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有一个老风俗“跑杂病”,这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每当桃花盛开,百草吐翠的时节,青年男女都爱结伴去郊外踏青游春,在邯郸永年又称作“跑杂病”。据说,穿花度柳跑上一两天,一年之内百病就不敢沾身了。同时也借此机会联络男女的感情。那么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永年有一个老风俗“跑杂病”,这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广府城出过一位妙手回春的老中医,姓卞名敏字慎之。他治“妇女病”南北驰名。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求方问药。卞先生年过四旬,才有了个独根苗苗,名叫卞朋。日转星移,眨眼间过了十年,卞朋已经长成一个俊逸俏美的青年后生。

这一天,吃过早饭,他穿戴整齐迈出家门,去城北书院读书。路径春晖小巷,就听头顶有人“呀”了一声,随即一盆污水泼下,浇了他个劈头盖脸。卞朋抬头,只见雕花窗口,露出半张粉面,向卞朋送来歉意的一笑,那窈窕的身影,一闪隐进窗后。卞朋近日听书院中学友谈论,最近工部王尚书告老还乡,带回一个绝色女儿,名唤慧娟,年方二八。不想今日自己艳福不浅,撞在眼上。慧娟姑娘隐进窗后,心中着实不安。有心向人家道歉,又因楼高街深,高声大嚷外观不雅,不道歉又觉不妥。她不由得又撩起窗角向下一望,那个书生正痴呆呆向楼窗张望,头脸上水迹斑斑。慧娟过意不去,从袖中抽出绣花手帕,从窗口投出。卞朋正在发傻,只见从窗口飞出一个像大花蝴蝶的物件,接在手中,是块散着香气的绣花手帕,心中一喜,不顾擦脸,双拳抱起向窗内姑娘深深一揖。慧娟姑娘猛一惊觉,忙把双窗紧闭,自觉脸热心跳不得平静。

自此之后,卞朋每每路经楼下,总要在垂柳下绕来绕去,不舍离去。怎奈窗门紧闭,卞朋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个办法,每日早早用饭,守候在垂柳之下,单等泼水。一天,他听见楼窗吱嘎一响,他一步跳出,“哗——”地一盆水正泼在卞朋身上。

“公子,请多多见谅!”小姐大大方方掀开窗帘,亲亲热热向卞朋道歉。

卞朋这回清清楚楚看见了花容月貌的慧娟小姐,忙说:“非也,非也,是我不好,是我不好!”卞朋的痴心情谊,聪明的小姐早心神领会了。怎奈家规森严,楼高墙厚,只能每天遥遥眉目传情,心心相印。永年有一个老风俗“跑杂病”,这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一天,老家人买菜回来,窥见卞朋和小姐眉来眼去的柔情蜜意,忙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听了,再三告诫老家人不许叫第三个人知晓,忙命人叫来匠人将后楼窗一个个垒死。她又把女儿叫到面前,先扯了几句闲话,然后旁敲侧击,问了个水清见底。慧娟从此之后,一举一动受人监视,内心十分痛楚,真是度日如年。过了春节,慧娟四肢酸懒,面黄肌瘦,成了卧床大症。这可急坏了王尚书老夫妇,忙请来医生诊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卞朋见后楼窗垒死,真如冷水浇头,回到家中一病倒床,再也起不得身。卞先生到底是名医,知儿子所害乃是“相思”之病,问清缘由,又是顿足又是摇头,此事惊动了邻舍,单老妈妈摆摆手把卞老先生叫到僻静处,说了自己的主意:“救人要紧,心病只有心治,你如若固执,怕就来不及了”。

无巧不成书,王尚书府派得轿来,请卞老先生过府看病。卞老先生欣然应诺出诊。到了王府,卞老先生被请到绣楼,为慧娟小姐诊脉。望、闻、问、切之后,他又被请到前厅。他要来文房四宝,写成药方,名曰“四宝回春汤”。卞老先生双手呈给王尚书。王尚书见药笺上写着:桃瓣三钱,杏蕊五钱,春草根六钱,柳叶尖四钱,晨露作引,煎后服用。卞老先生叮嘱:“此药必须病者亲手采集,采集时切莫闲人近前。”

王尚书皱了皱眉头说:“小女病得连床都下不得,怎能去采药?”

卞老先生说:“无妨无妨,她本是闷郁之病,把轿子抬到郊外,小姐的病自然就去了一半。”王尚书半信半疑,也只得遵医生嘱咐了。永年有一个老风俗“跑杂病”,这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慧娟小姐采药回府,果然病去了七八分,不要人搀扶已能行走。第二天,又采了一副“四宝回春汤”,病便大愈。王尚书非常高兴,宴请卞老先生,宴席毕,以重金相赠。卞老先生笑而不取,从袖中掏出一封密笺,递到王尚书手上说:“小姐再病,不必再去请我,启封后便知。”说完含笑而去。

不错,慧娟小姐只好了数月,复又卧床不起,王尚书只得启开密笺一看,不看则已,一看火冒三丈,忙把夫人叫入内宅,一五一十念给夫人听。原来,卞老先生的四宝回春汤,实际上是让其儿子和慧娟小姐这对痴情男女借机相会。卞先生的密笺公开了这个秘密。王尚书和夫人密语许久,最后对众人声扬,念卞医生治病有功,把女儿许配给卞朋。

这一事传扬开来,凡有青年女子卧床不起,都去求卞老先生的“四宝回春汤”。几经流传,每当绿柳花开之时,青年男女都要结伴同行,游春踏青,久而久之,就成了风俗旧例。

(喜欢广府老故事的朋友,请关注本号,不时会有精彩内容更新)来源:《广府城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