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马长史


二战后期,美国人发现日本军队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没有什么重伤员。难道日本士兵因为身体素质好,不会受到严重创伤吗?事实肯定并非如此。日本在二战时期对待自己伤员的方式,至今让不少日军老兵不寒而栗,想想就害怕。



在日军刚刚发起侵略那几年,由于在战场上有优势,自身物资比较充足,日军对待自己伤员基本上都会全力救援,一些重伤的士兵甚至会专门送回日本医治,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还是很人性化的,另一方面,日军担心对待伤员的态度会影响到士气。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日本物资的极度匮乏,日军对待伤员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日军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那就是大幅减少了战场上的医疗队伍,甚至很少在前线建立救护所,连后方的野战医院也没有。日本军队就是在这样没有医疗保障的条件下作战的,许多日军受的伤本来不严重,但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日本士兵受了轻伤,还可以走动,可以接受简单的治疗,之后继续参加战斗。而那些伤势比较严重,失去行动能力的日本兵,日军就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了,他们处理的方式很简单,又很残忍。

第一是将他们随意抛弃在战场上,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看上去毫无人性,但这其实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日军撤退后,赶来的美国军队或中国军队对受伤的日军基本都会给予救治,很多日本老兵竟然是美国或中国军队救活的。

第二就是直接弄死。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当年的日军会对自己的士兵这样做。对一些受伤严重,但还不致死的士兵,日军甚至会开枪结束他们的生命,或者往受伤士兵的身体内打空气针,导致士兵猝死。或者很简单就四个字:切腹自尽,美其名曰是为了武士道精神,很多日本士兵真的会拿起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就算受伤的日本兵幸运地来到了临时医院,等待他们的也不一定是好事。二战后期,由于日军节节败退,临时医院很可能会被占领。在占领之前,临时医院就会执行所谓的“撤退计划”,将医院内的伤员全部杀掉,或者留给伤员一些手榴弹,命令他们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许多日本老兵后来都出书来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而日军在后来的审判中还进行了辩解,称将伤员杀死是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机动性,不占用部队的资源,同时防止伤员们泄露情报。实际上,那些珍贵的医疗用品往往都用在了日军的重要军官的身上。


至始至終947


日军野战主力第11军的次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中将,这个家伙也是杀害张自忠将军的元凶,而他被解职的理由是:上高战役中让战死士兵曝尸荒野和遗弃重伤员,然后才来了阿南惟几。这番免职虽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军在作战时比较重视战死和战伤者的作风是明显的,远不是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



(阿南惟几)

日军士兵在战场毙命后,如果拥有战场控制权,则一定将尸体集中火化;如果战事激烈胶着,则同伴会砍下战死者的一只手掌带回去;如果是战败后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带走。日军的野战师团都配备不止一个的野战医院,常备师团一般都有两到四个,同时还有一个“病院输送队”,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担架连,专门用来抬运重伤员的。

上高惨败,后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率部突围,逃到南昌郊区时伤员队伍长达数公里,并且师团的行军序列居然是:师团司令部、辎重部队、步兵联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和后卫部队,由此遭到专程赶来协调作战的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的痛斥,少将敢骂中将,其一是参谋系统独立,其二便是大贺茂做的太丢人了,这老鬼子没话说。



(园部和一郎)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大败而逃,穷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对待重伤员确实比较残忍,一方面是溃退中的部队无力携行,会成为逃跑时的累赘;一方面是不想让重伤员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成为俘虏,否则对方拍照宣传起来(这事重庆政府很在行),影响“皇军”的形象。

此役收官阶段的3月28日,第74军58师追上了日军一个野战医院,负责护卫的是一个野炮兵第8中队100来人,大队长六角少佐急电师团部给与增援,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师团司令部靠拢”!这个意思就是连医院的200多轻重伤员一并放弃了,最终全部被张灵甫率部扑杀。

