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疫情以来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连万年冰山的房地产行业都开始降价让利,不免让人心中打鼓:房价真的要开始降了吗?

未来房价走势如何还得从现在的行业形势进行窥探。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报告日公布对国家电网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显示,国家电网下决心退出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务。目前,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复,确保2020年6月全部完成。要加强对宾馆酒店改革督办整改,积极研究市场化宾馆酒店改革模式。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中纪委网站通报原文截图

与此同时,网站还公布了对中国航空集团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同样表示退出房地产业务。通报显示,着力解决处置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深入推进“压减”工作。二是清理低效房产、退出房地产业务。三是强化土地应用管理。全面梳理现有土地,有序推进无需求土地交政府收储、土地置换、土地开发。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图片来自中纪委网站通报截图

这是自今年年初国资委以更严厉态度重申央企“退房令”后,又有两家表决心将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央企。

中央纪委强化巡视整改落实,国家电网、中国航空集团表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其实都释放出了当前央企“退房令”执行坚决的信号,不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央企将进一步面临地产业务削减情况。

10年漫长“退房路”,部分央企还是舍不下“嘴里的肉”

针对非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的“退房令”其实早在10年前就发布了。时间追溯到2010年3月,在当时“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三家央企同一天在北京制造了三个“地王”。

2010年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据统计,这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下属三级以上(包含)房地产子公司多达200余家。

在刚开始的两年,国资委“退房令”得到一些央企积极响应。2010年当年有14家主业非房地产业务央企退出市场,2011年“退房者”达到20家以上。2011年3月,国资委又批准了5家央企保留地产业务,获准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由16家增加为21家。由于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实际上获准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达到了20家。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彼时正值房地产黄金时代,在丰厚的利润回报面前,自2012年后鲜有央企大规模清退的举动,只有少数股权转让或协议出让项目出现。尤其市场对“退房令”执行力度质疑颇多的2013年和2016年,正是房价大涨年份。2016年,部分没有“执照”的央企及其子公司公然抢地,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地王”概念。

2017年国资委对央企聚焦主业进行重申,但仍有部分非主业房地产的央企迟迟未退。

2018年初,国家再度重申央企地产“退房令”,要求不在保留名单内的企业必须有实质性推进,并拟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18年山东省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聚焦主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2019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公布了28家省属企业的主业重新确认情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将房地产列为主业。

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重汽、山东黄金、兖矿集团、山东高速等挂牌转让房地产子公司股权动作明显多了起来,不过被转让项目大多处于亏损或资不抵债状态。彼时有房地产人士评论道,这些央企转让地产项目股权主要是出于自身经营调整原因,央企不大可能主动去收缩规模,除非是企业内部觉得房地产市场不好,项目不太赚钱了,才可能会转让项目。

“真正剥离地产业务央企大都是地产业务发展不好的,过去十年,所投资产业中最赚钱的就是房地产了。”一位国企人士直言。

当初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退休快十年,在又经历了地产黄金十年,甚至这一期间,被要求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央企还在其中扮演着“地王”制造者角色;如今国家电网、中航集团再次表决心退出房地产、清退其业务,或许这次真的要退干净了吧。

巨无霸终于下定决心退出房产,到底为哪般?

这次国家电网宣布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属实震动了整个房地产行业。因为这意味着其全资子公司鲁能集团这一地产““巨无霸”可能要成为历史了。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国家电网旗下的房地产业务长期由鲁能集团具体运作,作为国资委直属的21家持有房地产“牌照”的央企之一,2017年,鲁能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了893.7亿元,同比增长38%,站稳行业TOP20。

然而就在2018年鲁能却在各大榜单逐渐消失了踪影。经过深挖,不难发现,其实鲁能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淡化房地产业务,重点转向大家熟知的体育社区和智慧生活等方向,所以鲁能退出房地产行业早已有征兆了。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就此次国家电网下决心退出房地产,可能会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方面鲁能作为大名鼎鼎的央企,贯彻落实国家的住房调控政策当然是无可厚非。自从国家从政策方面提出“房住不炒”以来,也算是抑制住了弥漫在全国各地的“房产燥热”,在“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理念指导下,各地楼市也渐趋理性,“求稳”渐成为各方的普遍共识。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另一方面,“退房令”早在十年前就早有耳闻,2010年为规范央企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业的现象,国资委发布“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产,但由于中航、神华、中煤、新兴、鲁能这五家央企房地产规模较大,特批允许其继续进行房地产业务。

最后,鲁能的房地产业务也出现了问题。

2019年12月,福州鲁能地产有限公司被福州市城乡建设局重点监管,通报批评。

2019年11月,鲁能地产优山美地项目涉嫌违规销售,北京顺义住建委已经立案。

早在2017年,也被海南文昌市涉嫌违规被罚......

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电网退出房地产似乎是悬而未决的事情,也有专家表示,鲁能房地产业务体量大,操作起来,也将会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中航三年半剥离超百亿房地产业务,转型物业成效缓慢

中航响应“退房令”其实也从几年前就开始了。

中航地产于1994年上市,上市之初为多元化经营企业。2011年8月起,中航地产便开始剥离酒店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务。在2011年-2015年期间,中航营收在40-60亿上下浮动,净利润规模最高5亿元,最低的2015年也有3.7亿左右。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不过,在国务院国资委的“退房令”下,作为主业不是房地产的央企之一,中航国际被要求出售所有房地产业务,退出房地产行业。中航国际迅速用行动回应,将旗下上市公司中航地产进行大规模的业务调整。

通过梳理发现,2016年起中航就已经明确提出将要剥离房地产业务,之后就开始了“卖房”之路。

2016年12月,中航地产实施了重大资产出售,向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转让了成都航逸、江苏中航、九江中航等9个资产包,转让价款约为20.3亿元,这些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2017年5月,中航国际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中航万科合计60%权益,出售价格不低于平均底价约18亿元,后由万科接盘。同年12月20日,又以10.64亿元将旗下上海中航城100%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卓越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

2018年,中航国际出售动作变得频繁,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6月中旬之后,该企业已先后挂牌出让惠东县康宏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贵阳中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成都聚锦商贸有限公司20%股权及债权。7月20日,中航国际以18.25亿底价出让了旗下拓业国际100%股权及约11.45亿元债权。

2019年4月份,公司还正在筹划以现金的方式将其在地产业务上22.35%的股份转让给招商蛇口,6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中航里城(香港)有限公司挂牌转让苏州苏航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22.8亿元。

……

在逐步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同时,中航开启聚焦物业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之路。虽然其物业管理收入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该业务净利率只有4.41%,远低于其房地产业务25.19%的净利率。甚至从2016年甩卖地产子公司,中航提出转型物业管理后,其连续三年扣非后净利润都是亏损的,而2017年亏损更是高达3.84亿,创该公司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

重磅!十年后国家重申央企“退房令”,“炒房团”再失一大巨头!

诚如财经评论员严跃进所说,“中航剥离房地产业务,响应了央企退房令,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但是其转型后,积极投入物业板块的经营,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或者说在何去何从方面没有做太好的规划。”

改革需要一步一步来,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非主营房地产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但是寄望“退房令”的执行能够缓解地价、房价的上涨,也不太现实。“地王”频出,似乎也不是“退房令”有没有执行能够背的锅。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当时就表示,央企的部分退出并不会从根本上缓解高地价高房价。因为赶走了一群狼,有可能又来了一群狮子,坚持“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仍然是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