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奇效

最近几日,刚上一年级的女儿中午和晚上都嚷嚷着无聊,拿着哥哥床头几本通话书让我陪她看。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学了点拼音,带注音的书是可以看,但是效率极低,半天也拼不完一段话,很容易挫伤阅读积极性。我本来也是极不情愿陪她读的,可是小棉袄的死缠烂打着实让我无法拒绝。

这几日一直在读的是一本带注音和配图的安徒生童话。我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和尽量贴近故事情节的语调读给她听,中途有些感觉她理解不了的词语我会主动指出来并解释一下,读完一个故事,我会让她复述一下故事的大致情节,并说出故事好不好听,好在哪里。每次读的故事不多也就两三个,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很不情愿,几日下来,发觉朗读这活有些上瘾也很容易入戏。孩子这边以前都是听故事机入睡的,这几日听自己爸爸读故事不但不犯困,精神格外的专注,眼睛瞪的溜圆,还时不时地冒出个问题出来,每个问题我都会认认真真回答。

事实证明,这样的朗读有着互动双赢的奇效,一方面减少了我低头看手机的时间,增加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重新燃起了年近四十的我的学习兴致,重拾起小时候想买一本童话却不忍父母花钱的回忆,朗读中发现了原来这些童话故事如此之美妙;再者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每次都读两个故事,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可以奖励第三个故事,哈哈,孩子到底是孩子。我郑重地向她承诺,以后只要她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来找我听故事,孩子高兴得连蹦带跳加拍手。

通过这件事,我特别后悔此前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这样的互动真的太少太少了,如今已经六年级的儿子过度的贪玩,学习兴趣不浓厚,我与妻子在陪伴方面做的真是太少了。但是我觉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决定以后只要有时间,我会主动地找一些好的读物多多地与孩子们分享,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以前丢失的责任和时间给弥补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