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故宮在戰爭中保存很好?

中國的北京故宮也就是所謂的“紫禁城”,是在明成祖永樂十八年 (公元1420年) 落成,存在至今已經500多年的歷史,也是北京的一大建築指標,現在成為了“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以明、清兩代的宮廷藏品為主。

為何故宮在戰爭中保存很好?

紫禁城從落成後到清朝最後一代皇帝溥儀,總共有24位皇帝曾居住在此,雖然也經歷過焚燬紫禁城、重建修復等等,但最讓人好奇的就是,為什麼在1937年中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佔領了北京卻沒有破壞文物呢?

據悉當時日軍是偏向和平接管,因此沒有過多的破壞,而且在日本侵略時,故宮博物院就已經先將文物南遷,避免珍貴文物被侵佔;也因為之後日軍已經掌控了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因此日軍也認為北京故宮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不會加以破壞。

為何故宮在戰爭中保存很好?

不過也有一說法是日本人崇尚華夏文化,也因此時常和中國保持密切交流,在戰爭時期因還保有這樣的思想,所以面對北京故宮這樣的建築不忍破壞。只不過不管什麼原因,據悉從以前到現在戰爭時期,各國大多都不會對文化產物進行攻擊破壞,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還有這麼多名勝古蹟可以遊覽。

為何故宮在戰爭中保存很好?

歷史的傷痛不能忘,但歷史的古蹟真的要好好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