这是逃不掉了全体“玉碎”,如果是预做准备的跑路,日军通常是这样干的:台儿庄战役濑谷支队发现被汤恩伯反包围后,日军毁掉一切带不走的车辆辎重,濑谷启同时派遣一名中佐参谋带上十几名士兵前往野战医院,对重伤员们先鞠躬后发言“部队奉命转进,诸君为大日本帝国献身,自当铭记”,然后士兵给伤员们发放手榴弹,谁想不死都不行,日本这个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归日军所有,同时日军的战地医疗专业程度、医术水平和药品供应都远超国军,所以日军重伤员的死亡率并不高。反倒是国军经常在败退时丢弃伤员,虽然中国人没有杀死自己重伤员的习惯,可他们仍然会被搜索战场的日军残忍的用刺刀捅死,这也是八年抗战里国军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原因之一。



(日军转运伤员)

因此不要象某些网文那样过分渲染日军对本方伤员的毫无人性,能够救治过来的重伤员,那是他们继续杀人的工具,轻易不会放弃的。湘西会战最后时段,日军第116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给泷寺联队发电,指示该部抓紧突围:“目前除杀出血路外,别无他策,为便于突破,将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并携带可能随行的伤病员,准备突破前进”。

言外之意,重伤员别带了,也当“不必要的物品”处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是鬼子们末日的做法。


度度狼gg


二战期间,日军作为轴心国在亚洲战场的主力,开始了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入侵,其规模之大,战力之强堪称“倾国之力”。经统计,日军在二战作战期间伤亡人数达到185万。

二战初期,由于日军快速推进以及遭遇的国军抵抗非常微弱,日军的伤亡率很低,医疗资源很是充足的当时日军士兵受伤都能受到很好的照顾。

然而等到战争的深入,日军陷入了中国战场这个泥潭,日军的医疗措施也在急剧下降。即便是受伤日军能够安全地扯到野战医院,然而在医疗匮乏的时期,受伤的日军士兵也得不到精心治疗,有时甚至会被注射“空气针”致死。

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对待伤兵更加疯狂,简直就是视为累赘。

举个例子为例,1944年6月日军对衡阳发起进攻却遭遇惨败,当时进攻之前,日军曾夸下海口,扬言三天之内拿下衡阳,于是整个部队就此断了三天的粮食。

当进攻失败以后,日军粮食不继,衡阳会战历史47天,国军伤亡1万余人,日军死亡两万余人,6万余人受伤。当时日军的野战医院根本就治不了如此多的伤病。

日军133联队本部士兵田所满雄曾经回忆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所谓的野战医院床铺,仅仅是土房上的门板上铺一层干草,到处都挤满了士兵,随着伤员的大量增加,医院变得更加可怕”。

是阿维啊


重伤员的处理,历来都是很麻烦的。如果是在战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以后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但是如果是在突然的行进中与敌人遭遇,或者是被对手打垮,就经常会出现来不及转运伤员就匆忙撤走的情况,这些重伤员就会成为对手的俘虏,或者是被敌人直接杀死。

比如淞沪会战中,初期展现比较稳定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将重伤员后送到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不过当时国军的野战医院救治水平有限,所以大部分重伤员最后的结果都是死了。只有比较高级的军官才能在负伤之后被尽快后送到后方比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才能存活下来。淞沪会战中受伤的高级军官,主要是在外国教会在上海办的医院里进行救治。

我军从苏区到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如果是在有稳固后方根据地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大部分重伤员都可以及时后送到后方进行救治的,尤其是重要的干部,都能够得到尽可能的救治,虽然条件有限,但都会尽力救治,比如粟裕多次负伤,就都通过在后方救治活下来了。这也是战士们普遍不太愿意脱离根据地进行无后方作战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后方,所以一旦负伤,尤其是重伤之后,往往只能就地安置在群众家中,这就意味着从此脱离了革命队伍,而在敌人打过来之后,也很容易被搜捕出来加以杀害。

