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水平是不是我国文学史的巅峰?

爱读书的毛荷西


这种说法不准确,确切地来讲,《红楼梦》代表的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古典长篇通俗小说一类的巅峰水平。

这种比较是有前提的,是古典文学中的长篇通俗小说一类,抛开这个前提,《红楼梦》是文学史巅峰这个论断并不成立。

第一、为何会有如此限定?

  • 首先,从体裁分类来说。

如果除去这一限定,将《红楼梦》与诗文进行比较,那可以毫不客气地讲,诗文的价值要远超《红楼梦》,《红楼梦》中的诗词水平虽然不低,但也无法和传统诗文比较。

这不是内容造成的,而是因为通俗小说这一文体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不高,外部的因素所占的比例要大一点。

如果从内容上比较,将《红楼梦》和其他古典文学体裁对比,根本就无法得出结论,毕竟两者不是一种东西。

所以说,将《红楼梦》认定为文学巅峰,第一个范围就是通俗小说。

  • 其次,从小说内部的形式来讲。

《红楼梦》所能对比的目标是长篇小说。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小说就会认为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小说,其实还忽视了短篇小说的内容。

短篇小说有两种:

  1. 一个是文言短篇,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这与《红楼梦》不搭边,自然无法比较两者高下;

  2. 另一是白话短篇,如“三言二拍”等作品,这与《红楼梦》体例不一致,我们不能说长篇就优于短篇,同样也不能说短篇就比长篇优质,所以二者比较是无法得出结论的。

  • 最后,要考虑小说文体的时代性

《红楼梦》代表的是古典长篇通俗小说中的巅峰,大前提是“古典小说”。这个范围有时代性,是指新文化运动鲁迅等人创作之前的那个时代,这一范围里,《红楼梦》是巅峰。

在此之后,新小说和古典小说虽然同为小说,但不论是语言应用还是主题构思、创作技巧等都有根本性的不同,两者不是同一种事物,自然也就不能比较。

所以,认为《红楼梦》是文学巅峰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古典”、“长篇”、“通俗小说”这三个限定条件。

第二、《红楼梦》的价值何在?

《红楼梦》的价值要分两点来说,一个是其象征意义,另一个是其创作手法。

先来说说《红楼梦》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这一点从实践层面上打破了文人对于“小说”这一文体的偏见。

通俗小说在古典文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被正统的文人阶层所瞧不起。因为这是“引牛卖浆”者这一类市井小民闲谈碎语,读书人不屑创作,甚至不屑听闻。如果读书人沉迷于通俗小说,那就是玩物丧志,对不起家国天下。

所以,文人创作这一类小说的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的,基本不会留下自己的真名。比如《金瓶梅》的作者就是“兰陵笑笑生”,他到底是谁,现在根本就没法考证了;施耐庵、罗贯中都是何方神圣,是不是同一个人,是不是本名,这些都是有争议;就连批注《红楼梦》的“脂砚斋”到底谁谁,现在也无法考证。

可见,当时的文人对这一类通俗小说是又爱又怕。明明知道价值很高,但迫于舆论压力不能承认喜欢这类作品。

但是,曹雪芹却用自己的名字写作了《红楼梦》,并没有延续固有传统。这就表明,文人阶层对通俗文学的偏见已经开始松动,这是《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极大的象征意义。

其创作手法的纯熟同样让人感叹。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创作技巧应用得炉火纯青,使得故事的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幅。

而这种技巧的应用又得益于其故事的原创性。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都是在其成书之前就有了原型,结局如何读者心中明了。但是《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完全有曹雪芹独自创造,剧情走向完全由作者决定。

所以,《红楼梦》的价值是要高于同时代小说的,不仅因其故事的原创性,更是因为其创作手法的高明。

第三、《红楼梦》为何能代表“古典长篇通俗小说”巅峰水平?

《红楼梦》能成为古典长篇通俗小说巅峰,我们应该看到,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没有之前文学创作的积累,曹雪芹不可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一般认为,作为清朝世情文学的代表,《红楼梦》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世情文学《金瓶梅》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后来研究表明,除了《金瓶梅》之外,《姑妄言》也对《红楼梦》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所以,《红楼梦》的巅峰地位,是古典通俗小说文化的积累所至,不应该抹杀其他作品对《红楼梦》创作的功绩。

除此之外,《红楼梦》的“残缺”也是其成为“巅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对“残缺”的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遗失(一说未写)正好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自然就会对之后的故事抱有极大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又是无法完成的,自然就会有一种遗憾。

这种对书籍的遗憾同样使得《红楼梦》在读者心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毕竟前八十回已经如此精彩,后四十回该是何等的令人期待呢?

