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玩得最上瘾的是哪一款游戏,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缘圆起名


从04年开始接触电脑之后,曾经有那么几款游戏让人一度疯狂:问道 自2006年至2010年一个我来来回回差不多被盗、重新开始、被盗、重新开始往返循环了十几次,最后还是选择玩。往里面投了不少钱,玩的最久的回合制游戏,虽然后面转到《梦幻西游》,但是梦幻玩的久了还是感觉先玩问道爽一点。如果说当时我为什么被吸引住了,就是它的养成。我完全就把这款游戏当做一个赚游戏币的游戏,而最大的原因也在这里,每次攒够几千万、过亿的资产时,账号就会被盗。后面虽然弄了密保,但是密保丢了也就放弃了,手游重做,但是少了当时那种天上集市自由交易的感觉。反恐精英Online 如果说当时射击游戏因为没有网络游戏而被CS霸占神坛,那么它的出现就是替代性的。截止今年已经走了十一个年头,游戏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武器也在朝着“仙魔”发展。几乎可以说当时的网吧不说全部,至少有80%都在玩这款游戏。“他们来了,我们是他们的奴隶!”在那个真正联机对抗型游戏少的年代,除了《生化危机》系列(算是PVE,毕竟换了一个形象更有感觉)就是《CS》系列(PVP玩家对打),CSOL算是有了新突破。所有后续网络射击游戏挑战模式的鼻祖(大灾变PVE)。地下城与勇士 凡是腾讯每年上榜的游戏有一个,那定然是DNF无疑。从地下城发展这么多年过来,那都是顺风顺水,虽然没有什么火极一时,全民都在玩的巅峰吧,但是走的相对稳定。能从一开始坚持到现在玩家还是不少,职业维持生计(搬砖)的也不再少数,我的一个朋友最厉害的时候能拿着500块进网吧硬是玩了一个月的DNF,如痴如醉,出来的时候账单从500四开除过网费和泡面,卡里有了4000多。一是对游戏痴迷,其二算就是盈利吧。QQ空间游戏 如果说腾讯什么游戏曾做到人��都在玩,那么除了现在的《王者荣耀》外,就是当年的空间游戏:《QQ农场》《抢车位》《花藤》《Q宠大乐斗》等等。QQ农场不说它借鉴了谁,单说这款游戏的知名度,如果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玩家,不可能不知道这款游戏。曾经因为这款游戏,还爆出过很多新闻,也有玩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蹲点收菜,手机文字收菜,影响力就是这么大。现在想起来当时为了这款游戏还是废了很大精力,好友基本每天偷个遍。还有牧场打蚊子,用几个号互刷式放蚊子,也没感觉到有多累,等后面游戏出的多了,这个游戏也就慢慢没了热度,就在我离开的时候,都已经升到了80多级。英雄联盟 继穿越火线后的新一代腾讯霸主级游戏,从S2末至今,S3-S5玩的最多,一天都想着怎么玩这个游戏、这个英雄、出装、战略等等。因为这个游戏的出现,又再次放下了很多游戏。老地图、老英雄、老形象,一切就跟昨天一样,很庆幸自己玩的早,见证了很多后期玩家没有见过的黄金时代。AP剑神的风姿还跟电影回放一样时不时出现在脑海之中,还记得当初玩这款游戏,能把一个德玛包夜一玩一通宵不换人,转转转,死亡宣告的暴击效果也是记得很清楚。


殿猛


使命召唤和战地系列,特别是现代战争的重制版,音效和画面很赞,气氛也到位,百刷不厌!


Ghostblue


现在的游戏再也不能让我上瘾了,不是现在的游戏不好玩,是自己投入不进去了,但以前我玩游戏的时候还是很投入的,有的游戏也曾经让我特别上瘾过,下面我说几个看看有没有同好。

拳皇95,97



我第一次开始玩拳皇玩的就是95,也就是在1995年,这个时候的拳皇游戏还是一年一出的,我就是从95开始喜欢上玩拳皇游戏的,基本上是每天都要玩,不玩就心痒难耐,一开始还很少对打,这时候玩家们的水平还都非常一般,我就是打电脑玩,而且是用一些固定套路来过关,瘾大的时候甚至一大早都起床先去游戏厅玩上两个币再去上学,后来到了拳皇97时代也是一样,早上5点多起来跑步到游戏厅喊老板起床😂,那个时候真是有劲头。