1948年粟裕在对中央渡江南进的命令“斗胆直陈”的时候算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跃进到江南之后,是无后方作战,所以每次战斗中的轻重伤员都只能就地安置,而无法带走,就会造成部队的绝对减员,这种减员就很可惜。之前粟裕在抗战后期率部在莫干山一带作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情况。所以,粟裕认为与其脱离解放区进行无后方作战,不如在江北作战划算,因为在江北打大仗,我军伤亡一个人,至少可以消灭敌人三个人。

长征时这种情况就尤其严重,因为是脱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所以完全是无后方作战,每次战斗减员中的轻重伤员,如果无法自己行动,就只能就地安置,从而造成大量的战斗减员。所以,几乎红军沿途经历过作战的地方,都安置了一些伤员。我曾经有个同事的爷爷是老红军,是湖南人,但是却在贵州遵义生活,就是跟着长征的队伍到了遵义,作战时负伤,就地安置后就脱离了队伍,伤愈后就在当地一直生活,也没有回到湖南去。

在长征中过草地的时候,一军团有一个部队在后面担任后卫,同时也要负责收容前面掉队的伤病员。但因为过草地的时候条件非常困难,衣食无着,食物尤其紧张,也缺乏医药,而一个重伤员至少需要两个战士来抬,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因此,一军团的几个干部曾经自作主张,杀掉了几个重伤员。这件事也是后来一军团干部与三军团干部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军在抗战时期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时间还来得及,就会尽可能带走伤病员,后送到后方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不仅如此,日军还会尽可能的将阵亡军官和士兵的耳朵、手指割下带走,将尸体集中起来焚烧或者掩埋,然后再撤退。但在战败的情况下,仓皇退走的时候,也同样来不及带走重伤员,只能就地处理,其实也就是直接烧死或者杀死。比如常德会战之后,国军追击时就发现过一股日军小部队将几十个重伤员集中在一间房子里,准备烧死,刚好国军打过来了,日军仓皇退走,国军就将这些日军伤员救下来了。

抗战后期,因为日本兵源紧张,大量征发普通老百姓参战,所以老百姓的厌战情绪是比较重的,战斗力和战斗素养也都比不上那些抗战初期的老鬼子。同样,在战争初期,因为日军作战比较顺利,所以遗弃重伤员的情况不太多,而到了后期,日军战斗力和战斗素养都严重下降了,撤退的时候纪律也比较差,遗弃重伤员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至少是比战争初期要多了很多。这也是后来一部分日军老兵反战的原因。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很快就发现志愿军纪律很好,而且确实是优待俘虏。所以,美军在被志愿军击退,被迫撤退的时候,如果来不及带走伤员,就会主动把伤员从原本隐蔽的地方抬出来,放在大路边比较显眼的地方,主动送给志愿军,让志愿军去救治。李奇微的回忆录也承认,在对待战俘和美军伤员方面,志愿军做得非常好,而且志愿军经常自己节约口粮,来给战俘和被俘的伤员吃。


萧武


提前日本,中国人必定是咬牙切齿,一句“小日本”就能看出来!就这么个小国,挑起多少战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日本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是狠,尤其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比如重伤的士兵。二战,剖腹自尽,就地解决,空气针,寒了多少士兵的心!



二战,从1939.9.1到1945.9.2,这是爆发,之前还有准备工作。甲午战争是试探,侵华战争是准备,没想到中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骨头没啃到,还惹了一身的骚!而日本野心还不小,一个中国不够,还打起了美国的注意,没想到,大佬就是大佬,一颗原子弹就够日本人好好喝一壶了!

从1931年的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士兵的人生就两种,受伤和痊愈,要是不幸运,就挂了,人生结束!在战争中,随着日本的处境,受伤的士兵的待遇也在变化。



日本嚣张(1939-1941)

二战是由日本,意大利,德国带头挑起的。作为挑事人,当然是理直气壮,有资本的。再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战争刚开始时物资最丰盛,一切都是最顶级的。这时候的士兵就是国宝级别的。一点小伤也要精心治疗,一点点的后遗症都不能有。这时候一人得道成仙,全家鸡犬升天!


