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會漲價嗎?有人說要漲價可不是一點點那麼簡單,你認為呢?

農耕子


黑龍江種植補貼還掉價了那玉米更是便宜到八十年代的價格了 當*的會管那麼多嗎他們胡吃海塞 過著神仙日子 苦的是農民 價格低的糧食補貼應該多點才對啊 要不別說農民積極性了就是在往外推農民嗎不想讓大家種地 然後強推行他們其他政策 最後不管對錯都是農民自己來買單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生活處處充滿了挑戰


去年秋收之後國內主要糧食價格一直下跌,以遼寧為例水稻價格比往年下降了兩毛到三毛錢每斤,玉米下降了一毛多,如果價格一直這麼低,農民種地真的不賺錢了,所以鄉親們都希望糧價上漲,但是現實很殘酷,目前水稻價格一直持續低位,玉米價格已經很低,即使上漲幅度也不會太大。

每次糧食價格上漲都有人會拿物價上漲過快說事,這對農民太不公平了,農資年年漲,糧食價格不漲反跌,農民收入逐漸減少,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改革開放四十年,工人工資從30元漲到6000元,漲了200倍。糧食價格1980年玉米0.1元,現在0.8元每斤,只漲了8倍,大米從0.3元,漲到了2元,不到7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希望國家能儘快恢復糧食合理的價格上漲,保護農民利益。

如果擔心因為糧食價格上漲給通貨膨脹造成壓力,可以穩定糧食價格,給種糧農民多發補貼,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農業記者猴哥


美國和巴西賣給中國的大豆漲價75% 這個75%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幾乎翻了一倍。美國的最終目的會讓中國的糧食價格上漲2倍到100倍之間浮動,就像當初美國用石油暴漲暴跌把俄羅斯搞垮一樣,中國是人口大國,美國只需要用糧食價格暴漲暴跌100倍,可以讓中國很難受。由於中國是小農經濟,大部分中國人心中都有根在農村,一旦中國遇到美國惡搞,大部分中國人可以回到農村,至少還是有一口飯吃。


永遠有多遠67749


我認為糧食一定會漲錢的,就像頭些年豬肉7元每斤,你認為豬肉永遠不會漲價是一樣的。如果糧食到了30元每斤時,不管是美國,巴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賣糧食給我們。所以我見意國家應在現在糧食低谷時屯糧,一屯就屯他夠吃十年的,別像現在一樣說屯了很多豬肉,你要真屯了很多,外國豬都不敢漲錢。


用戶朱衛東


糧食會漲價嗎?有人說要漲價可不是一點點那麼簡單,你認為呢?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從現階段來看,糧食想要漲價的難度還是很大的,畢竟我國的糧食臨儲量非常高,特別是小麥和水稻,市場中的供應量十分充足,根本就不愁販賣的問題。就算是這樣,我國依舊是稻穀的第一進口國,這樣一來也會影響稻穀的價格。

從目前的小麥行情來看,今年是一個豐收年,河南、安徽某地的試驗田小麥產量達到了高位,在800公斤上下浮動,要知道以往的小麥收穫量才不過800斤左右,好一點的就是1000斤了。而目前的小麥臨儲量已經達到了7000萬噸,可見市場中的小麥供應是充足的,在這種情況下,最低保護價則是連續幾年下降3分,今年是1.12元每斤。

小麥託市價的下降,直接讓小麥的收購價比較低迷,企業的掛牌價在1.12-1.13元左右,農民賣給糧販的價格則是在1.1元左右,可以說小麥雖然增產,但並沒有讓大家的收入跟著上漲。

而水稻的庫存量也十分充足,今年的託市價雖然沒有下跌,但在去年可是直接下降了2毛錢,這麼大的幅度,農民可是少賣了很多錢。而玉米的行情也比較低迷,因為沒有託市價保護,玉米也就賣上8毛一斤,而這段時間的企業掛牌價雖然上漲,但農民的手裡早已經沒有存糧。

至於糧食漲價不是一點點,這個說法背後有的說了,但現階段是不可能的,糧價主要是向國際糧價靠攏。但至於糧價上漲,就會影響其他的物價,其實這個說法太絕對,在2014年的時候糧價很高,水稻達到了1.5元每斤,物價並沒有什麼浮動。

想要農民賺錢,至少要穩住目前的糧價,不能再讓其下降,還要加大農業的補貼,讓農民都能獲利,大家咋看?


