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飞得最远的洲际导弹,是哪个国家的?是不是打得越远越好?

牛头马面两鬼


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是俄罗斯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导弹当然是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条件下,打的越远越好了。很多人会说,海燕是巡航导弹,不是弹道导弹,也算是洲际导弹吗?答案是肯定的,洲际巡航导弹依然是洲际导弹。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射程近乎无限,但是因为弹体部分本身在飞行中的寿命损耗,他的最大射程也是有限的,目前各路媒体报出的数据大致在2万公里--3万公里之间。如果这一数据属实,那么这款巡航导弹确实堪称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了。这款导弹之所以追求如此大的射程,主要是想要绕过北约部署在各处的反导拦截基地,然后从敌人想不到的方向突破防御打击目标。

在海燕巡航导弹之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也是俄罗斯的,是R-36M洲际弹道导弹,代号是撒旦,射程为16000公里。他是一种巨大的液态燃料战略导弹,最大发射重量超过了200吨,虽然他的反应较慢,但是射程远,运载力强,可以携带10-15枚分导式多弹头,具有极高的飞行弹道和极快的突防速度,难以拦截。

在海燕之前,世界上也曾经存在过射程达到洲际级别的巡航导弹,比如美国空军曾经装备的蛇鲨洲际巡航导弹,和超音速飞行的纳瓦霍洲际巡航导弹,射程都在8000公里左右,是美国在部署战略弹道导弹之前部署的一种巡航导弹,也实现过实战化部署,不过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退役了。因此,巡航导弹达到洲际射程并不稀奇。

导弹打的越远越好,打的越远发射平台就越安全,这是非接触战争的基本原理,当然,前提是能够很好的完成打击任务,不能一味的追求射程,也需要在弹头重量和突防速度上下功夫,射程这种数据,能远当然最好,如果要为了其他性能牺牲射程,也是可以牺牲的,射程不是第一追求。


海事先锋


俄罗斯的R36M撒旦导弹即北约代号SS-18洲际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6000km,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了,估计未来也不会有超越这个射程的了。俄罗斯目前只拥有一百多枚,单弹头核当量可高达2500万吨,由于速度快,机动性强,可谓是世界最恐怖的洲际导弹,其代号为“撒旦”,也就是恶魔导弹的意思。

撒旦导弹服役时间有些长了,而且受到美苏《削减战略核武条约》,R36M根据这个条约分成两阶段进行了削减,第一阶段减少为154枚,第二阶段减到90枚并改为单弹头,而普京上台后2002年废除了这个条约,俄罗斯再次给他升级改型,不断的延寿,目前确认还得服役25年左右。

经过改进,该导弹最大的两个改型:RS-20B和RS-20V。其中,RS-20B携带2500万吨TNT当量单弹头,可攻击1.6万公里远的大型目标,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洲际导弹。而RS-20V起飞重量达211吨,是世界最大的洲际导弹,可攻击1.1万公里远的目标。RS-20V型导弹作战时,能携带10个75万吨当量分导式多弹头,对多个制定目标实施打击。攻击半径上来看,美国的任何属地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虽然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好反导系统,但是要想全部拦截这样的核弹,基本不大可能。

现在俄罗斯不断的强化着自己的核武力量,撒旦导弹已经不是最先进的那款武器,其最新的萨尔马特突防能力会更强一些,但撒旦仍然是现役导弹中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洲际导弹,俄罗斯目前还研发了具备高超音速突防的“匕首”航空导弹系统、“先锋”高速变轨导弹、核动力鱼雷等,以及正研发的核动力导弹,这些核武系统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有着相当强硬的臂膀和话语权,在当今而言,在确保互相伤害的战略思想下,这些武器代表着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敢对俄罗斯轻举妄动的前提。


狼烟火燎


前苏联的R-36M“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只要够用就好,弹头投射重量更重要

前苏联/俄罗斯绝大部分洲际弹道导弹射程都是在11000公里之内,因为这个射程足以走北极从而覆盖美国本土全境。
以我国为中心,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覆盖范围