大佬发怒(1942)

这年是决定反法西斯命运的一年,大佬美国不再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日本不自量力去偷袭了美国。大佬怒了,我不惹你,也不支持你,我有错吗?既然你要太岁头上动土,那别怪我,大佬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年,日本受伤士兵的待遇从国宝级变成了一般级别的,小伤就忍着,别矫情!

日本下坡路(1943-1945)

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带头的反法西斯开始大反攻,大佬发怒的后果很严重。日本开始节节败退。重伤士兵的悲惨人生开始了。日本长期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祸害了他们!战场重伤了,抢救不划算了,就地解决,毕竟死人不会泄露秘密,还不会连累行军速度。

不是用子弹,毕竟子弹珍贵着呢。武士刀或者刺刀就是他们的归宿,剖腹自尽或者战友解决。剖腹自尽不可能立刻死去,脏器会被切断,流出肚子,大出血,失血过多死亡!

这时候的医生也充当了刽子手,给重伤员注射空气针,让他空气栓塞死亡。临死前病人会剧烈的垂死挣扎,苦痛的死去!

还有回不去的士兵,会一把大火烧了,骨灰魂归故里。活人也可能被扔进火里,活活烧死。

这样做,就是个路人也会心寒,何况是为国家卖命的人!


斯幽说历史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在这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日本先后在中国投入的兵力多达200万人,这还不包括朝鲜战场和印缅战场上的日军。

然后,让人惊奇的是,在整个抗战期间,除去最后日军主动投降而被俘虏的,八路军仅俘虏日军六千多人,国军俘虏日军不足三千人,即便是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俘虏的日本士兵相对于欧洲战场也是少之又少。比如在冲绳岛战役中,10万日军最后只有七千人被俘虏。

那么,问题就来了,日本被俘虏的士兵为什么这么少呢?要说这一场战争下来,至少应该出现很多重病伤员,而按理说这些伤员是最容易被俘虏的,但为何却很少见到他们被俘虏呢?

其实,这个主要是源于日本对待伤员的政策,让伤员们宁可选择战死沙场,也不愿意苟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正常情况下,军队里面都会有专门的医护兵随行到前线,专门负责现场救治受伤的士兵。

但是,日本的军队中,却没有救死扶伤的医护兵随行到前线,到前线的只有负责基础医疗救护工作的卫生兵,医护兵那都是呆在战地医院里面。

日本的这些卫生兵,通常只配有少量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当然,这还是争对物资充裕的部队,要是物资匮乏的部队,卫生兵手上仅有几条绷带和几卷药棉,连麻药都没有,所以他们只能提供简单的伤口清洗与包扎工作,轻伤员还凑合,重伤员就只能后送到野战医疗所。

但问题是,这些重伤员只能得等到战斗结束后才送,因为日本指挥官大都只注重战果,不在意个人生死,所以他们是不会考虑在作战时间分出宝贵兵力去送伤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重病伤员就只能坐等死亡。



当然,心狠手辣的日本通常不会让这些重伤员坐等死亡的,他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重伤士兵的最大价值,所以一直以来,日本高层都极力在军队中宣扬,重伤员要么与敌人同归于尽,要么自杀以解脱自己,避免拖累部队。

如果士兵选择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天皇献身,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反之,如果这名重伤员拒绝自杀或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话,那么他就会被看作是胆小的人,是一种耻辱,是对天皇的背叛,所以他的战友,是有必要将这样的叛徒给一枪杀掉的。

换句话说,因为日本的政策规定,医护兵不上前线,只有卫生兵上前线,于是导致很多重伤士兵无法得到救治,这个时候又因为日本鼓吹的为天皇献身,这些重伤士兵要么选择光荣的自杀或与敌人同归于尽,要么就是可耻的被自己的同伴给一枪杀死,没有其他活路。



对此,很多人肯定好奇,日本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日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战争资源。

