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读书和旅行是古人心里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被古人看成是生命中的重要活动。读书可看作是纸上的远行,而远行则是知识的检验和延伸,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的文人不用工作,整天游山玩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由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大家一定很好奇,在古代没有灰机、没有高铁、更没有旅行房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漫长路途、交通不便、天气恶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问题层出不穷。那古人是怎么旅行的?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今天我就来好好扒一扒古人的旅行细节。古人旅行的时候准备和方式也和现在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1.占卜吉凶 :选择良辰吉日吉时,这很重要

要出门耍是否宜出门?那肯定要看黄历的啊!出行找个算命的先来上一卦,是古人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出行前卜卦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晋代,到了明代,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阅查询即可,准不准那就要看个人运气了,起码有50%的概率能蒙对,比起看天气预报,你是否会相信老黄历或是更玄幻的算卦呢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2.古代的驴友出行,也是要看出游攻略的

旅游,最重要的是得一本攻略,古人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但也是有出行攻略的,大名鼎鼎的《山海经》就是最早的出行攻略。书中记载了几十种旅行中有可能会碰到的自然灾害,这可以让出门去浪的旅行者加以躲避,而且书中更是记载了多达130多种食材,常常成为旅行者填饱肚子保命的重要指南。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描绘各地的名胜风景”类的游记作品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后,记录“经典旅游路线”的攻略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攻略书中还配了高清无码绘图。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到如今仍是丝绸之路途中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明代末期后有个文学家叫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卷起袖子就去马上收拾行李,坐船完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元代时期有一本《真腊风土记》记录了柬埔寨古国真腊文化和历史,对吴哥窟的宣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3.清点行李,夜壶那是必备品,另外还要带把刀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限于古代的交通路况不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产业也是真的很落后,因此古人要出去旅个游,动不动就是几个月或者是几年时间,在游玩的期间气候变换,薄厚衣物都是行李中必备的东西。此外,还得带上避雨套装(蓑衣、斗笠),便于各种地形的鞋履。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题外话】谢灵运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专用登山鞋——谢公屐,鞋底装两个木齿,上山时拿掉前面的木齿,下山时取掉后面的木齿,抓地性和耐磨性都棒棒哒。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旅行者们大多时候都需要自带装备,他们的行李,不仅有洗漱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笔墨纸砚、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是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的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等一些药材),不知道古人出去浪,有没有带上含笑百步颠?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其实这些看似庞杂的器物,都成了出门必备品。对了,在古时候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或是马桶是必带的玩意。资深驴友沈括出行的“行李示范”:除以上物品,还有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油筒....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4.呼朋唤友组团出门,毕竟人多有照应

古人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一大堆,需要人帮忙挑着;二来路上万一遇到劫匪或是山贼,相互也好有个照应,像武松这种猛牲口单独出行的,其实在古代并不多见。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伴同游,后来又在开封遇到了高适,三人相约而行,更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著名的“万里独行”土豪旅行家徐霞客,实际上也是有家奴从江阴一直跟着到云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游玩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其中两艘都用来装所带行李和仆人。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5.投宿客栈,爱彼迎算个逑,古代民宿大行其道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说到旅游中住宿的问题可谓是五花八门。公务员大多是住朝廷下设的驿站,商旅住客栈,客栈不但对客户群体细分详细,客房等级也丰简随意。总统套房叫“头房”,出差的高级公务员多住这样的上等客房,又称为“官房”;一般的标间则叫“稍房”、“陋室”;而现在青旅多人间这种房间就被称为“通铺”、“大铺”了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最惨的时候就是所有客房已满,那就只能委屈点住柴房和马圈喽……各类客栈、驿馆,就是为行旅服务的,还孕育了那句伟大台词:“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如果是在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住民宿和寺庙、道观都是不二选择。爱彼迎的模式让现代人开始喜欢住民宿,在中国古代,民宿其实最常见的选择,民间有大致的收费标准。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观,有些寺庙道观也并非免费,大多都是用香火钱的方式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在荒郊野岭要住宿也不用担心,反正行李里面啥都带了,搞个野外露营,如果是走水路的,干脆直接夜宿船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6.坐车马实力不够,交通走水路虽然有点远,但实惠

走水路实惠,就算绕一下路也无所谓。这是为什么呢?翻山越岭危险多,加上路况不好啊,坐车能把老骨头颠散架、走水路要舒服多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了,租船也普遍起来,如果水路受天气、水流方向影响出行,这时候上岸走陆路即可。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说到车马,也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快速的骡车“包赶程”,即便是千里长途,昼夜不停而行,数日可达。如果不着急赶路,就坐“太平车”,每天行路不超过30里,稳稳当当。而我们最常见的“马或马车”,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7.旅途娱乐,作诗题字绘画留香后世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自唐朝起,三朋四友结伴旅行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不仅仅是游玩,还要游得雅,游的浪漫,游得有档次。古琴、围棋、纸墨笔砚都成了随身携带的东西,有人甚至还特意带上了府上的歌姬,与山河风景相互应和,增加旅行乐趣。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古人要是游玩来了兴致,没有相机没关系,咱笔墨伺候在旅游景点作诗题字作画一样可以留念,没有导游讲解没关系,咱自个饮酒赋诗,这种手段可比现在人自拍发朋友圈酷多了。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8.下馆子吃肉酒菜伺候,一言不合搞野餐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说起旅行中的饮食,自唐代起,除了靠客栈打火以外,路菜、酒肆小馆子这样的店遂渐普及,为出去浪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使古代餐饮业再发达,古人出门还是习惯携带食物以防万一。土豪背包客徐霞客的行李中经常就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厨具,而到了清朝尤其流行各类奶油小果子,以及可以长保不腐坏的便利食品。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出门旅游只是一张车(机)票的事,不过对于古人来讲,想出门可没那么容易。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咱们暂且不说是否有钱有闲,古人出游首先是身份限制这第一道障碍。自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就开始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到秦代这一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没有官方许可,如随意离开自己的居地的人,就被认为是脱籍,是严重的大罪,不受官府户籍管辖的民户,就叫“流民”。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而读书人去赶考和游学都比平民要容易地多,读书人是特权阶层,一旦成了生员,就不用承担徭役,不能被随意用刑,可领取生活津贴等等,享有的特权远多于平民,有了这些特权,无疑让读书人的生活轻松了许多。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加上很多读书人世代为官,家境殷实,也有庞大的关系网,这种人出游,费用也不是什么问题,即使自己囊中羞涩,也可以找到一些父辈同窗资助一下。当然,土豪徐霞客比较特殊,不在此列。

要说起古人旅行,那可比我们现代人有情怀多了!

好啦, 各位朋友们,有关古人旅行的故事,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拾趣",谢谢您花宝贵的时间看完本篇, 看完的伙伴们动动您小手指点个赞再走好吗,也好让我知道是您来过了!那我们明天见!

【今日话题】:旅游达人徐霞客到过你的家乡没?期待您的留言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