红警95



即时战略游戏的魅力,男生们一定都抗拒不了,这模拟的是一场真实的战争,自己作为一个指挥官,各种士兵,坦克,武器,玩上两把就让人沉迷其中,上初中那会才有的电脑厅,一个小时还很贵的,比玩街机奢侈多了,一小时三块钱,街机可以买十几个币够玩上好几天了,可没办法啊,已经迷上了,天天就去送钱吧,有时候你想送钱都排不到位置,红警应该是大部分80后的电脑启蒙游戏了吧,那个时候你要是不会玩电脑玩红警,跟同学聊天都聊不到一块。

传奇



传奇这个早期的网络游戏,有一种说不出口的魔力,只要你玩进去了,就会被这个游戏氛围推着走,每天不知疲倦的练级,打宝,PK,游戏性可以说非常差的,但是就是能吸引着玩家们为之疯狂,掉宝,装备,等级,PK,简单又直接的几个要素已经可以做到如今的网游都无法做到的地步,一个原因也是现在的游戏实在太多了,那个时候可是只有传奇这么一个大游戏,全国的网吧打开门进去一看,50台得有49台在玩传奇,还有一台是网吧主机😂。


8090游戏迷


《忍者龙剑传2》天下第一(XBox360版本)


玩的久的游戏不少,如果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游戏应该是《忍者龙剑传》系列了,特别是XBox360版本的《忍者龙剑传2》代就打了几百个小时,下面推荐给在座的各位吧。

FC时代的经典

《忍者龙剑传》系列是1988年就问世的知名硬核动作游戏,我们小时候常见的FC上面有《忍者龙剑传》系列三部曲,特别是第一部由于当时的无限刷兵bug导致游戏特别难。只要视野离开刷兵的地点,再次进入敌人就会复活。在有些地形好不容易打死敌人,但是同时被敌人碰到后退后几步视野离开了刷兵点,不少玩家纷纷抱怨,因此《忍者龙剑传1》进入FC的十大困难游戏的排行榜也并不是毫无道理。顺便一提关卡4-2的《鲜烈之龙》堪称经典的BGM,非常的热血,强烈推荐。

之后的《忍者龙剑传2》增加了分身的技能,整体而言要比《忍者龙剑传1》代要简单了一些。FC上的最后一部系列作品《忍者龙剑传3》是公认最简单的一部了。特别是圆刀的范围比普通的到范围更大更广。大多数玩家应该都玩过这一部。

FC时代的《忍者龙剑传》也就到此为止了

3D时代重登巅峰

在《忍者龙剑传》这个ip沉寂了多年之后,tecmo(脱裤魔)的制作人板垣伴信决定重新拾起这个经典ip,重新塑造故事剧情与角色,登录次世代主机。到底是选择2000年索尼发售的ps2和2001年微软发售的Xbox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Xbox的机能要更加强大,最终板垣伴信决定在Xbox开发《忍者龙剑传》的第一部3D化作品。

2004年《忍者龙剑传》登录Xbox,全新的3D化带给了玩家前所未有的震撼。龙剑、黑龙丸,双截棍、木刀、妖刀鬼彻等等多种近战武器,配合手里剑、风车手里剑、弓箭(多种)等远程武器,在武器的多样性方面就非常丰富。

不仅如此,在玩法方面的“落地吸魂”可以堪称是经典设计。即在吸收敌人死亡后的“魂”可以缩短蓄力的时间,这一设定也产生了关于“如何留魂”的一系列策略打法。

在AI方面,《忍者龙剑传》一贯保持这硬派的做法,虽然不再像FC时代那样“难”,但是在动作游戏中依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跟杂兵的较量仿佛是在玩一款格斗游戏,聪明的敌人知道进攻,知道防御,还有各种策略。不同兵种之前还懂得配合,同场3个敌人就算得上是非常棘手的情况了。

视觉方面《忍者龙剑传》特效较为华丽帅气。不仅打击感十足,断肢也非常具有表现力,这也是3D化之后的一大特点。

之后的《忍者龙剑传·黑之章》是《忍者龙剑传》的资料片,新增了一些武器、动画、难度选项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2008年板垣伴信再次推出《忍者龙剑传》的新作《忍者龙剑传2》,如果说1代更倾向于攻防,那么2代更倾向于进攻。敌人数量远远多于前作,而且高难度下的AI极其聪明,漫天的爆破手里剑宛如地狱一般,不少人将这作戏称为“是男人就撑过30秒”。虽然这作同样极其困难,但是在武器、动作、招式、断肢表现方面依然可以说是极其优秀。与《战神》系列、《鬼泣》系列并列进入“三大ACT”(四大ACT是加入了后来的《猎天使魔女》)

