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以后逝世想在弟弟家出殡,合适吗?

河南睿阳实业


我现在还真遇到这事,父母这几年都去世了,叔叔50多年前外出闯世界,最后在乐平娶妻,生子。80年代回家,两个都是领工资的人,不知道多威,可惜真不会做人,有钱自已花。那时农村都是工分,口粮制。我家只有父母有工分,兄弟姐妹六人还小,加上叔叔家5口在这吃住两个月,天天挨饿。叔叔从没买过一粒米,没菜吃还把我家的看门狗打来吃。父亲对他很大意见,后来也不大待见他,主要是有钱不会花,三个儿子也不长进,两夫妻退休工资6,7千,照道理过得很好,出去50年连个住所都没有,这不今年搬回来了,房子是我们95年建的,但还不得给他住,这明摆着以后不会走了,送走父母连叔叔也来养老


74华南虎美食家


还真有这事,我邻居是回民,他和哥哥家关系很好,哥哥经常住他家,后来哥哥病了,侄子上班没时间照顾,就住他家,他照顾,他媳妇也特别好给做好饭吃。后来他哥哥死了他就在自己家给哥哥办的丧事!回民办事很麻烦的,他给办的特别好。邻居们都给这样的弟弟挑大拇哥!


719875231662


这个我觉得得分情况吧,如果哥哥一辈子单身,没有子女妻子,甚至就是一直在弟弟家过的,那样也无妨,毕竟是亲兄弟,如果哥哥有家室有孩子,这就不妥了,他有子女在,还轮不到弟弟做这个事



此用户名字保密


首先,如果哥哥年龄到达六十五岁以后,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亲兄弟一母同胞,这些没有禁忌,古代一般夫死随长男,意思一家男人死后,遗属(指这家的母亲)就是跟着大儿子过生活,还有兄弟之间长兄为大,一般称长兄哥哥小老子,就是作为老大就要替父母分忧,帮忙其他兄弟姐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弟兄之间排行老大,或者比较大的,都有义务呵护小的。那么倒过来,当哥哥老了的时候兄弟们就想尊敬自己的父亲尊敬长兄,并且年龄之间差异大了还有赡养的义务,再说兄弟的儿子,也就是哥哥侄儿们,行孝是按孝子礼,所以哥哥在正常老死之后,在弟弟家出殡没有问题也没有非议,也没有禁忌,就按迷信说,正常老死也没有什么冤魂或者阴魂不散之说,也可以尽弟弟的义务,孝悌之义不排除弟弟对哥哥的一份。哥哥前半生的付出,弟弟在哥哥百年之后报答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大问题。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兄友弟恭的传统美德。


逆流人物


事件发生地:农村

1、朋友老公的哥哥(大儿子)结婚多年育三个女儿,有自己的小家庭,有房子。前几年得了不治之症。

2、朋友(小儿子夫妇)新婚不久,没有孩子。没有存款

3、公公下世,婆婆带着带着大儿子一家以帮忙的名义住在小儿子家里一起生活

4、最近哥哥(大儿子)怕是不行了,婆婆想让大儿子在小儿子夫妇家下世及出殡,并明示哥哥(大儿子)家的俩闺女将来就指望朋友夫妇(小儿子)养育了。

朋友觉得

其一:大哥不在他自己家下世出殡偏要在朋友家下世出殡,心里很不舒服。

其二:朋友小夫妻学历不高,工资不高,没有存款,没有孩子,以后还要养育别人的俩孩子。压力山大。

朋友想让大家出出主意看这事该怎么办!?


河南睿阳实业


我以不成熟的思维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事情的经过是老大来日不多,后事委托给老二来处理,依然是农村家庭结构的传统美德诉求。跳出来看问题,对于母亲、老大的妻子、孩子来说都是踏天的大家务,就需要大家庭的主心骨使家政不改,殡葬礼仪上使整体看来,没有儿子的家庭依然可以善始善终,一大家人算是对老二家庭的短暂“依赖”,并不算道德绑架。

“死者为大”,老大生前的遗愿清单就落在老二的肩上,以此来锻炼老二要具备乡村理事会的智慧,处理家务大事。可家务无小事,家务矛盾纠纷其实都是在稀松平常的小细节出现的。

案例:1,村上一老三矿难,事后的理赔款由老大保管,(弟媳妇改嫁)不论老三的孩子以什么原因用钱,老三家的弟媳妇和孩子同时说,就直接取款交给孩子,老大扶持孩子工作、建房、成家立业等,尽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整体不变。家庭整体形象良好,孩子好找媳妇,孩子更加敬佩大伯,并孝敬长辈;2,村上一男无子女,老小建房给他住,死后兄弟家庭合资送葬;3,朋友三兄弟,父亲不在了,他身为老大为老三在家建房,保持家事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等;4,我家弟兄三个,父亲交通事故后,我们夫妻跟着母亲生活,为老三成家立业,赡养姥姥的情况下,在村上借房子住,誊出自家房子留他结婚用,通过媒人使老三迫不得已当了上门女婿,并操持摆酒陪嫁等;5,网友父亲早已不在,他理顺老亲新亲的礼尚往来,并给兄弟建房娶媳,也是一顶一的孝子。可是兄弟见面了,也并不怎么尊重兄长;6,邻居老大哥两个老婆,分别育两孩,小老婆跑路给大老婆下跪,委托把四个孩子视为己出,大老婆答应后,一样看待。孩子们也都认大妈妈……

案例突出的事情,大树倒了小树成长,总要有人问的。可是,往往类似的事情,出力不讨好的比较多……个中案例只有自己清楚。

建议:1,一家不说两家话,兄长的意愿诉求不管怎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哪个房屋送丧还不都是自己的家嘛;2,尊重嫂子的打算(改不改嫁是她的自由)和她对孩子们的安置;3,乡村殡葬改革开放,有的地方已经不用棺木不用唢喇等,一切从简。根据地方风俗习惯,召开家庭会议,以商议的口吻提出新的正能量的家政:不以殡葬消耗伤财,而是用在孩子教育上,传统美德本来就是取其精华的国学经典,极大可能的尊重嫂子的意愿;多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等。

看似一切都是为了整体家庭的和谐,其实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家繁荣昌盛,这样的担当本来就是分内的事,若干年以后,根本不值得一提。因为在家没法分离,好多举家外出离开农村的,反而形成了断亲潮无法逆转的断亲潮……


天蓝草丛青


你们那里难道没有祠堂么?一般情况下农村都是有祠堂的,只要是寿终正寝的人都可以在祠堂办丧事。医院死的、意外死亡的、客死他乡的都不能在祠堂办后事,只能在外面搭棚子。


永生196045664


哥哥去世后在弟弟家安排后事,完全可以。哥哥弟弟手足之情,弟弟送走哥哥一程,更表现出兄弟亲密的情谊所在。


于兆太


我们村里是这样的,我们有家族祠堂,人逝世就放那里,不进家门,哥哥以后逝世就放那里出殡,不进家门,哥哥的照片就放祠堂里


用户9569973139053


名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我的老家,人死在那儿不能动,一直到出殡下葬,有些地方没啥习惯,因地而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