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也越來越不喜歡同學聚會了,你們呢?

蛋卷媽媽育兒


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現代人際關係複雜,因為朋友圈地位不一,成長環境不一,你往往隨意發個朋友圈有可能打擊傷害到一些人,最後反噬自身,所以最後大家就都乾脆不發朋友圈了,畢竟現在不像十幾年前,朋友相互之間沒有多少差距,同時也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但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就不一樣了,很多微妙的生物現象就出現了,所以也就沒人在發朋友圈了,現代的人都看透了許多事物本質,於是一些可有可無的聚會也慢慢的迴避,人生就是一舞臺,各自演繹自己角色,還都是直播的,人心不古,現實中的朋友同學情意,不堪一擊。。還是各自安好,慢慢讓自己習慣孤寂,過好自己才是第一。

人長大了,就明白,生活的艱難困苦,落魄心酸,沒人真的幫得了你,大多數時候,人只能靠自己。朋友是錦上添花的事,不是雪中送炭的事。

人長大之後,大都是講利益的,利益把大家交織在一起,不在利益的圈子,自然沒有聯繫的必要,還有什麼比賺錢養家,過生活更重要的事嗎!

人長大了,內心變得堅強了,就算依舊脆弱,找個人說苦說累,又能怎麼樣,到頭來,還是一樣。只會是自己處境越來越尷尬,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同學聚會,在一起無話可講,尷尬吃飯說笑。生活有生活的規律,已經分別的人,都有自己過往和未來,內心稜角太多的人,怎麼能再重合在一起。

生活中所謂的朋友大都是利益朋友,大家都在為生活奔波,哪兒有閒情顧得上這可遇不可求的事。

任何時候,父母妻兒,兄弟姐妹,才是朋友,不要奢求太多,捨本逐末。對於其他人,酒肉在,朋友在,已經很不錯了。

自古以來朋友都是很奢侈的,有人說人生中要是有一個辦靠譜的朋友就不錯了,其實,現實中你可能一個靠得住的朋友都不一定遇得到,

曾經有人說,說朋友靠得住的人,其實他本身往往就不靠譜,

人生,無論你是身居高位,權傾朝野,還是一貧如洗,一無所有,其實都是孤獨的,

因為人生的本質,本就應該是孤獨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王少康



王少康


什麼朋友圈天南地北的,即使知道一些面子。說你吃完飯拉稀了,拉細菌也沒人管呀,你討厭不討厭。別人不是心裡沒你,“”他給誰發吶,她的朋友那麼多。”

然後,再去做一件讓別人聽著都堵心的事,參加同學聚會。


紅花東廠


我是一個,我半年沒看沒發朋友⭕️了,天天刷頭條……感覺朋友圈沒東西看,看來看去都是微商或轉發的信息多,再者就是朋友的日常,還是看頭條好,可能也是年紀大了[捂臉],現在什麼朋友聚會也不想參與了,就是想和家人安安靜靜的……


Janry_Mum


和你差不多,最近頭條關注的多一些。

話說回來,因為環境的影響,每天都宅在家裡,也沒什麼可以髮圈的,之前是每天跑步、打羽毛球,髮圈等同於打卡,現在完全受困於現狀,微信基本停擺了。在頭條上每天寫寫問答,隔三差五的寫個文章,看看資訊替代了原有的戶外生活,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體重略有上浮,不能外出運動,何其痛苦。

至於說同學聚會,參加與否要視情況而定了,大型的聚會多數是不參加的,關係較好的小型聚會時有參加,畢竟當年毫無利益附加的關係多年下來還是需要維繫。但是大型同學聚會基本被列為無用社交,摒棄一些無用社交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運動和陪伴家人,而且也不會因此加重身體負擔,讓自己的社交、聚會等更有意義。

生活的品質不單單是物質的提高,良性、健康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當然人各有志,喜好都會有所不同,上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有缺後補。


從心開始的你我


我也有同感。

我以為本來發朋友圈,是旨在大家都是朋友,把自己的生活感悟,晴雨相間的心情,美食美顏啥的分享給大家,彼此之間相互瞭解和認識,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

