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跌下神坛意味着当代人不再需要鸡汤了吗?

东方国学


于丹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动的语言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因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但是近年来,逐渐开始有人说于丹"浑身正能量,满血是鸡汤",说明人们已经逐渐对于丹的鸡汤感到乏味,于丹在北大更是被学生赶下了讲台。


为什么于丹的心灵鸡汤会跌下神坛?



小编认为,并不是鸡汤跌下神坛,而是于丹的鸡汤跌下了神坛。


在这个焦虑的、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鸡汤的需要是永恒的,是鸡汤让人们一次又一次从伤心、失望甚至绝望中走出来,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但问题是于丹的鸡汤烧的不够好:



第一,于丹的鸡汤来自于古代经典。但是古代经典博大精深,于丹的学识与心性并不足以充分理解古人的思想,所以在内容上略显浅薄;


第二,于丹个人的经历十分平淡,在德性上还有一些劣迹。从于丹个人经历来看,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特殊的事情,她的出名完全是偶然的,她对当代人最痛苦、最焦虑的处境并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她写的东西并不能最充分地贴近当代人的生活。


而且,于丹出名之后劣迹斑斑,到处耍大牌,于是就有很多人批评她“德不配位”。



东方国学


每个时代,每个人,学习的时期不一样,做事也不一样,都需要精神的支柱引导,他们都不会过时,只是会在某一个时间与地点遇上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