不过在《忍者龙剑传2》的制作后期,板垣伴信因为财务问题与高层决裂,以至于《忍者龙剑传2》在存在着很多bug的情况下就发售了,随后板垣伴信也离开了tecmo。尽管后来更新过3个版本的补丁,不过至今bug依旧层出不穷。(这里不多举例了,有些bug是良性,有些是恶性,有些纯搞笑)

2012年,在板垣伴信离开之后,他曾经的小弟早矢仕洋介继续开发了这个ip并且推出了《忍者龙剑传3》,初版的品质极其糟糕,全流程只有1把武器,让人诟病的断骨系统,动不动就发作的“姨妈手”等等都让《忍者龙剑传》的口碑暴跌。随后官方推出的《忍者龙剑传3:刀锋边缘》算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加入了更多的武器,调整了一些设定,还加入了隔壁《死或生》系列的几个妹子来捧场,之后这款游戏才可以算得上是可以勉强及格。很多人也吐槽小弟不会做游戏,小弟眼里只有妹子(指死或生)等等。

其他版本

由于微软手里有着前两作的版权,因此想要移植到索尼的PS平台必然要经过一些加工,这也就是后来的西格玛系列,PS3上面都是以西格玛为后缀,比如《忍者龙剑传2西格玛》,虽然游戏大体与原版相同,但是在一些设定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特别是“橡皮人”即血厚难断肢让人无法忍受,这可能是为了解决同屏人数过多的问题,但也就是这种改动让老玩家觉得西格玛不那么正宗。要玩就要玩原汁原味的xbox原版。

psv上面的后缀为西格玛plus,如《忍者龙剑传2西格玛plus》,掉帧导致吞指令,部分招式发不出来。双人任务模式智障队友只会送死,这让一款高难度游戏的难度更上一层楼。凡是说这部作品拿到了白金奖杯的人,不用想,一定是在吹牛。(修改器不算)

《忍者龙剑传3:刀锋边缘》在御三家ps3,wiiu,xbox360上面都有,但是因为机能不同,各自效果也有略微差别。

《剑勇传奇:忍者龙剑传Z》这个版本是我都懒得提的一个版本,多数人都称之为“哑巴Z”,平心而论这款游戏如果不带有“忍者龙剑传”的话,还勉强能说的过去,真的勉强。但是如果跟“忍者龙剑传”这个ip扯上关系,简直就是垃圾一般的存在。反派人物复活作为主角,去杀原来正统系列里的主角,从设定上讲就让人费劲。其他游戏设定也基本跟《忍者龙剑传》系列没什么太大关系。

其实除了《忍者龙剑传》系列还有很多游戏非常耐玩,像《怪物猎人》系列同样是几百小时起步,《鬼泣》系列也是百玩不厌,PS2时期的《神之手》打通几十遍仍然不腻,《铁拳》系列打了七八年了,好玩的游戏实在是太多了,时间根本不够用。


感谢阅读,我是AGamer,喜欢我的话不妨加个关注哦


AGamer


有很多游戏使我玩着特别上瘾,我的记忆中比较好玩儿的游戏有三个天下三,王者荣耀,还有就是和平精英。这三个游戏陪着我在每个不同时代伴随我不同的成长。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款的游戏。

这款游戏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大学室友跟我一起玩的。一开始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和金乡玩一会儿游戏打发时间。我就选择了天下三。因为提前三的画面漂亮,造型美丽。而且门派这边古风古味。一共有七个门派。里面还有很多可爱的妹子。当时跟他们一起组队升级下副本儿,感觉特别有意思。而且天下三得出的机制特别强。有国风气息的一款游戏。一直伴随我玩儿了五年。

之后,手机开始比较流行,然后进行工作就开始各处奔波,手机游戏成为了我主要的游戏方向。之后刚接触王者荣耀。王者荣耀是一款五对五的公平竞技的游戏。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才开始玩的这款游戏。这款游戏是用历史名人改变这个英雄。每场游戏大概在20分钟左右。我从内测玩儿到公测。从第一赛季打到大现在的第18赛季。一路走来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感觉也非常有意思。

这两年,吃鸡手游开始特别的火。我开始接触吃鸡手游和平精英。和平精英是一款特别好玩的游戏。一般跟同事进行游玩一场比赛也是40分钟左右。正好午休的时候几个同事一起玩,还能培养一下感情。这就是陪我上瘾的这三款游戏