但現在不僅朋友圈成了廣告圈,而且有好多人長期潛水,默默關注,或者不互動交流,或者人云亦云,跟風者居多。

常常是你發一條信息,有一個朋友互動,其他的也就跟帖,如果沒有,那就當沒看見,很怪的一種現象。也有的發了自己一條說說,有些人就對號入座,莫名其妙地就對你有了情緒。

還有的只發美過顏的自拍,你也不知道她的真實狀態,還要跟著誇讚,有些不實際的東西不要也罷。

同學群,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吧。

都說一輩同學三輩親。但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生活經歷不同,每次參加同學聚會都有種一見面很興奮,說說那些上學的點滴,可一分開就很少想起。

或者下次再聚,興奮完了就沒話說了,尷尬地聊天也是沒啥意思吧!其實,有些情愫終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變成風中的記憶,不會想起,卻從未忘記……


美玉流蘇


人越大越成熟,也越孤單。

過去愛湊熱鬧,也愛證明自己的存在,一天不發朋友圈,不給別人點個贊,評論下,似乎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同學聚會過去也很熱衷,離開學校後才開始懷念青春的美好,追憶過去的時光。

現在偶爾刷朋友圈,卻不發朋友圈,點贊評論更少。人活的越久,就越能明白,每個人都自己生活的方式,並不需要去證明自己存在,只要自己過的好,過的舒服就行,也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同學聚會也開始變味,已經開始不談過去,也不追憶青春,更多的講利益,甚至開始炫耀,以社會地位來界定人的價值。所以參加的人也開始變少,參加的活動無非就是吃飯喝酒KTV,沒有什麼新意。也許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同學聚會才會變得有意義吧。

看開,看淡,看透。人生才會變得有意義。

希望你也一樣,朋友。


百態眾生情感故事


是的,不但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也不喜歡看朋友圈了。

以前很喜歡通過朋友圈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那時候很幼稚,無論生活中遇到好事或者壞事,甚至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喜歡通過朋友圈昭告天下。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多了,心智也慢慢成熟了,甚至有很多人為了滿足所謂的虛榮心,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拍一條自以為很酷很美的朋友圈,以至於差點丟了性命,就覺得朋友圈裡的世界越來越虛假,也越來越沒有意義,

很多人打著記錄生活的名號,在朋友圈裡炫富,曬吃,曬娃,還有各種無端生事的感慨。

與其有多餘的時間沉迷於毫無意義的朋友圈,消耗精力也浪費時間,倒不如多陪陪家人,學習多點技能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朋友圈再絢麗,可終究只是朋友圈,生活是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只有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硬道理。


落葉靜美


這種情況好像是大部分朋友們的狀態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也是越來越強烈,就拿朋友圈來說吧,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時候有些想法自己學會消化了,不需要通過他人來表達看法或者是建議,然後不定因素也比較多,如果不是非發不可,更多時候都在想有必要髮圈嗎?心情愉快了想發個圈分享下,剛剛開始還興致勃勃,在拿出手機進行一頓操作之後,可能在ps照片中失去了興趣,也可能是在編輯文字的時候,想著怎樣能夠做到有感而發而不顯得過度得瑟呢,等你找到你認為正確的表達方式時又覺得沒什麼必要了,然後又不了了之了;你心情鬱悶的時候,也想發個朋友圈就簡簡單單發洩一下,但是又想著別人會過度猜測或者覺得矯情反而給自己添更多負擔就只能自己作罷了,或者就轉戰到別的平臺,宣洩著!



甚至有的時候你覺得是沒有必要了,微信已成為自己和別人的一個聯繫平臺了,以前微信還是私人的,裡面都是朋友,互相分享著生活的點點滴滴,然而過度開發就成了工作號,不知道為啥裡面的人是越來越多,好像都成了工作必要的話其他可無可有的人,更甚者朋友圈成了微商或者其他的朋友們賺錢的領地,過度商業化,過度浮誇,過度美好的讓人避之不及。而且現在浮躁的社會,不能看到別人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更容易揪著不放過度放大過度窺探過度評價,讓人不敢釋放真實的自己,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讓人打擾自己!



有時候想想,為什麼人越來越孤單,因為懂事了想的多了就越來越隱藏自己了,真的羨慕童言無忌的時代呀!


輚丫蚩1


是的,安靜的人,會一直安靜


文熙字牌加工


我也是的,可能是年紀大了,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遇到事情,學會自己治癒,自己消化,因為我知道沒有那麼多感同身受,能夠拯救自己的還是自己。越長大越沉默,更加不喜歡參加同學會,更喜歡自己待著,什麼也不幹,都覺得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