因为日本是个小国,资源有限,而美国后期又对日本进行封锁,日本的每一颗子弹都要节约用,更不要说粮食和医疗物资,所以不可能对每个士兵都照顾,他只能照顾那些还能发挥价值的士兵。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重伤士兵来说,他们即便活下来,恐怕也不能再上战场杀敌,但却还需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和资本,所以对于日本高层来说,还不如让他们发挥余热,与敌人同归于尽,消耗掉敌人的有生力量;或者自杀,把物资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客观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日本想要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让自己的敌人遭受到大的损失,这个政策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被证明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但对于这些日本士兵来说,确实是非常的残忍。

但是,要说这会让日本老兵们寒心,那可就远远谈不上,因为日本的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被严重洗脑的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对于他们而言,为日本天皇献身,为战争而亡,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幸,又怎么会寒心呢?他们要是寒心,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日本士兵。


我是赵帅锅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我们在看战争类影视剧时经常会被这样一幕揪心、落眼泪:同行战士被敌人打伤以后,不管情况多么危急,战友们都会想方设法将其带回来,甚至有的时候为救战友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就是在战争上生死与共、拼死杀敌的浓浓战友情。在二战中,欧美各国对待伤兵较为人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抛弃伤兵。那么,日军如何对待伤兵呢?

  据日本老兵含泪回忆,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准备充足,打起仗来也比较轻松。所以,对待那些重伤的士兵,日本也会尽力救治。但等到战争后期,日本储备的物资越来越少,再加上美国的海上封锁,导致日本物资匮乏,不仅需要节省武器装备,还需要节约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重伤的士兵就是部队的累赘,不仅需要分出人力去照顾,还会浪费部队的粮食,所以,面对这些重伤员,很多部队都一枪将其解决。

  这些伤兵在负伤后知道自己活不成,也有引爆手榴弹自尽的,也有让队员帮他剖腹自杀,死前还要喊一句“天皇万岁”!

  日本的军医不会治病,只会干两件事,一件是细菌实验,一件是打“空气针”。伤员如果去医院更惨,还不如让队友帮自己解决了。

  日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节约战争资源:日本是个小国,资源有限,而美国后期又对日本进行封锁,日本的每一颗子弹都要节约用,更不要说粮食了,伤员不能走路,还要消耗人力、物力资本,所以必须解决掉。


历史的影像


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不论是多么厉害的队伍,都无法避免伤亡。而且,越是大型的作战,重伤人员就会更加多一些。但让人不解的是,二战中的日本却似乎是一个例外,他们作战多年,深入亚洲战场,损失惨重,可统计中重伤的人员却是最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看一下真正的原因吧,估计很多人会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为什么日军在二战时重伤员那么少?知道了这个原因,相信你也不会甘当重伤员

回顾二战时的日本,当时日军在冲绳岛战役时,派出了十万士兵,可最后被俘虏的只有七千人,剩下的几乎都死掉了。

这时就有人问了:日军除了战死,就不会有伤员吗?一语中的,真的不会有太多伤员,就算有也是一些并不严重的伤员。因为那些重伤的士兵,一旦知道自己伤的严重,就会进行自杀。或者有人不想死,但也同样会被队伍单方面对外宣布死亡。

日军重伤员少,理由就是这么浅显:国家或者队伍不承担重症伤员的治疗与疗养。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重伤员不得不被自己的队伍抛弃,甚至是直接对其进行补刀操作。

不敢相信,不能接受是吗?但事实就是如此。据一位叫山川种雄的日军回忆:因为当时公务员太多了,那些人被送进医院也得不到治疗,医生、药物都不够,有的伤员因为得不到治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伤口上生出蛆虫来。

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日军在前线轻伤时,反而有卫生兵来治疗,敷药。因为他们简单包扎之后,还要继续投入战斗。但那些重伤员被送到后方医院的则不同,他们要恢复起来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要消耗的物资非常多。出于减少消耗的目的,所以后方日军医院就算进行诊断,也不会进行积极的治疗,任重伤员自生自灭。

