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1974年位於中山石岐河邊街的一段九曲河舊貌(中山市檔案館藏)

九曲河,又名“九曲水”,原位於石岐東郊,源於庫充河“減水缺”。河水流經原華佗廟屠場至今利和廣場位置,直流入元興街東頭與柏山村連接的“清風橋”,下轉入古城南門護城河。從減水缺至清風橋全程恰好是九道曲灣,故名“九曲河”。

據說,當年清風橋周圍環境是一處風景勝地,水面寬闊數畝,水清如明鏡,可見魚兒穿梭遊過;堤圍榕柳成蔭,兼有涼亭石凳,盛夏時節,涼風習習,白天傍晚不少遊人到此納涼,清風橋亦因此得名。夏秋時令,河面還有“紫洞艇”多艘。適逢明月當頭之夜,遊客三、五知己結夥租艇遊河。遊客在艇中,有對酒當歌的,也有吟詩作畫、猜拳行令和撥弄絲竹及對弈品茶的;岸邊樹下,又有納涼垂釣者,直至午夜過後才漸漸平靜,盛極一時。據長者談及,該處全盛期在清末民初時代,前後十多年。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20世紀50年代的九曲河扒龍舟(中山市檔案館藏)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20世紀70年代的九曲河及河邊民居(中山市檔案館藏)

時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中山新築“岐關東路”,截斷了九曲河橋下通水。及後又經過幾十年來之農田水利建設和城鄉建設規劃改河建道,九曲河又起了根本變化。上世紀40年代,端午節舉辦的龍舟賽還可從岐江河直劃至今中山華僑中學(初中部)正門之河面。但不知從何時起,清風橋從石板橋變成了鋼筋混凝土橋。上世紀70年代以後,九曲河逐步消失,只剩下洪家基以東與九曲水有些連帶關係的小河。進入了90年代,石岐東郊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又將這條小河用鋼筋混凝土覆蓋成陸路,與中山路(即岐關東路)和民族東路接通。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20世紀60年代在九曲河口進行的龍舟賽(中山市檔案館藏)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1983年的九曲河覆蓋工程(中山市檔案館藏)

就這樣,石岐的九曲河成了歷史記載,而九曲河附近一帶建成的高樓大廈,一幢比一幢高,成了石岐的新市區一部分。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民生路的仁和西里(綠化帶處原為九曲河)攝於2001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石岐九曲河

2014年10月17日拍攝的岐海九曲文化城牌坊,九曲河因城市的發展消失了,拍攝者:王立文(中山市檔案館藏)


複審:王 健

終審:高小兵

本文內容來源:《中山文史》(總第31輯,1994年)《石岐“九曲河”的變化》(文/李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