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提倡像韓國、日本式的家庭單人份分餐方法會比較好嗎?

小麻雀與貓大王


分餐方式值得提倡!

小時候,我跟妹妹就是分餐制。每天吃飯,媽媽會把我們要吃的菜,分別用小碗盛著,每人一份,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我很生氣😤,總是怪媽媽,因為我年齡大,個子也高,吃的當然要比妹妹吃的多。

年齡再大一點,我不讓媽媽給我用小碗盛菜,直接吃菜盤裡的,結果媽媽還是照樣給妹妹用小碗盛好,放到她邊上。

再長大了,我問媽媽,你為何還要給妹妹用另碗盛菜呢?媽媽說,不給妹妹另碗盛菜,你幾口就把妹妹的菜吃了!還有妹妹吃的份嗎?

聽了媽媽說的原由,我差點沒笑噴。

原來堅持分餐,跟衛生健康統統無關。是怕我把妹妹的那份也搶吃了。

現在出門聚餐,最愛的就是自助餐,想吃什麼自己取,方便又省事。

喜歡吃火鍋,但必須用公筷,但也要看是跟誰吃火鍋,往往忘記了用公筷,你得想想,這個人的口水,你是否能接受!


曹力76404736


親,您好!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通過疫情我其實想了特別多,以前吧總覺得錢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才知道比起錢還有更多的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當然是生命,能夠好好的健康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看淡很多,和孩子,婆婆相處也緩和很多。親情,愛情都非常重要,大家一起快樂的活著很重要。

說起分餐其實是可以的,就是老一輩可能不太容易接受,我們這輩還是可以接受的,孩子們嘛自然上行下校,也很容易接受。我表妹一家很久以前就是這樣做的,她們家孩子吃飯困難,所以分餐,一人一分,孩子看大人這樣吃自己這樣每天也吃光光,效果還不錯。

這樣做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大大減少了細菌感染,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是有可能在筷子夾菜就傳染了,就別說我們現在這麼嚴重的疫情。我看最近外面都有火鍋店都開業了,看著還蠻緊張的,他們就不怕大家一起涮的時候就傳染了嗎?大家吃飯都不會戴口罩,想想都後怕。

就分享這麼多吧,謝謝





更開心美食


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提倡像韓國、日本式的家庭單人份的分餐方法會比較好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次,參加完食品安全培訓,我有些不相信老師說的道理,想眼見為實。回去後做了一個小試驗。準備了三個小碗,三個小碗中裝有同樣的飯和菜。其中兩個碗,分別用筷子、勺子吃,在這兩個吃過的碗裡,都還剩下一半飯菜,而另外一個碗一點沒動。最後,我把這三個裝有飯菜的碗分別蓋上塑料薄膜密封,放入冰箱保存。24小時以後,觀察這三個碗中的食物變化。結果發現,兩個分別用勺子或筷子吃過飯菜的碗裡,表面開始有少量水出現,而沒動過的那個碗裡的表面沒有變化。48小時後,被吃過的兩個碗裡出的水越來越多,而沒被吃過的那個碗裡,依然變化不大。72小時後,被吃過碗裡的飯菜,已經出現不少水,而沒有被吃過的碗裡的米飯有些發硬,而菜變更軟。到了第六天,三個碗都發出不好的味道。吃過的碗裡的食物已經出現粥樣,且發酸,而沒被吃過的碗裡的飯菜,雖然沒有像前兩個碗那樣稀,但明顯飯菜已經不新鮮了。

從這個小試驗之後,改變了我對吃飯方式上的的一些做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自己需要的食物取出,最好吃完。盤裡如果有剩下,就不要了。如果做的飯菜較多,要乘熱將需要保存的飯菜放入冰箱冷藏。如果第二天不吃,就放進速凍層保存。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將飯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超過6天。

要不要分餐,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但無論選擇怎樣的吃飯方式,使用公筷或公用勺子,都沒問題,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食物是安全衛生的。



美尚品味生活


1.分餐制或用公筷是衛生的,

好的習慣應當推廣。

2.月光族或提前消費不靠譜,

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要儲蓄備用金。

3.養成到人員密集或封閉的公共空間,

必須佩戴口罩的好習慣。

4.努力工作,多賺點錢,

有自己的房車。

5.一定要學會自己煮飯做菜,

減少對外賣的依賴。











水無莎


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一場疫情讓我更明白健康的重要性,真正的富有是擁有健康的體質。

一場疫情告訴我們,最好的特效藥是增強免疫力。平時多鍛鍊身體,均衡飲食,不吃野味,不吃野味,不吃野味!

