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市委主要領導同志送了一份文不對題的草稿

2008年10月24日下午,我接到為市委主要領導同志到××縣調研準備有關數據的任務後,便立即動手,和同事忙到深夜。


我在電腦上製作了一份標題為“全市和××縣1978一2007年農村主要指標"的表格,為了快捷,又將此表格複製了一份,製作成第二份標題為“××鎮和××村1978-2007年農村主要指標”的表格。


打印出複製的這份表格後,我用筆在小欄目下填上有關數據,把草稿擺在桌上,比照輸人電腦。在校對時,發現第二份表格還是第份表格的小欄目,便即時在電腦上作了修改,打印出4份定稿裝進資料袋。“哎,怎麼多了一份?”我翻了翻桌上多出的這份表格,發現與定稿一模一樣,“一定是多打印了一份”,我沒細想,就把它放在一旁回宿舍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在前往××縣調研的車上,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打開資料袋,發現有份表格的數據是手寫填入的,而且大標題與小欄目不符合、數據與對應小欄目也不相符。

秘書長看到這個情況後,迅速查看了其他同志手中的表格,都沒有類似錯誤,就給領導同志換了一份。


事後,處長問起我時,我才想起辦公桌上“多”出的那份表格,正是應該裝進送給領導同志的資料袋的定稿,而自己卻粗心大意,把撇在桌上的那份只更改了大標題、未更改標題下欄目的草稿裝進了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拿的那份資料袋。


回想平時自己裝訂材料時,時不時出現夾白紙、缺頁等問題,這樣的材料若是送給領導同志,兩三次後,就很難說我們的工作有責任心、有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