿綿若存(黑白二洞宇廟能量吸收、發射強大永存)

用之不勤(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太極圖中黑點就是黑洞也就是時空隧道的入口。

太極圖中白點就是白洞也就是時空隧道的出口。

時空隧道中還存在大大小小無數的空洞。進入黑洞後選擇不同的空洞就會到達不同時空與平行空間。找到白洞就能回到現實世界。中國的老祖宗確實厲害👍


蕭專二


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就有區別,這不是運動會,沒有誰敢說他就是裁判,是評委。正確的標準是什麼?我不敢說誰的解答就是正確或不正確。解讀《道德經》從古至今,竹簡的,紙質的,刻印地點遍佈各地。以誰的為準,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解讀。都是靠各人自己去悟。至少我見過三十多種刊印的關於解釋《道德經》的書和文章。都有出入,就連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人士也有人把《道德經》用於他們講經體會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