邓静瑜


上学。

没错,就是上学。

在学校,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并不断冲刺一个又一个成就(距离满分还差那么一点点,永远的第二名等)

在学校,我做了十二年的日常任务,除了法定节假日及不可抗拒因素,本人出勤率最高。

在学校,pvp战斗n次,胜多负少,后来转战篮球战场,夺得年级第一的称号。

在学校,不时触发史诗任务,各科竞赛,偶见大神风采。

在学校,结识无数同学,经常刷礼物(辣片)给女同学,友好度提升不少。

在学校,曾挑战传说难度的逃课躲避班主任的游戏,失败后被我爹严厉教育。

在学校,经过不懈努力,获得课代表的光辉称号,每当收作业时,莫有不服。

在学校游戏中,最高成就莫过于与校花同获名校通知书,开学时结伴而行,此成就鲜有校友完成。


魔兽怀旧服流金岁月


您好,我来分享一下我玩的游戏

目前最能吸引我的一款游戏就是《GTA5》了,因为我喜欢一些自由度较高的,在在线模式里面,可以买车,飞机,坦克,船这些带您环游美国洛圣都,还可以感受到当中剧情带来的快感,刺激,还有视觉冲击

,我最喜欢的原因莫过于这个游戏里面自带导演模式,可以自己在里面拍视频,想怎么拍都可以,然后剪辑出来就是一部电影,翻山越岭,上山下海飞天闯军事基地,只要您不开挂,您在里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线下模式可以接受加mod,画质调最高,录成视频出来观看甚至令您难以分辨真实虚拟 我的分享完毕,gta友集合了喂🤔





叶三宝啊


如果要问我玩过最容易上瘾的游戏是哪款,我会说是一款世界上最著名的游戏,它并不是像现代的网络游戏那样,没有社交,也没有时尚的多元化玩法。

但它却是一款历经几十年不变的传奇游戏,这就是可以与现代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媲美的RPG经典大作《精灵宝可梦》。

可以这样说:现在30多岁的游戏玩家,如果没有玩过任何一款《精灵宝可梦》作品,都不算是真正的游戏玩家,而在童年时代如果没有玩过经典的《精灵宝可梦》更是缺少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说实话,任何一款《精灵宝可梦》都可以让人玩的上瘾,可能是因为游戏的玩法、剧情、质量与游戏互动都是无法取代的。

特别是小时候玩过的一款宝可梦系列作品,名为《口袋妖怪·红》的宝可梦游戏作品让我一生难忘。

《口袋妖怪·红》有两个版本,总称为《口袋妖怪红·绿》是由Game Freak开发,任天堂发行的Game Boy游戏机角色扮演游戏作品,于1996年2月在日本发售,后来为了纪念电视动画的《精灵宝可梦:无印篇》,还推出了对应的《口袋妖怪·黄》版本。

《口袋妖怪红·绿》是宝可梦系列游戏的第一世代,是所有历史性宝可梦游戏的开端,也是任天堂游戏公司的“三大护法”系列游戏的“元老级”,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翻译的原因吧,后来《口袋妖怪》都改名成为《精灵宝可梦》。

《口袋妖怪红·绿》最让小朋友们茶饭不思,也是家长最讨厌的游戏之一。

当年玩过游戏的小朋友都知道其中的魔力,这种魔力无法抵挡。

手拿一台高级游戏掌机Game Boy是可以称霸当年的小朋友圈,我们最喜欢讨论《口袋妖怪红·绿》的故事剧情,研究各种宝可梦的属性和获取方法,还会用零食与小朋友们交换宝可梦,常常因为要抓到自己想要的宝可梦,就连吃饭睡觉都想着玩游戏。

《精灵宝可梦》系列除了有小时候常常玩的《口袋妖怪红·绿·蓝·黄》外,直到现在已经推出了将近几十个不同的大大小小版本,而最新的正统世代续作也出到第八世代了,经历几十年的变迁,从黑白游戏掌机到高画质3D体感游戏掌机,每一款《精灵宝可梦》都获得飞跃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游戏可玩性更强更迷人,简单容上手的每一代宝可梦都会让玩家玩上瘾。

《精灵宝可梦》能给你带来什么?

自然是快乐的童年,《精灵宝可梦》还给我带来了童年的玩伴,美好的时光就这样30年过去了,但是《精灵宝可梦》还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

那么你呢?让你玩过最容易上瘾的是哪一款游戏?