關於是否該提倡像日韓一樣份餐而食,每個國家不一樣,我們國家講究團圓,熱鬧,親情,如果一大家子人同在一桌吃飯,結果卻是各自只顧著低頭刨食自己碗裡的食物,沒了那種對菜餚的“搶食兒”和憧憬,就好像一個生命少了靈魂一樣,也失去了和諧的氛圍,少了一份熱鬧。如果擔心不衛生 可以用公筷公勺。再說了,分餐的國外也不見得沒有其它疫情,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瑞瑞麻麻


回顧這次新冠肺炎疫情

很多家庭聚集性疫情傳播的發生

都和“共餐”密不可分

“多筷齊發”的共餐習慣

看似是圍桌吃飯的人們之間

親密無間關係的體現

卻也為各類病毒、細菌的傳播提供可能

同時也為這些與我們最親密的人

埋下了健康的隱患

為了大家的健康

是時候進行一場餐桌“革命”了:

加一副公筷,給美味,加一“衛”


蘇打蘇塔yu


通過疫情明白了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家庭成員之間的有效隔離能阻斷病毒的傳染。

從理論上講,日韓的分餐制更衛生,應在中國予以提倡。特別是在外聚餐時應提倡使用公筷等就餐工具,自助中餐、西餐也要大力推廣。但中國國情及幾千年保持的飲食習慣讓這些措施的推廣有很大難度。

在疫情過後一段時間內,大家會注意用餐衛生,時間長了,大部分家庭又會恢復原狀。因為家庭分餐意味著要洗更多的碗碟。[捂臉][捂臉][捂臉]





頌章紅紅


這次疫情,病毒的傳播不一定是合餐帶來的,但我一直覺得原來的合餐方式需要適當改動,即便不為隔離病毒傳播,也應該為了表現得——至少你要做到讓外國人說不出什麼中國人不衛生的話來,——足夠講究衛生,那就是做到,在同桌就餐時,任何一個人的口水不會傳給其它人。

所以,即便這次疫情不一定是,或者就不是,由於不分餐而導致廣泛傳播的,我們也需要在分餐上想一想,該怎麼調整我們的餐桌來有一個更合理更衛生的方式。

那麼,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公筷公勺。

我見過很多次,就連我自己這十分注意的,都很容易吃著吃著、或者說著說著,就忘了手裡的筷子是公筷啊還是自用筷子。所以,第一點我建議餐館的筷子一律在顏色上分清公筷和自用筷,這樣就不會搞錯了。同時公筷的尺寸和份量還可以放得大一點。勺子和夾子也一樣。

第二,為了促進形成習慣,或者說,鞏固良好習慣,建議公用的大餐盤餐碗,在一開始燒製時就附帶某種可以穩妥擺放公筷和公勺的側邊設置,這樣可以確保每一個菜式擺上桌時,裝它的餐盤或餐碗必定是帶著公用的筷子或勺子或夾子的。


TeaC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因,人們開始對免疫力系統更加註意,在這特殊時刻,免疫力成為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適量運動,均衡飲食,身心健康,是保證我們有個健康體魄的前提。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支持我們獲得較好免疫力的原動力,所以營養均衡的飲食很重要。

分餐制確實對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很重要,其實我國在古代就有分餐制的飲食文化習慣,從商朝到隋唐,皇上設宴時大臣每人一份。



英有知食李海英


這次疫情讓我明白,人最大的財富是身體健康,最大的幸福是家庭美滿!

截止到目前,全國累計確診78630人,累計死亡2747例,還有8436例重症患者。這些逝者中,他們有的是醫生,有的是科研工作者,有的是企業家,有的是行政幹部,縱有咱們中華兒女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他們也沒能逃過這次災難。所以,災難面前人人平等。


這次疫情,是人類最深刻的一次集體修行!

它讓我們明白了人類既智慧又無知,既堅強又脆弱;也讓我們明白了世間之大人類小如螻蟻,健康之重我們卻忽略身邊小事。

自從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之後,就有人提出提倡使用公筷就餐。2003年4月,人民網刊登了《從“非典”看提倡使用公筷》的文章,文章指出:“雖然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非典型肺炎病人能通過食物傳播其病原體,但接觸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是可以感染的。因而專家建議共同用餐時,除了要注意用餐環境通風、空氣新鮮外,還推薦市民使用公筷和公匙。”《北京青年報》在2003年的一篇“非典”相關報道中也提到,有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攜帶者時,實行合餐的感染率高達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只有17%。


今天,悲劇重演。

更悲劇的是,這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發生多起因聚集性就餐而導致感染的事件。

四川攀枝花:一男子除夕回家,和親友聚餐後6人確診。

南京:一次聚餐,9人參加聚餐,7人相繼發病。並且患者二、三(當時沒有發病)在24日晚又在某飯店參加了另外一場15人的家庭聚餐,後又有3人發病。

安徽:一場同學會6人確診,平均年齡22歲。

······


這次,我們重新認識到“公筷公勺”的重要性。

2月23日,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在家就餐,都要為每一道菜加公筷公勺,飯店更要主動提供公筷公勺。

隨後,首批100家“上海市文明餐廳”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在這樣的宣傳倡導之下會讓這一生活方式推廣開來嗎?

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監控所食品安全科主任劉宏表示,公筷公勺最大的好處是能減少交叉感染、減少病從口入。但是,部分老百姓卻難以理解。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的就餐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變的。在實際就餐時,對於使用公筷公勺,年紀大的人不理解,年輕人不好意思提,而且說不定菜夾著夾著就忘了。此外,家庭主婦們也犯嘀咕:這得多洗好多雙筷子。還有市民表示,分餐的方法比使用公勺公筷更好。


我們常說任何事都要是民心所向,面對就餐時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議,你是如何想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

我是鄒智明,頭條主頁有更多教育乾貨,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