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标签

1、

我初中的时候经常跟一群美术班的朋友玩,在12、3岁的年纪,他们显得尤为成熟,很酷。

大家还在喝珍奶的时候,他们就只在咖啡厅聚头了,可咖啡厅的饮料都贵,因此,我常点最便宜的美式。一直到我去法国以后,法国的快餐型咖啡厅哪怕现在都不是很流行,星巴克很少。因为喝咖啡对法国人来说,不是拿着一个纸杯在路上到处走的,需要在阳光下坐在椅子上闲聊。你进了一家咖啡厅只说一句un cafe svp(麻烦一杯咖啡)的话,默认地就是一杯意式浓缩。

所以我更没有喝其他咖啡的习惯了。

几年前,出差的时候因为特别冷,同事给我点了星巴克摩卡,我瞬时震惊。我说天哪,带奶味的咖啡这么好喝啊。之后一个星期每天都要两三杯,一周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暴涨五斤。

最近我可能有五次想不顾一切去星巴克买杯摩卡,但是每一次都克制住,我真的很害怕发胖。

很多朋友,不知道我是出于这种很肤浅的考虑,他们一直以为我保持喝黑咖啡习惯是因为我品酒,所以对咖啡有自己的要求,其实不是的,我纯粹只是怕胖。

一个很好笑的解读,我常常在心里偷笑。

2、

我的女性朋友都不喜欢心仪,她们觉得心仪太做作了,男生很喜欢,甚至时常和我说,你要像心仪一样啊,女孩子就应该那样。你不要带坏心仪啊。

于是心仪从我们认识的那天起就是被女生排挤的对象,如果不是我妈让我要和她做好朋友,我才不要理她。

每个女生都说,心仪就是很做作,为了吸引男生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没有哪个男生不对她温柔友好,言语礼貌。

可是只有我知道,心仪的所有温柔谨慎源自她出了轨的父亲,和失心疯的妈。她小心翼翼地讨好着,用最温顺乖巧的姿态敷衍着她神经质的妈妈每一天。

从幼小时的无力,到长大后到习惯,她早已养成了一点都不爽朗的个性。

我不同情她,因为是她不反抗的。但我也怜惜她,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出走的阴影,或许她的阴影有一个中国那么大,她还需要走很久,才可以离境。

3、

我们早都知道,每件事情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理解的因果。就好像我们在每一次网络暴力的面前咬牙切齿,转头又按照世俗逻辑随性审视。

有时候“为什么”并不轻易能够被知悉,也难以追踪,所有的臆断都可能伤人或者误己,不如下次贴标签的时候,再慢上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