只有R-36M“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6000公里,一是R-36M够大,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弹道导弹,二是R-36M设计上要求能摧毁美国海外重要军事基地以及交通节点(例如巴拿马运河),所以加大射程。


R-36M 撒旦 洲际弹道导弹

R-36M属于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相比较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液体燃料反应速度慢,可靠性较差,寿命短,需要在发射前加注燃料等缺点。但是前苏联非常有创造性的,通过改进燃料配方和燃料储存技术,整枚洲际导弹可以密封储存的发储存筒里面,整个储存筒再装进发射井里面,这样一来同样可以处于随时待发状态,不需要另外在发射前填注燃料,达到近似固体燃料火箭的效果。并且减少弹道导弹发射时尾焰对发射井的破坏,发射井发射后可以快速再次填装,这样每个发射井在敌方核导弹摧毁前可以发射两次,大大提高打击效率。老毛子的技术不足,设计去补真心干的不错。


发射井填装R-36M,整枚导弹密封储存在这个储存筒里面

由于液体燃料比冲值和能量密度要比固体燃料要好,再加上R-36M发射重量达到惊人的210吨。所以整个火箭动能非常强,R-36M弹头载荷可以达到7.8吨,改进型R-36M2更是达到8.7吨,可以携带1枚2500万吨的大型核弹头,或者10枚50-75万吨的分弹头,并且可以携带30个诱饵假目标。


对于弹道导弹来说,射程绝非最主要考量目标,弹头有效载荷、圆周误差率、分弹头、机动变轨能力、整体长度质量(潜射型对体积这要求很高)都要综合考量进去。例如俄罗斯为取代R-36系列导弹的RS-28萨尔马特,该导弹同样是采用R-36M的液体燃料设计,发射重量更是达到220吨,但是其设计射程同样只有11000公里。
RS-28 萨尔马特试射中

因为RS-28萨尔马特把相当大的精力用来对付美国的反导拦截系统。该导弹上升段速度要比RA-36M快一半,耗时少三分之一,使的美国萨德、标准-3跟不上速度,无法在上升段进行拦截。飞行中段具有机动变轨能力,可以抛洒50枚诱饵假目标,每个分导头在末端同样有机动变轨能力,让对方极难拦截。此外还有针对欧洲的短射程模式,射程只有6000-8000公里,但是有效载荷可以达到20吨以上,携带多达24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

除R-36M导弹之外,我国东风-5和东风-41是射程可以达到15000公里,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相比较俄罗斯更加偏南,走北极弹道需要更长射程。
东风-41可以通过调整弹头载荷实现射程在12000公里到15000公里变化,但其弹头载荷估计不如液体的东风-5。

而美国对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越来越漫不经心,因为他有巨大的海空军优势,可以堵在对方家门发射空射和潜射核导弹。其射程最长的洲际弹道导弹还是LGM-30 民兵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3000公里。
民兵3导弹是目前美国唯一使用的陆基洲际导弹


五岳掩赤城


目前世界上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很少,毕竟洲际导弹是能够携带核武器的,世界上最出名的洲际导弹就是中美俄三国研发的了。这三国研发的洲际导弹分别是中国东风-41,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俄罗斯的苏联/俄罗斯的R-36M2“撒旦”洲际弹道导弹,目前俄罗斯又研发了新型的洲际导弹,名字是RS-28“萨尔马特”导弹。

在这些导弹中威力最大的,射程最远的导弹肯定是俄罗斯的洲际导弹了,比如俄罗斯的老款R-36M2“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它是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研制的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现役导弹。RS-20头一批样弹1970年开始装备部队,最后一批90年代初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重200吨,射程为1.1万公里,可携带分别有55万吨TNT当量的10枚核弹头,它的威力可以让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消失。

而俄罗斯新型研发的“萨尔马特”导弹,它是一种液体燃料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它采用井基冷发射方式,导弹长度超过35米,能携带10-15枚分导式弹头,能将10吨重的核弹头送至全球各地,最大射程可达16000千米,能够飞经北极甚至南极,对全球任何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被誉为导弹家族中的“绝对王者”。