综上,《红楼梦》只是古典长篇通俗小说中的巅峰之作,限定条件的增加不会减弱其价值,反而会将其定位变得更为清晰。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红楼梦》在这一范围内的地位,更要知道《红楼梦》的价值和美感都是如何产生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红楼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巅峰。

所谓“文学”,现在的定义已经不是《论语》中的所指,是泛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含戏剧)等几大类,而《红楼梦》在这几方面都确实达到了最高水平。不信我们看看《十二曲》、《好了歌》中深刻的哲理警示;看看《警幻仙子赋》的文采,看看大观园才子佳人信手拈来的诗文的技巧和品位,就不能不佩服其深厚的功力修养。在主体创作上,就不用多说了,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外行人看到的只是记叙着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而如果沉下心来,就知道它对人物的心理、个性、风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王熙凤的阴毒,薛宝钗的心机,林黛玉的无助,贾宝玉的无忧多情,以及贾政的抱负和无奈,刘姥姥的聪明狡黠,贾母的为人等等无不淋漓尽致。而宁荣二府中,人物间的勾心斗角,派系联盟,则是中心,互相利用,互相打压,互相欺骗,阶级(派系、阵营)之间的斗争,阶级内部的个人斗争,表现得确实叫“波澜壮阔”,精彩纷呈。一个权字,扣人心弦,王夫人一句话,就可以把事压下来、把人撵出去,这是主子的表现,而司棋也敢大闹后厨,晴雯也敢撵走坠儿,这是丫鬟之间的仗势弄权,当司棋晴雯犯事以后,瞬间蔫了跌入地狱,这是任性过度的报应。

整体解读,贾府倚仗元妃的砝码而鼎盛辉煌,随着元妃的倒下而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然后一切重新洗牌,紧扣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社会,是人世间。

所以说《红楼梦》在其艺术性之外,又是社会的缩影,是历史的片段。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


非云非鹤801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没有之一,可以说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文化。

《红楼梦》内容丰富,犹如一个大宝库总能让人找到他需要看到的一面,在《红楼梦》中有释儒道文化,有世态炎凉,有爱情,有亲情,有勾心斗角,有真有假,有人情世故。

在艺术性上,《红楼梦》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比《百年孤独》的时空构架更为精深和奇妙,在第一回的第一两段中,作者同样采用一种以未来写过去的手法,但其布局显然要更为复杂,可以说第一回的第一段除了是《红楼梦》的故事开端,也是故事结局,高鹗续写的结局迎合了这一点。

▎《红楼梦》的人物

莎士比亚几十部戏剧创造了二百多个成功故事,《红楼梦》中却塑造了两百多个经典人物形象,刘姥姥,王熙凤,晴雯,宝钗,袭人等等都对应了日常生活的某一类人,这也是几百年来引得无数读者品位研究《红楼梦》人物的乐趣所在。除此以外,《红楼梦》还塑造了宝黛爱情这一经典故事,可谓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世界三大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释儒道文化

《红楼梦》的释儒道文化是贯穿全文的,一心想要飞升成仙的贾敬,宝玉悟禅机中的道家文化,以及贾政为代表的儒生,海棠诗社众姑娘吟诗作对,以及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人物都展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释儒道,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学史上找不出第二部写的这样全,这样深的文化小说。所以说《红楼梦》是阐释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的思想性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兴衰,淋淋尽致的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全貌和它内部的复杂,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封建时期大贵族们穷奢极欲的生活,通过这个大家庭的衰落宣扬了盛极而衰,事物往复循环的哲理。同时也深刻的描写出中国文化深受释儒道影响的一面,“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正是一句融合了佛道思想的名言,而在书中阐述这类思想的诗句比比皆是,书中也处处洋溢着人生如梦的气息。

▎《红楼梦》的故事性

《红楼梦》通本一百二十回,留下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秦可卿之死”、“贾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等长久以来被读者津津乐道以及研究的故事情节。

无疑,《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集中国文化于大成的小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小说都难以逾越它的高峰,不仅因为它写的全面,而且写的富有深度,写尽了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也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文化十分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小说。

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

张爱玲说,《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

不只我们视《红楼梦》为宝,就连海外读者都把它捧在了掌心。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称,“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

盛产大师级作家的法国,将《红楼梦》视为“宇宙性杰作”,称它像普鲁斯特、马里沃、司汤达合力创作出的“天才的鸿篇巨著”。

《红楼梦》是一部跨时空的宇宙天书。

它诉说的人情世故、生离死别、出世入世、爱恨情仇,无地域之别,永不过时。

无论你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于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从《红楼梦》看见自己,遇到他人。