不但如此,日军可能还会为了减少伤员的堆积,从而自己动手来处理重症伤员。比如打空气针,据说就有日本士兵亲眼见证过被送进重症室的伤员们,手上扎着输液针,但药瓶里却什么都没有的情况。

想来日军自己都很清楚己方对于重症伤员的操作方法吧,所以他们有的在手里有枪的情况下,或者有刀的情况下,直接就地便解决了自己,再不必受那么多罪了。

据说有的伤员不忍下手自杀,于是就会被部队监督进行枪毙。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人们都以为日军剖腹自杀是出于武士道精神。但真实的原因并不是如此,而是队伍为了节约子弹,只提供刀给他们。出于无奈,这些人便只能用武士道精神来自我美化,从而舍身成“仁”了。

日军所谓的武士道献身精神,就是精神信念作祟,因为受重伤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肯定有的人表示不服,说日军确实是受武士道精神熏陶的民族,他们剖腹是一种传统。没错,剖腹是一种传统,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精神的,毕竟自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日军本身组织起来上战场的队伍,特别是二战后期输送的人员,实际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在未开战之前,就过着农耕、工业、教学、经商等各类普通的生活。但因为战争的需要,他们被组织起来,大量输出国外。

在这个基础上,日军方面为保证战斗力,就会给他们灌输很多所谓的对天皇效忠,武士道精神等内容,进行洗脑式快速培训。在这样的培训下,一部分士兵真的会对武士道精神进行终极追随。但那些重伤的伤员们呢?其实他们里面很多人是不想死的,但队伍了为防止被拖累,便对外宣布其死亡,从而让其自行了断。这时,他们便被赋予了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也许在战争的最初,日本方面不会那么无情、干脆地处理重症伤员。但随着重症伤员越来越多,随着消耗越来越多,随着物资越来越紧张,他们不得不从根本上减少对物资的“浪费”。

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战争中一个士兵受了伤,幸运的会有战友帮你一起走出战场,从而进行治疗。但如果不幸,没有人管你,那你就有可能成为俘虏。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便会让你怀抱着手榴弹、地雷等武器等着与敌人同归于尽。

如此情形之下,你觉得日军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重症伤员吗?由此是不是可以看出一个事实:日本看重的只是结果,并不在意过程。

当重症的伤员了解到这样的现实之后,他们都会本着之前被洗脑过的思维来考虑:我不能拖累部队,要战斗就必须有牺牲,要坚决效忠天皇。于是,直接剖腹死去就是最理想的做法。

只不过随着战斗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人明白了这种战争的无意义性质,于是就不想再剖腹自杀了。这时日军方面就有了监督管理人员,他们只能浪费一颗子弹,亲自送这些重伤员离开世界。

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在哪里?不过是因为无望之后的无奈选择而已,作为身处异国的独立个体,他们必须服从组织,就是这么简单。

有种疯狂叫日军,宁肯死也要坚信自己会“胜利”,大日本帝国是他们的终极信仰

相信了解了这样的现实,感性的人又产生了如此感慨:那些日本士兵知道这样的现实后,得对自己的国家多么失望,多么寒心呀。

好吧,我不好意思地打破你这种臆想:日军真的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失望也不是因为对国家失望,只是对不能侵略别国成功而失望。至于寒心,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他们早在上战场之前,就已经洗过脑了:日本军人必须是拥有坚定信念,守护大日本帝国主义的士兵。

不相信是吗?之前就看过一个采访,当时受访问的是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日本老兵,问他有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时,他只说了这样几个字:如有开战,随时上前线。

这就是日本当时被洗脑成功的士兵,死对他们而言是不幸的,但这不幸不会是自己国家给予的,而是被侵略的国家太强大造成的。为什么很多人说二战时的日军变态,就是因为这种不合逻辑的思维。