惠農圈


糧食會漲價嗎?有人說要漲價可不是一點點那麼簡單,你認為呢?,又是個太敏感的話題,既然有人敢提出來,說說自己看法,並無惡意。糧食漲不漲價,不好予測,看看下半年豬肉價格變化,心仍有餘悸。下邊說的不是笑話,是實事,七月份豬肉由10元漲10元為20元,升100%。八月份豬肉由20又漲10元升50%。九月份豬肉由30升10元則是下降的趨勢。目前排骨已超過50元一斤,創空前歷史。單純豬肉漲價並不可怕,進入下半年,早已不知豬肉味。而聯鎖反應才是最可怕的,禽蛋昨天價與上半年比漲了整整一倍,雞肉僅一天就漲了70%。蔬菜,水果沒有一個不漲價的,糧食是否能穩住,不好予測。不過應堅定不移想信黨,想信人民政府,一切以民生為中心。增強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我們應該有體會?想想萬惡舊社會,現在人民生活比過去強了無數倍。應該說滿意。


老兵4200


中國農村有個奇特的現象,農村大部分種糧戶都是半工半農。也就是農民有一部分時間在田裡種地,其餘大部分時間在外地或附近打工。在他們看來,打工是主要職業,種地則成了副業。

他們種地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給自已提供新鮮口糧,夠吃就行。在這個目標下,他們只保留幾畝良田供耕種,其餘土地則任其拋荒。只要不發生天災人禍,他們的口糧保住了。

由於可耕面積大幅減少,產量也下降不少。因此,他們能給社會提供的糧食也是極其有限。

由於他們是半工半農,也可以叫做中國特色的以工補農吧!

隨著大量企業來到鄉間,可供這些農人打工的機會會日益增多。因此暫時穩定農業還是有可能的。

最後、規模農場經營夠傖,他們最需要農業變革

與單純的半工半農種糧戶相比,專業的規模農場承擔更大的風險。

有人對兩者進行對比分析,有以下四點:(1)種糧大戶要拿出高額租金,而小農戶能拿到補貼。(2)種糧大戶要購置大型農業器械,而小農戶生產方式更靈活。(3)種糧大戶需要僱人勞動,而小農戶利用打工間隙勞動即可。(4)種糧大戶難以抵抗風險,而小農戶不只靠種地完全可承受。

實際上,糧價低廉主要影響的是規模農場。他們受市場影響更大,也承擔更大的經營風險。

他們對於整合農業產業鏈,與農資服務,農機服務,糧食貿易,糧食加工等各環節融合發展,全鏈經營,有迫切的要求。

總而言之,武漢疫情過後,中國糧食生產與城鄉佈局將迎來新的拐點…


斐梵論道


其實有點不敢回答這種問題了,因為穩定糧價任何這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炒作大蒜的有,蔬菜有,水果也有,你看從古至今但凡操作糧價的,有誰有好下場了?但說這種實話真的會捱罵。

我們在考慮我國內部糧價的同時,應該先了解下週邊國家或者國際上的糧價。單單是我們自己的糧食漲價只會產生一個結局,不好意思,這糧食我們暫時不收了,沒有任何一個食品加工商有任何一點義務購買明顯比國際市場高很多的糧食。我國現在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任何人都只能吃我國自己生產的糧食,那麼,空有高價格,無人收購,請問憤憤不平的各位大佬,如何解決?

大蒜價格最高的時候,吃包子是不給你蒜的。那糧價高的時候你能吃蒜不吃包子?作為國家安全重中之重的糧食,很多人都在鼓吹地沒人種了,不好意思,在我魯西大地,真沒見過誰家土地拋荒了

我覺得現在我們與其把農民增收寄希望與糧食漲價,不如好好研究怎麼增產,安徽的實驗田能種出820公斤的產量,你自己卻只有800斤,一斤麥子給你漲兩毛你也同樣沒辦法發家致富,最窮的依然是你。

其實在產量遞增的同時,我想的更多的是,小麥的收購價恐怕還會下降,人口不增加,種植面積變化不大,國際貿易不理想的情況下,多出的小麥怎麼消化?勢必會影響最終的價格。


魯西馬識途


我是90後,四平青年農場主協會年輕的都沒有幾個。我的爺爺輩已經不種了,叔父輩10個有7個也不種了,年輕人根本不種地。慢慢土地集中到當地有實力的人手裡,資本開始進去壟斷成片的土地,大規模系統種植,我相信東北各地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一個地區的土地少數人再種那麼價格誰說了算?(打個比方現在種水稻什麼品種都有變成大米便宜的2.5一斤出頭,好的3塊4塊一斤。如果就幾個人種植,他們只種好的那麼大米就會5塊以上一斤,甚至更貴,幾個種植戶一商量都種好米,大米的價格只會更高)。

個人猜測,因為我們這有實力的都在大量承包土地。



秋田鮮米jl吉林


我不是農民但我認為糧食價格應該上調。新玉米應該1、5元1市斤。大米3元5角1市斤,麵粉3元1市斤,大豆2元5角1斤,其它作物適當調價。目前豬,牛,羊,蛋奶的售價太高和糧食價格不匹配是一種反常現象!這樣會保證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穩定農民發展農業,擴大消費,減少財政支出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