跪射俑


《红楼梦》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是我国文学史的巅峰,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红楼梦》出现在十八世纪中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它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小说从它的萌芽状态发展到明清长篇,经历了漫长岁月。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神话,到六朝时的志怪志异小说,到唐宋传奇,再就是宋元白话短篇《三言二拍》。直至明清长篇陆续问世,这才汇集大观。长篇小说艺术可以说是大放异彩。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这些艺术杰作的产生,它所取得的艺术经验,客观上为《红楼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但《红楼梦》是高度成熟了的作品,无论在反映生活的历史层面的深广性,在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在刻画人物具体性等各个方面,均超过了以往的长篇。曹雪芹提倡的“不借旧套“,开辟新场。其实就是对长篇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红楼梦》那精密细致而深沉阔大的现实主义笔力,诗意般的灵动描绘,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具体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这种种写法的优越处,是过去任何一部长篇所不能达到的。

《红楼梦》的艺术境界是令人惊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呕心沥血的精心之作,读起来恰如行云流水。从上层社会的皇亲国戚,王府官衙,到市井商户,小巷寒门。寺庙妓院,一直延伸到乡村农户……出现在书中的各色人物,共有四百余人。音容笑貌,神态各异,饮食男女,各具所好,奸诈忠厚,善良与恶劣,假面与真诚,挚诚与虚假…各色各样,色彩斑斓,淋漓尽致……。尽收入一部书中,而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非大手笔,莫能为!

立体式地展现数百位人物的频繁活动,但见大千世界万象纷呈,美景佳丽,交替纵横,尽在掌握之中。这是最高级的匠心独运!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已达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平。18世纪的曹雪芹却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闻名全球的小说大师,提早约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浙江湖州罗林


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叙事文学、长篇小说的高峯。在巜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还只是散文故事、筆记体小说和根据坊间话本编撰的历史演义、神话小说如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明代巜金瓶梅》开始了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现代意义小说,但在思想艺术上遠不如巜红楼梦》的高度。

巜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具备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这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在世界现实主义文学中也是较早的。

巜红楼梦》在思想上对封建主义批判是很深刻的,在艺术上以细节描写为主表现手法是独具匠心的,在文化含量上堪称百科全书。

值得注意的是,当17世纪中叶出现巜红楼梦》之后,中国长篇小说在很长一段时期没有达到这样的思想艺术高度,直到晚清民初才有了新的进展,这更是凸显巜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



曹宗国


在中國文學史上,首推巜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首推是巜紅樓夢》,這是通過多少代的專家學者和讀者通過千百次的深入分析,深入比較、深入研究、得出的結論,光是《紅樓夢》的研究學會就有很多,而且還不斷有人進行研究,而且每一次的結論都不盡相同,為什麼人們評論巜紅樓夢》「最怪」呢?就是自從它發表以來就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極大的興趣,並且很多人都進行了研究,越研究越覺得不同尋常。這是任何小說不可比擬的,它揭示了很多哲學道理、也揭示了盛衰榮辱轉換的自然規律,提出腐朽階級無論多麼富有、官有多大,「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全新觀點,和「嘩喇喇大地一片真乾淨,」由盛極而衰的自然規律。



而且,它的內容涉及多個方面的知識,說它是社會的百科全書一點也不為過,只要你認真閱讀,認真做筆記,將各個方面的知識匯總,就會發現作者為了寫這篇小說,蒐集多少各方面的知識哦。從衣、食、住、行,到花、鳥、蟲、魚,到詩、詞、歌、賦,以及政治、經濟、人文、社會總之涉及了當時的方方面面。這在任何一部小說都不可比擬的。



總之,說巜紅樓夢》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峰,也不為過,但不能說它是已經達到頂峰,再也無法超越的,那就不是科學的評價了,那就違背亊物是發展的科學道理的。


昆仑之柏


李杜诗篇万口传,

如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类历史的发展壑低峰高,起伏行进,或若涓细清流迂回徐行,文学即人学,自汉赋到明清小说,群峰迭起,唐诗至峰巅渐衰,宋词到极致逐落,元曲未至鼎盛现明清小说,有谁挥巨笔定论,哪峰为最,哪巅是奇?

《红楼梦》作为中国章回小说的四奇书之首,无论是创作技巧,结构形式,还是孕意内函,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都是宏篇巨著,伟大作品,但,绝不是毫无瑕疵,更不应说是文学之最!


昂首高歌散淡人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最高峰。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全书虽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为线索,以大观园的风月繁华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点并不在这些地方,它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红楼梦》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金座豫剧戏苑


在那个“思想禁锢,言论钳制”和“灵根尽去,痼疾久成”的文字狱年代,或可谓之巅峰之作。然而,换个审美角度,凭借批判现实主义视角,重新打量一番《红楼梦》,不过言情而已,无非隐晦罢了。

近日零星看了几期央视“主持人大赛”,颇觉欣慰。各地靓男俊女比试甚?已非陈词滥调,却是人性呈现 —— 选拔谁能完美精炼叙述,教一朵美丽隽永之人性浪花,迸然盛放。

《红楼梦》的致命缺陷,恰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