我们反观一下当年我国与日本的对抗结果,据相关统计证明,在十多年的抗战时间里,我党与国民党共同抓获的日军俘虏竟然不足一万。

这绝对不是枉言,因为不只是亚洲战场如此,当年与美军对抗的日军同样如此,而且被俘人员更少。不是抓不住他们,是因为他们会为了成全队伍,最终用死来解决自己。

众所周知,战争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那就是不准对医护人员进行射击。这是《日内瓦公约》中明文标出的条例,但日本从不践行,相反他们甚至会专门对有鲜明医护标志的士兵进行打击,认为这才是最快解决对方战斗力的方法。

特别是在与美军的对抗过程中,日军的这种做法深深刺激了很多美军的心理,直接认为他们思维不正常。但日军不在乎呀,他们到后来自己的队伍甚至根本就不配医务兵了,没有药品,没有物资,轻伤忍着,重伤直接枪毙。

因为他们信奉“死亡本就是精神的胜利”,这样的思维是不是变态?这样的士兵,如何会为着死亡而寒心呢?

由此可见,日军的思维注定了他们对待战争的认知。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不过是一种说辞,他们内心更坚定的信念是爱大日本帝国主义。既然如此,死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去死也就无所谓了,反正就是死,只要是为了国家,他们便认为了,而这也正是日军最恐怖的地方。

参考资料:《解析日本武士道 “ 死的觉悟 ”》 等


汗青正浩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我们知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流血牺牲。在战场上,士兵作战不外乎受伤和死亡两种情况。所以,在战场上,大多数战友情胜似亲情,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尤其是对受伤的战友,互相扶持、帮忙,有些战斗中,甚至会出现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友而牺牲的壮举等等。这一幕幕炮火纷飞、前赴后继的镜头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可以说,在战争中,大多数国家是积极抢救受伤士兵,并妥善安置的,但在二战时,针对重伤士兵,日本却出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做法,每一个日军老兵回想起来,就感到心寒。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纳粹国家之一,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战争初期,由于日本的充分准备,再加上优良的武器装备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我们中国战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那些时候,他们的军队也会有伤兵,但不是很多,他们会组织积极的救援,对重伤的士兵甚至会送回国内抢救治疗。受伤的士兵回到本国内也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会很荣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为圣战受伤的。这也是我们很少看到日本军队有伤员的原因。

但等到战争后期,随着侵略战线的拉长,日本储备的物资越来越少,再加上偷袭珍珠港,把强大的美国拉入战争,由于美国的海上封锁,导致日本物资匮乏,不仅需要节省武器装备,还需要节约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重伤的士兵就是部队的累赘,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丧心病狂之举,这也是在二战时,日军几乎是看不到重伤士兵的原因。日本军队处理重伤士兵,有哪些丧心病狂之举?

一是遗弃受重伤的士兵。让他们直接遗留在战场之上,自生自灭。这些被遗弃的重伤士兵,要么是自己引爆手榴弹自杀,要么是等待清扫战场的敌军,与之同归于尽,要么是选择投降,成为俘虏,等待敌军救治。

二是自己人直接射杀这些受伤的士兵,在战场上凡是负伤不能走路的,们大多都是会被自己人补上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战争初期是用枪来杀掉这些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节省资源,不浪费子弹,日本士兵就选择了用刀来杀死重伤员,一刀杀不死就多下几刀,非常残忍。

三是逼迫重伤员自杀。在战争后期,日本军队战况激烈,为了防止这些重伤员成为俘虏,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泄露出去,就由士兵用枪对着受伤的士兵,逼迫他们自杀,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意自杀或者自杀后没有立即死亡,那么这些人就用刺刀进行第二次杀害,直到受伤的人死亡为止。

四是鼓励重伤士兵剖腹自杀。由于日本人自小受武士道精神和皇权思想的荼毒,他们认为剖腹自杀,是他们最为崇拜的一种自杀方式。他们会让受重伤的成员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进行剖腹礼,为天皇尽忠。若伤员不肯或者因伤势问题无法完成剖腹礼的话,他们会亲自动手杀死自己人。