谢谢观看!我是盒子君聊游戏,对游戏,各有态度,各有观点,欢迎关注我。


盒子君聊游戏


狼人杀,一款容易上瘾,而戒起来又很快的游戏。

在去年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xx狼人杀平台玩到半夜两三点,上瘾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可以体现我过人的智慧,还有一种从智商上碾压别人的快感。(并不接受反驳)

xx平台有充值服务,主要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可以抢阵营,我也小冲了点钱,原因主要是不想玩村民,当然是因为只有狼人能让我尽情的发挥我那充斥了整个身体灵魂的足以媲美奥斯卡最佳影帝的演技。(主要是平时是个老实人)

一开始我的奥斯卡道路走的异常痛快,就连我的狼人队友都纷纷被我折服。在一段时间里我狼人的胜率甚至高达百分之80。

按道理我应该不会轻易离开这个游戏才对。

那是为什么我会放弃这个游戏呢?

一.日益增多的开黑党

先说明我并不反对开黑,但我反对任何信息交流,沟通,但后来发现,几乎很少有开黑的能做到这一点。

在我后期狼人杀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开黑的,大多都是现实好友,他们很多人是真的只把狼人杀当游戏,怎么说的,就是他们是在玩游戏,不过就是把你也当游戏玩。

我把这种人分为两种

1.较为克制党

这种开黑的,一般不会很明显让你看出来,他们的交流一般都放在游戏外沟通。

但是,当你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逻辑漏洞时

,突然被集火,就是认定你是狼人了,但又说不出你哪里有问题。你还是别挣扎了。

他们如同导演一般,把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2.毫不顾忌肆无忌惮党

这种就是遇到自认倒霉吧,如果你要是真的玩下去,我估计会像中了路飞的象枪一样吐血不止,你想认真的讲逻辑,发现别人根本不理你,你只能看着他在哪里毫无逻辑的乱说一通,言语透露出一股我就是讲不出你为什么是狼,但是我就是想弄死你的语气,而你又迫于游戏机制无法当时反驳他,是真的难受。

我曾经玩过一盘差点把手机砸了的局,一开始我焊条成功拿到警徽,然后又成功的把预言家硬推出去,虽说我也很危险,但是其他狼同伴也很聪明并没有暴露。

然后就发现刚死了的预言家复活了!没错,这不是游戏bug,他只是跑到他的小伙伴的手机上发言,然后告诉众人一个惊人的事情,他的小伙伴才是真正的预言家,他只不过帮忙抢警徽和扛刀。

哇!还有这种板子,我当时就震惊了,有种在群里发,群里都是我的小号,不信换个号发言给你看的感觉。

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场景。

作为一个单机玩家,并不是不能理解开黑的必要和快感,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游戏中,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其实就对认真投入的人一种伤害。

二.感觉流玩家某次遇到一个声音很好听的小姐姐,她说:我感觉5号像是个狼人(我),虽然我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但是我觉得他讲的太好了,像是个狼人。

a,我看小姐姐你才是个狠人。你倒是要我怎么办啊。

突然想起关于狼人杀的一个笑话。

某盘游戏中,轮到某号玩家发言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觉得x号声音太老了,跟我们不一样,把他票出去吧

感觉流玩家最大特点就是讲不出逻辑,跟机器刚好相反,只讲逻辑。并不是说狼人杀不能通过感觉来判断,但是感觉肯定是权重遍低的一个,是次要的,当你如果讲不出逻辑的时候,请不要随意单凭感觉下定论,这样会破坏别人的游戏体验。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就是吐槽吐槽。

狼人杀之所以只能是个小众的游戏,也是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注重开黑的游戏,又约束不了游戏中的开黑群体的行为,像英雄联盟也有所以的开黑演员,但是官方能通过战绩,通过数据去进行处罚,而狼人杀怎么去判断?如果禁止了开黑,那这个游戏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伟哥电影解说


巫师3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

CDProjekt制作。无法想象Bethesda在RPG界的领先地位会被赶上甚至超越。至少目前,好多玩家都认为这款是史上最了不起的RPG游戏。无比宏大的场景,纷繁的人物,奇幻的故事和传说是这款游戏的巨大财富。

不少好游戏也能用出色的文笔和复杂的线索吸引人。然而,当杰洛特(Gerolt)通过代理服务器向你发出找女儿的请求,那种情感冲击比奈特·沙马兰的电影《灵异第六感》还要纠结。

尝试每条线索、把每个人物的故事组合得出结论,一百小时轻轻松松就过去了。但是,你却感觉不那么久。如同希望度假永远不结束,是否杰洛特的故事也永不要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