我们拿这些导弹的数据做下对比,华盛顿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能携带47.5万吨级TNT核弹头,而美最厉害的B-53热核航弹可以携带900万吨TNT炸药,但是俄罗斯即将服役的萨尔马特”却能够携带5000万吨TNT,这么强的威力确实超越了美国。俄罗斯这款RS-28“萨尔马特”导弹射程远,准确率高,该导弹将能突破几乎任何的反导系统。如若真的打击美国,美国的导弹系统还真的是无法拦截的。

而目前很多洲际导弹射程都没有超过两万公里,其实没超过两万公里是有好处的。由于地球赤道周长40000公里,想要覆盖全球,再加上都是海洋,因此射程1万多公里的导弹就够用了,超过的纯属资源浪费。还有就是导弹射程越远就意味着燃料越多,现如今的一万多公里的导弹难度就已经都大了,能造出来的无非就是中美俄为首的大国,如果再增加射程,就意味着难度更大,技术更高。因此,这才是世界各国不愿意建造射程更远的导弹吧。


王牌武器库


洲际导弹是少数大国才拥有的镇国重器,目前拥有洲际导弹生产能力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换句话说洲际导弹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洲际导弹的射程通常在8000公里以上,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是俄罗斯的SS-18“撒旦”导弹,它的射程达到了16000公里,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民兵Ⅲ”和“三叉戟”导弹。尽管洲际导弹搭载的核弹头威力巨大,但是在面对现在越来越先进的反导拦截系统,射程和威力都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突防能力和生存力反而成为了洲际导弹的重要发展方向。

(俄罗斯SS-18洲际导弹)

(美国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

从射程上看,11000至13000公里的射程就已经可以做到覆盖大部分潜在敌对国家,这也意味着射程并不是越远越好,射程同作战效能和突防能力的平衡也尤为重要。地球是个类圆形,赤道为地球周长最大的部分,其长度约为 40000公里,那么折算下来从赤道上一点到另一点的距离不会超过20000公里。由于世界上主要国家大多都集中在北半球,而且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也全部在北半球,因此世界上可能成为洲际导弹发射目标的地方也集中在北半球。通过简单的集合推算我们可以知道,北纬30度线的一半是17000公里,北纬60度线的一半为10000公里,所以射程11000至13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就算导弹射程继续增大,或者可以绕地球飞个几圈,但不管怎么飞也终归要击中目标,完全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射程远。

(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

(世界的主要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

随着现代反导拦截系统的发展,对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如今,为了保证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导弹便需要进行机动化部署,于是便有了陆地机动或选用潜艇进行搭载。从这方面讲,导弹射程增加了,其尺寸也必然会增加,而尺寸的增大必然会增加弹发射车或潜艇的搭载难度,由此也会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对潜艇搭载而言,导弹也可以抵达目标国家的临近堡垒海区进行导弹发射,这样距离还会变得更短,射程的问题就可以靠此解决。比如俄罗斯的弹道导弹潜艇就可以在北冰洋海域对美国发动攻击。从北冰洋海域到美国首都华盛顿,洲际导弹只需要飞几分钟,所以俄罗斯的潜射洲际导弹一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

(洲际导弹陆基机动发射可以有效提高生存能力)

(潜艇搭载的洲际导弹具有良好生存能力和二次打击能力)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反导拦截网络,洲际导弹必须具备高机动性和抗干扰能力来应对各种拦截的威胁,于是分导式弹头、诱饵弹头、机动变轨以及快速突防能力成了洲际导弹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现在防空反导武器面前,提高射程也就变得毫无作用,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才是首要任务。俄罗斯的RS-24导弹不仅具有机动变轨能力,还安装了主动式电子干扰系统和红外干扰系统,从而让它拥有了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白杨M导弹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改装成多弹头导弹,而且其分弹头还可以单独制导。

(分导示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示意图)

目前各国洲际导弹都具有一定的机动突防能力,在射程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突防能力越强的洲际导弹对敌人的威慑力也就越强。提升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才是洲际导弹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射程不过是次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