五是他们会把伤兵当成军粮。例如在瓜岛战役中幸存下来的日军老兵回忆,但是的战场上,由于美军的封锁,他们的补给被美军切断后,躲在密林的日军陷入了极度的饥饿,为了活命,在岛上竟然吃“尸体”,也就是受重伤士兵。

六是军医以救治为名打空气针,结束重伤士兵的生命。受了重伤不能战斗或者行走时,这些人就会成为队伍的负担,回来之后军医也会采取措施,来尽快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日本军医处决受伤士兵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注射空气,受伤士兵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军医注入大量空气后,体内的血液和空气会混合在一起形成血液泡沫,肺动脉将被阻塞,心率将越来越低,很快发生猝死。这种方法见效极快,伤兵在短时间里就会猝死,真是一种残酷的手段。

比如1945年8月,当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时,在中国东北的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在带着2000多名受伤士兵和医务人员逃到牡丹江后,院长拿出东方刀,强迫其他人跳进河里自杀。 日本陆军院长直接让人给受伤比较严重的士兵,注射空气针,让他们尽快死去。

日军之所以会如此灭绝人性,对待重伤士兵,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节约资源。兵占用军队资源,医疗和照顾伤员需要人力物力。二是伤兵行动不便,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机动性额战斗;三是避免泄露情报,死人永远不会泄密,把伤兵处死,就不会被敌军俘虏,也不会泄密。四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和举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认为杀掉重伤士兵或者自杀,他们是为天皇而战,是荣耀的。

但不管怎么样,日军如此“变态”对待重伤士兵,这种做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令人心寒。俗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正是日本人的这种近乎灭绝人性的疯狂之举,才会让自己彻底失败,并自食苦果,尝到了两颗原子弹的味道。




葛大小姐


日本老兵会心寒?那肯定不会,日本兵中“军国思想”的毒太深,已失去了人性。不过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伤兵的下场是很悲惨的。


日军医疗体系里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前三类是不上前线的。医护兵基本只会一些简单护理,只能救治一些轻伤员,重伤员则要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治疗。

日军一个中队181人,其中就有4个医护兵。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伤亡较少,医疗物资很充裕,运气好还能得到日本妇女的“慰问”,所以那个阶段的伤兵能得到很好的护理。

随着抗日战争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伤兵的待遇就开始极速下降。这个阶段,随着前方伤亡的加大,日军的医疗物资日趋紧张,日军高层开始不太关注重伤兵了。

所以在战场受了重伤的士兵,能不能获救只能靠战友情了,有关系好的救了你,那就是你好命。由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拒绝当俘虏,所以没人救的重伤员就只能选择自杀或寻求其他士兵帮助了。


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日军兵力不足,医疗物资开始匮乏。这个阶段没兵力护送、照顾伤员,也没药,所以就没有医治重伤兵一说了。而且大多都是新兵,战友情就无从讲了。

这个阶段对重伤员有几个处理办法。在战地医院,医生变成了屠夫,对伤势很重的伤员直接打空气针,死法虽然很痛苦,但不花一毛钱。

对于前线的来说,如果战事不紧张,一般会让重伤员剖腹自尽,下不了手的就让其他士兵帮助,不过这个时候,享受子弹的“待遇”是没有了,因为物资缺乏,所以基本靠刀解决,如果碰到刀法不利索的,伤兵就很痛苦了。


如果碰到战事紧张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日军都有魂归故里的习俗。所以日军死亡后,尸体都会被焚烧,然后将骨灰运回日本。这个时候为了省事,那些没勇气自杀的重伤员,就直接扔进去一起焚烧了。

其实这也不能说日军对自己战友残暴,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就是蝼蚁。我们反观我国军民,形势也不容乐观。

八路军虽然医疗条件最差,但群众基础好,比如在影视剧上看到的,八路军受了重伤,会去老乡家养养伤。除了实在缺药没办法,但反人性的事是不会出现的。

但国军这边就不容乐观了,国军一个连只有2个医护兵,正面现场伤亡又大,所以一些重伤员的结果也是很难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